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雲龍三岔村遺址發掘收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岔村遺址位於大理州雲龍縣苗偉鄉表村村民委員會三岔自然村東南二級台地上。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為配合瀾滄江苗尾水電站的建設,我所聯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雲龍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考古隊對三岔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發掘前,考古隊制定了詳細工作計劃,在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上建立一個永久基點,以基點為準分為4個象限區。

探方規格為10X10米,以坐標法對已探明的3000平方米遺址區進行探方編號。

發掘總計布設10×10㎡探方28個,5×10㎡探方4個,共計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

發掘嚴格執行國家《田野考古工作規程》,並積極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和數字考古技術應用。

使用影像三維重建技術獲取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所有遺蹟、遺存的高精度點雲及數字製圖;使用無人機低空航拍獲取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的航片資料;完成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數字化存檔工作,為後期墓地研究分析、展示應用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支撐;使用考古工地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獲取的數據資料進行優化管理和展示。

探方最深度距地表約270厘米,整個發掘區域地層可分為9層。

發掘共清理遺蹟380個,其中清理灰坑94個,多圓形和橢圓形,基本開口於⑧層至下,個別灰坑出有少量夾砂紅褐或灰褐色陶片;清理灰溝6條,基本開口於⑧層下,其中G5、G6長度較長,溝壁、底較為齊整,人工痕跡較為明顯且溝內出土遺物豐富;清理房址2座,皆開口於⑧層下,或為長方形的干欄式建築。

清理墓葬41座,均為豎穴土坑墓,墓向不定,南北或東西向。

葬式較為豐富,可見有單人仰身直肢葬、雙人仰身直肢合葬、側身屈肢葬、二次單人葬或二次多人合葬,除M41、M39以石棺為葬具外,其餘墓葬不見木質或石質葬具。

隨葬品較少,以小件青銅飾物為主,其中M34隨葬有磨光殘石錐1件。

M6出現有隨葬豬下頜骨現象。

出土遺物以陶片最多,出土小件器物22件。

其中陶器7件,石器7件,銅器7件,鐵器1件。

陶片陶色多以紅褐、灰褐色為主,少量黑褐色,均不見陶衣。

陶質均為夾砂陶,不見泥質陶。

陶器多以素麵為主,紋飾以壓印橫向、豎向繩紋多見,少量席紋、葉脈紋、戳印點線、圓圈紋。

紋飾組合僅見橫向與豎向繩紋交叉組合或戳印短點線與圓圈紋組合為主。

由於出土陶片多為殘片,器型難以辨識,以出土器耳對比瀾滄江上游墓葬或遺址考古資料,三岔村陶器應有雙耳罐或單耳罐。

石器多以礪石為主,使用面光滑,石質為紅色砂岩或青色變質岩,另只見1件穿孔石刀與1件殘石錐和1件石器斷塊;銅器基本出土於墓葬中,以小件飾品為主多見為耳環、手鐲;鐵器僅見一件,出土於TN06E06方第⑥層,由於鏽蝕嚴重且殘碎嚴重,無法辨識其器型。

通過對整個考古發掘區域地層及結合出土遺物判斷,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初步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第⑦-⑨層,出土器耳多見柱狀、扁耳、寬鋬耳,以手制為主幾乎不見輪制痕跡,器壁多厚重。

紋飾多見繩紋、戳印紋,少量席紋、葉脈紋;第二期為第④-⑥層,出土器耳多見以柱狀、扁耳為主,少量寬鋬耳,器物口沿多見為侈口少量卷沿,器壁一般。

少量有慢輪痕跡。

紋飾以繩紋為主,少量戳印紋;第三期為第③層,出土器耳多見以柱狀、扁耳為主,器耳較為小,器物口沿多見為侈口,器壁較薄。

紋飾以繩紋為主。

第一期地層中不見鐵器出現,第二期地層中出現有鐵器,又因雲南青銅時代跨度較大故我們推斷三岔村遺址的相對年代約為戰國至西漢時期,絕對年代有待後期相關測年標本的檢測及結果。

在對附近三岔村、科立村、下壩村、茂盛村等村莊和白鶴關、火燒關的走訪調查中,部分村民反映在自蓋房屋時曾發現有石斧、石錛等器物,石棺墓也有發現。

三岔村村民反映,之前發掘區域以西,農戶自建房和磚廠取土時曾發現有石棺墓,墓內分隔間,頭骨與肢骨多分開,頭骨以五的倍數堆放,墓中也出有銅鐲、耳環、青銅劍等器物。

通過同瀾滄江流域上游已知考古材料進行對比,遺址所具有的青銅時代特徵與永芝、納古等石棺墓群所反映的青銅時代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繫。

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中出土有大量器耳與西南地區石棺葬中有代表性的大鋬耳陶罐、甘青地區青銅時代的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種常見的大鋬耳陶罐形制較為相近,M6隨葬豬下頜骨的習俗也表明了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與西北地區的齊家、辛店文化有一定聯繫。

三岔村青銅時代遺址的主人,可能屬於古代氐羌系統的民族。

遺址的發掘為這一地區的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固原發現「人面獅身」石雕像

系寧夏首次出土國內鮮見在固原隋唐墓發現石質「人面獅身」像。11月3日,隨著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暨固原市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考古發掘完工報告完成,一批珍稀文物浮出水面。其中,在古墓中...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發掘獲重要收穫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對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分兩個發掘區,發掘面積合計65平方米,發現了距今45000多年的舊石器中期向晚期過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