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守羔」,不是「守丘」—對《河光刻石》銘文和刻制時間的質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35年一個農民發現了這塊刻石(圖一),上面刻有古文字兩行19字。

1974年始,引起史學家的重視,被稱為《公乘得守丘》刻石。

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釋為:「監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兀(其)臼(舊)(醬)(將)曼,敢謁後尗(叔)賢者。

」其大意是:為國王監管捕魚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舊將曼,敬告後來的賢者(圖二)。

本文作者劉德筠

我是個工人,自1985年始特別喜愛古文字研習至今,在前幾年中,一個偶然,看到了這塊刻石和釋文,好奇中,發現其釋文總有些不對勁,一直沒能有時間理會。

今再次翻閱發現其釋文和內容上
存有疑問;對史學家所說的「此石當是戰國時期的」似乎也不對。

學生以下求教於方家。

更希望提出不同見解和批評。

一、古文字考

原石中所謂的「丘」字(圖三)。

金文編中的「丘」字(圖四)。

對比可見與原石中的「丘」字絕對不同。

對照原石刻,查閱資料發現,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所說的「丘」而非丘,極似羊羔的「羔」(圖五)(古籀彙編四上二十四)。

我們知道,古文字的用字有「假借」之說,如酉借與酒、且借與祖、將借與醬(中山王大醬宮)等。

該「丘」和「羔」是否也有可能?

但是,我們順著「羔」字走下去,似乎能發現點什麼。

二、刻石釋文

拋開古文字學家、史學家所有括弧中的字,根據《古籀彙編》得其「羔」字,我認為其基本釋文應為:

監罟有臣公乘得,守羔兀舊將曼,敢謁後叔賢者。

三、銘文中字的本意

監:監管。

罟:捕魚用的網。

:可表存在、所屬。

臣:官吏。

公乘:爵位,秦漢時規定二十等爵位第八級以得乘公車,故稱「公乘」,後演變為姓氏。

守:保持、衛護。

羔:小羊、泛指動物的幼羔。

兀:高而上平的土山。

臼:用作椿米的石具(與舊通假)醬:用糧食等發酵後製成的調味品(與將通假)。

曼:長,美(可謂之人名)。

敢:有勇氣、有膽量。

謁:拜見。

後:前的反之。

叔:長輩中的一種稱謂,拾,汝南稱收穫為叔。

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者:指人、事、物等。

四、刻石釋義

綜上所述,該刻石釋義為:

管理魚塘和捕魚的官吏公乘得,和在土山上守護羊群的舊將曼,卓有成績,有信心面對後者的賢人前來收穫。

五、結論

1、說「1977年發現了戰國時期的古中山國陵墓,人們才把這塊刻石聯繫起來進行研究」。

可見,因「中山王」陵墓所在,誤導了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而偏離,牽強「守丘」本人感覺不妥。

此刻石極有可能是「守羔」的舊將曼在閒暇的時候順手所為。

2、秦統一六國後,大量部隊留守中山國。

公乘得是分管漁牧業的官吏;曼,是退役的「舊將」,此人從方言上看亦有可能是隨部隊來的汝南人,個別字有楚篆的影子。

3、說「守丘刻石是戰國時期」的產物,「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刻石」不確切。

因為「公乘,姓氏,出自秦、漢時公族後裔,以爵號為氏。

秦漢時期,公族爵位有二十等,第八級為公乘,世襲此爵位者,其後人以公乘為氏,稱公乘姓。

」戰國時期沒有此姓和爵位,中山國也不會有更不可能有。

在此時期,一個叫公乘得的人,怎麼能給讓其他國家打的不敢稱王的中山國君「守丘」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活在文字里的王國

在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2458個特殊的文字整齊地排列在青銅器上,如長空列陣。戰國中山國曾經消失的歷史畫面,通過鮮活的文字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轟鳴著歷史的迴響。那個神秘王國興衰的慷慨悲歌,正通過...

中山國守丘刻石及其價值

一九七四年冬,河北文物考古工作者為配合水利工程建設,在平山三汲一帶進行了考古調杳,苑集上來一塊刻有文字的河光石,它原是南七汲一位農民四十多年前在村西南挖土時發現的.這塊刻石長90、寬50、厚4...

——記中山古國《公乘得守丘刻石》

石家莊名碑尋訪系列報導□本報記者 劉迪2300多年前,滹沱河兩岸水草茂盛,豐沛的河水將太行山上的山石沖刷而下,積存在下游。其中,一塊石頭被選中,被人在上面刻了19個字,於是這塊石頭有了一個亘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