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所乘寶船重達兩千噸,外國人不信,但在明朝太監墓中得到證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考古工作可是我們現在了解歷史的一大途徑。

雖然說,有一部分人認為考古和盜墓都是要挖開古人的墳墓,是對古人的不敬。

但是,我們應當採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考古工作。

盜墓是盜墓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做出的不當行為,而考古則是為了揭開歷史謎團,幫助現在的人們了解歷史的。

就比如,明朝時期就有不少的謎團。

雖然說,這些謎團不僅是因為缺失史料記載而造成的,還有一定人為遮掩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明朝的許多事情已經在歷史中變成了懸案。

而若是要說起明朝時期爭議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鄭和下西洋。

因為這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事情,還關係到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

這件事情的存在與否是十五世紀中西海上實力究竟誰更強勁的重要依據。

但是由於史書上所記載的,鄭和船隊中的大船足足有一個足球場的大小,不少外國學者都質疑以當時的中國來說,不可能用木質結構造出如此大的船。

而且這些學者還認為,就算是造出了如此大的船舶,以人力都是無法操控的,更是無法在海上長期航行的。

這些學者認為,當時世界最大的船是英國所建造的卡拉克船,而不是鄭和所乘的寶船。

但史料中關於寶船大小的記載卻無法得到佐證,原因便是鄭和下西洋的資料都被人為地毀了。

但從明朝的一位太監墓中的考古工作中,卻得到了關於此事的證明。

這位太監名叫洪保,是和鄭和同時被送到宮中做太監的。

而且洪保是出使西洋的副使,也就是說他參與了下西洋的所有活動。

雖然,洪保的墓已經被多次盜挖,連屍骨都不復存在了。

但是在墓中的碑文上卻有些一段記載洪保生平的文字,正是寫道他擔任副使,坐著五千料的巨船。

這"料"是古代船舶的計量單位,而若是五千料,那麼至少是有兩千五百噸的。

而在鄭和下西洋百年之後的哥倫布所乘的船不過只有一千噸。

如此說來,史料中所記載的關於寶船的大小也是可靠的。

專家在發現這段文字的時候,也是非常激動地說,有了它,老外再也沒有理由否定鄭和下西洋的存在和寶船的巨大規模了,這就是證據啊!

確實如此,鄭和下西洋真實存在,且有著極大的規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