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8.5萬餘冊線裝古籍有了「新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中安在線—安慶新聞網報導,7月24日下午,在市圖書館古籍文獻部主任祖文君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剛改造完工的古籍展陳閱覽室。
整潔幽靜的陳展室內,古色古香的收藏展示櫃搭配淺黃打底的牆面展示圖、寬敞明亮的閱覽室,各種古籍作品整潔有序擺放,盡顯高大上。
在古籍修復室的工作檯上,次第堆放著數本古籍文獻,記者細看,由於藏書年代久遠,不少已經老化、散頁甚至被蟲蛀。
古籍旁側,除了專門的修復池之外,還新添置了古籍修復壓平機及其它修復工具。
「安慶市圖書館擁有各類古籍文獻86177冊(件),其中線裝古籍文獻11747部85317冊,在省內地市級公共圖書館中位居首列。
然而在這之前,對這些財富的保護卻一直不盡如人意。
」祖文君介紹說,囿於空間和資金的有限,市圖書館的古籍館藏環境比較差,難以實現分級管理,且長期缺乏恆溫恆濕的古籍庫房、規範的古籍裝具和專業的防蟲措施,古籍保護一度處於非常原始的存藏狀況。
「古籍善本每拿出來翻閱一次,紙張都會因為氧化造成耗損,所以也一直不敢輕易向公眾開放,最近一次正式展陳還是2011年館慶60周年的時候。
」祖文君說。
升級改造後的古籍保護中心,不僅新建了高標準的古籍善本書庫,且對其它普通書庫、民國書庫、四庫全書文獻重新進行了整理歸置,還設立了專門的古籍陳展室、修復室、閱覽室。
古籍保護和利用工作真正邁向規範化、專業化、技術化時代。
「古籍閱覽室還專門製作了該館9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高仿本進行展出,另外挑選其他部分藏品,包括中華再造善本、新收家譜、方誌等,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
」祖文君說。
古籍傳載安慶800年文明
據了解,安慶古籍主要來源於原安徽省立圖書館、省通志館的藏書、安慶市古舊書店撤消時移送的古籍文獻,部分來自安慶地區家傳藏書的捐贈以及從社會搜集的古籍。
「安慶圖書館的古籍歷經磨難,曾幾度流轉外地,且有數十年時間被擱置在安慶天主教堂內,形同廢紙,能留存至今的古籍,實屬不易。
」祖文君介紹說,「這些古籍文獻傳承世代文化,同時具備了文獻、文物、藝術等多重價值。
尤其與安慶相關的古籍文獻不僅是本地歷史文化遺產,更是本地文化淵源和文化脈絡的載體和佐證。
」
其中,《南山全集十六卷》(清道光、光緒活字本)、《望溪先生全集三十卷》(清咸豐刻本)等古籍記錄了稱雄清代文壇長達200餘年享譽國內外的桐城派文化;存世量非常稀少的館藏文獻《揚子江形勢論略》《聚星堂義門陳氏宗譜》詳細記載了中國近現代史上點睛人物陳獨秀的英才豪氣與生平事跡;從1931年開始編纂、以大量採訪稿形式存在的《安徽通志》詳細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
「古籍中很多古字畫、文契、家譜等仔細研究都非常有意思,比如說以前做生意的『護照』很有講究,以前的地契上能反映社交誠信,戲院廣告很有創意。
裡面還有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只要挖掘出來都是很經典的科普教育題材。
」祖文君坦言,「只是目前這塊人才還不夠充足,古籍的利用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
數字化讓古籍真正「活」起來
「歷代地方名人為安慶留下了豐富的典籍遺存,這些古籍不該被束之高閣。
作為圖書館,我們呼喚更多文化消費者敬畏古籍、守護古籍,同時,我們也會想方設法讓古籍與公眾離得更近,讓我們的古籍真正『活起來』。
」市圖書館副館長裴陸說。
據裴陸介紹,市圖書館已經對館藏古籍特色文獻特別是9部國家級珍品實施複製再造工作。
與此同時,市圖書館將古籍數字化工作與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項目緊密結合,加速推進古籍的數字化。
2017年,安慶地方特色古籍文獻庫、安慶地方文獻庫(1949年以後安慶地方志、年鑑)、安慶地方特色文化庫成功上線,市民可隨時享受遠程查閱服務。
「今年,我館申報的《安慶市圖書館館藏特色珍貴文獻專題庫(一期)》項目獲國家批准,將於年底啟動實施。
」裴陸介紹,「該項目選取館藏中最具學術研究價值的古籍珍品、地方志等文獻,力爭到2020年系統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豐富的古籍專題數字資源庫建設。
」
屆時,安慶將初步建成獨具特色的地方古籍數字化館藏,為安慶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歷史人文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古籍保護,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本報記者王紅軍22年前,在天津圖書館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簡陋的閱覽桌上,萬群獨自一人開始了自己古籍修復的工作。現在,這間辦公室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古籍保護中心,萬群也從「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