人類擁有著漫長的演化歷史,但文化的發生卻相對晚近,至於文明的誕生,則更是一萬年以內的事情。
如同深埋於古代地層中的動植物遺體最終轉變為我們當今世界賴以生存的礦物能源一樣,文化與文明留給人類世界的寶貴財富也必然將成為人類社會始終保持前進的珍貴動力。
當社會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較大滿足之後,對文化生活的渴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廣泛。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在過去的30年偉大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定程度上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全球經濟下行,當製造業、金融業等傳統產業受到嚴重衝擊的時候,文化產業作為活力日盛的重要產業部類開始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視。
實際上,文化產業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得到了相對比較充分的發展。
其中,尤以美國和日本兩國的文化產業開發最為成功,幾乎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產業的標杆。
美國是一個歷史積澱有限的新興國家,在缺乏歷史文化資源的情況下,能夠成功地向世界各國輸出包括電影、動漫、遊戲等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形成龐大的文化產業鏈條,這背後的規律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學習。
日本相比中國的歷史文化資源也顯得單薄,但這個國家在打造和包裝自己歷史文化產品方面卻已臻化境。
彈丸島國的歷史故事與人物,竟然能夠做到被整個世界接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張普然老師是一位從事歷史文化產業十餘年的資深專業人士,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文化產業的「智造者」。
他主張:當以「在創新中傳承」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雙輪驅動思路,把握「資源驅動型、政策驅動型、市場驅動型」三種引導路徑,遵循「歷史成為資源—文化帶動產業—科技提升服務—旅遊復興文明」的四步文明復興模式,善用「謀(頂層設計)—術(戰術方法)—孵(孕育項目)—策(把握政策)—形(產品形態)」的文化產業項目五行理論,熟悉文化產業的六大體系,吃透文化企業的五層界別,領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學」的妙諦,從而做好文化產業項目、做大做強文化企業、繁榮中國的文化產業架構。
好在,現代社會學家終於破解了難題。
如今,國際學界對所謂「文化」有這樣的一個共同認知:文化是有智社會的一種現象,相對於自然及本能,需要專門的學習才能掌握和傳承的認知和能力體現就屬於文化。
肚子餓了要吃飯,這只是生命的本能。
然而,高明的大廚烹製出一桌色香味美的粵菜或法式大餐,這才算得上是飲食文化。
一個人,成年後要生兒育女,然而,男女相親相愛遵循的模式、結婚時的禮儀、婚後維繫家庭生活和教育子女的觀念,這些也才屬於文化範疇。
總而言之,文化涉及了物質存在、人類意識和行為,是個三維支持的複合概念。
所以,人們才在很晚的當代才準確把握了其內涵的本質。
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豐富多樣,通常我們說到文化,主要是指民族或國家的歷史、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科學技術、語言及文學、人文藝術、價值觀念、行為規範這些。
文化積澱於歷史,又會隨著時間前進而不斷地動態演化,具有物質性與意識性的典型兩面,所以,自然就衍生了傳承、融合、創新與升華等需要及現象。
文化活動的意義也就在於繼承歷史、開創未來,不斷推進和提高人類社會的生活品質與精神層次。
現代漢語的「文化」一詞借自日語,而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賦予了相關古漢語以現代含義。
《易經·賁卦·彖辭》有云:「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日本人在翻譯當年的西方著作時,取「人文化成」之意而定位「文化」,如同「經濟」源生於「經世濟民」一樣,著眼點都是作用或者說是功效。
包括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出現的「文化」一詞,也主要是教化世人以和諧社會的意思。
好了,我們來關注與當代文化產品開發及文化產業建設更為關係直接的話題。
把握准了文化的概念和內容,我們也就看清楚了文化工作者作為一個整體應當努力的方向。
從傳承的角度上講,需要讓世人認識並重視我國的豐富文化資源,包括歷史的和現代的。
大家喜歡中華文明的優質成份,相關的文化產品或作品能夠很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就有條件擴散,就可能輸出國門走向世界,也就達到傳承和弘揚的目的了。
從升華的角度來看,需要通過改良、融合與創新的手段來推動文化要素的更新升級,使我們的社會文化更為適應現代文明並進而在當代煥發出新的旺盛生命力。
具體到不同的個人和機構,則可以依據所從事行業的特點和個人偏好來選擇發力點。
比如,我個人的努力方向,包括我們的復興文明集團這一平台,就主要著眼於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與轉化,遵循經濟規律與商業法則,致力於讓我國的歷史文化及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社會接軌,使之超越靜態與過去式,成為活態的、當代的文化產品及文化產業,從而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落地。
當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賦予了我們更為豐富又強大的手段去激活我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國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快速進步使得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愈發強勁,這些都讓今天從事文化工作的我們有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
如果能夠用心又聰明地做好自己的手頭工作,就可能依託某個歷史文化要素推出一個很好的文化產品、完成一個優秀的文化項目,甚至是一時引領某種文化時尚乃至是文化潮流。
西北大學歷史文化產業研究院邀請各省、市、地方級政府單位;文化界人士;社會文化產業機構;投、融資機構齊聚我校,開啟中國文化產業實戰經驗分享會,本會以研討交流、分享互動的方式深入解析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政策、項目申報等實戰落地策略;以學術研究和實戰經驗的視角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解讀,對文化資源密集地區的文化產業開發和文化企業投、融資具有戰略落地的指導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