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故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王連文

雞年春節期間,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故宮熙熙攘攘依舊。

正月十五剛過,故宮又為觀眾奉上參觀遊覽「福利」——2月12日,在「故宮講壇」第一百講特別活動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題為《故宮博物院的表情》的講座中透露,未來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85%,為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觀眾和文物,一半員工(約750人)將搬出紫禁城辦公。

面對故宮這般親民為民的表情,遊客、民眾和業界不吝讚譽之詞。

「厲害了我的故宮!」曾幾何時,「不入故宮未至北京」似乎已成遊客的共識。

無論是文物建築面積達23.33萬平方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木質結構宮殿型建築群,還是擁有多達180.76萬件(套)的文物珍寶,特別是近年來,故宮觀眾流量年均1500萬人次,並在採取限流措施前創下單日18萬人次的最高紀錄,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最高典範、中國明清宮廷文化的特殊見證、中國古代藝術系列精品集大成者,名副其實。

2002年,故宮開放面積僅為紫禁城的30%;截至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開放面積達65%;2016年,新開放斷虹橋至隆宗門、箭亭至文華殿和西河沿三區域,開放面積增至76%;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達85%。

從數據來看,進入新世紀以來,故宮不遺餘力不斷擴大開放空間、優化參觀展覽服務、提高運行管理水平,為觀眾、遊客儘可能提供與文物瑰寶親密接觸的機會,成效立竿見影。

單就未來開放面積達85%而言,其得益於「與遺產現場保護管理工作關聯度不高」的行政辦公用房騰退和人員搬離,拓展空間將規劃建設外國文物館、故宮考古遺址博物館、文物庫房,並向公眾開放。

這「一退一進」,將更好地保障民眾文化福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此等氣象,當故宮風範!」一手花心思為觀眾謀福利,一手下功夫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推動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故宮近年來動作頻頻,數字和成效的背後,不但飽含著文化工作者親民的情懷、為民的擔當,更有他們深入調查研究、出台實施切實可行舉措的努力艱辛。

誠然,盤活存量展陳空間、擴大增量開放空間,多措並舉讓文物等文化遺產「活」起來,是文博機構履職盡責的「必選題」,但難能可貴的是,故宮久久為功,以務實創新之舉主動做好「自選題」。

對故宮來說,不論是雄踞首都「中軸」重地,還是接待每日數以萬計的觀眾,單是涉及浩繁文物的專業性強、技術性高的保存、保護、管理與研究等日常工作,「平安」在這裡尤顯珍貴。

「平安」不會從天而降、不可依憑朝夕之功,而要繫於自信之態、專業之能、持久之功。

實際上,上述參觀遊覽「福利」,雞年春節前夕發布的《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已有充分表述。

這份長達124頁的「透明」規劃,幾乎是對故宮保護CT掃描式的闡釋與解讀,其中除了歷數足以令國人驕傲自豪的文化瑰寶和文物保護成就,更有對其保護利用現狀的深入評估,特別是客觀分析現存的七大主要綜合問題、十個主要分項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冷靜中不乏誠懇,專業中不失敬業。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指出充分發揮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其中的作用。

《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實施的節點和目標與其「不謀而合」,賦予故宮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優化服務觀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多內涵。

現在的故宮「進退有據」「內外兼修」,令人尊敬,未來的故宮滿目琳琅,處處風雅,令人期待。

(王連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故宮擴大開放面積有益於文化傳承

日前,《故宮保護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覆,並正式對外公布。《規劃》由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築歷史研究所和故宮博物院共同編制,對2013年至2025年故宮的古建築修繕、宮...

故宮越開放,就越會「有血有肉」

作者:胡印斌「此零仃孤苦、幸得大眾贊助、未致漏產之故宮博物院,居然在萬頭攢動之中,脫穎而出。」公元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最早的創建者之一,學者吳祖光之父吳瀛先生,在當天日記中記下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