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墓里的一行字,讓專家開心得要去打老外的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盜墓題材電影大火於世,票房持續飆紅,大家驚嘆於地下世界的神奇詭譎,對盜墓行為產生嚮往。

但,實際上國內盜墓行為往往簡單粗暴,一切向錢看,沒有專業人員,不懂歷史,對埋藏了幾千年的古墓根本不了解,胡亂盜墓只會造成破壞和無法預估的損失!如果真的對歷史有興趣,大可以選擇考古。

考古由國家組織,運用最專業的設備,配備最專業的人才,最大可能的保存古墓的完好。

很多歷史謎團都是因為考古的發現來證實和解答的。

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和人為因素的遮掩,歷史上的很多事其實都成為疑案,尤以明朝為甚。

比如建文帝的最終下落,天啟年間王恭廠大爆炸的真相以及崇禎太子疑案等。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君主宗法制達到頂峰的時期,也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向近代轉型的開端,疑團的解開尤為重要。

儘管疑團重重,但說起明朝最大的爭議,那就非鄭和下西洋莫屬了。

雖然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是世界公認的史實,但是史書上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記載,是類似活動中資料最少也最模糊的。

描繪最具體,流傳最廣的是羅懋登的長篇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但是羅懋登是晚明萬曆年間人士,距離「鄭和下西洋」有百年之久。

圍繞著「鄭和下西洋」重重謎團中,最大的爭議是關於鄭和船隊中寶船的。

因為這個是直接關係到15世紀時,中西方的海上科技孰強孰弱的問題。

按照《明史》記載,鄭和的寶船的尺寸是長44.4丈,寬18丈,以明尺為0.317米計,摺合長寬約為140米和57米(有的甚至說成是151.18米和61.6米)。

國外有關學者運用模型估算法,得出船的排水量有30,000噸之多。

他們質疑,明朝以木質結構造船,不可能造出如此長度、如此吃水量的船,而且人力也不可能操縱,更無法長期航行。

國外學者堅信1416年英國建造的1400多噸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雙方各執一詞,不過,問題隨著考古專家在一座太監墓中的意外發現迎刃而解。

這座太監墓就是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被搶救性考古發掘的明代太監洪保墓,這位太監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是最直接的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

洪保墓是一座簡陋的磚室墓,被盜墓賊盜挖過。

經過發掘,出土了兩塊石碑,一口陶制大缸,陪葬品20多件。

其中,洪保的壽葬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短短數字,告知世界,洪保這次乘坐的寶船叫大福號,而且是五千料巨舶,五千料,則是排水量為2500多噸的巨無霸。

這段記載排水量的文字,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足以堵住那些質疑的悠悠之口。

而洪保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