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墓里的一行字,讓專家開心得要去打老外的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年來盜墓題材電影大火於世,票房持續飆紅,大家驚嘆於地下世界的神奇詭譎,對盜墓行為產生嚮往。
但,實際上國內盜墓行為往往簡單粗暴,一切向錢看,沒有專業人員,不懂歷史,對埋藏了幾千年的古墓根本不了解,胡亂盜墓只會造成破壞和無法預估的損失!如果真的對歷史有興趣,大可以選擇考古。
考古由國家組織,運用最專業的設備,配備最專業的人才,最大可能的保存古墓的完好。
很多歷史謎團都是因為考古的發現來證實和解答的。
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和人為因素的遮掩,歷史上的很多事其實都成為疑案,尤以明朝為甚。
比如建文帝的最終下落,天啟年間王恭廠大爆炸的真相以及崇禎太子疑案等。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君主宗法制達到頂峰的時期,也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向近代轉型的開端,疑團的解開尤為重要。
儘管疑團重重,但說起明朝最大的爭議,那就非鄭和下西洋莫屬了。
雖然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是世界公認的史實,但是史書上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記載,是類似活動中資料最少也最模糊的。
描繪最具體,流傳最廣的是羅懋登的長篇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但是羅懋登是晚明萬曆年間人士,距離「鄭和下西洋」有百年之久。
圍繞著「鄭和下西洋」重重謎團中,最大的爭議是關於鄭和船隊中寶船的。
因為這個是直接關係到15世紀時,中西方的海上科技孰強孰弱的問題。
按照《明史》記載,鄭和的寶船的尺寸是長44.4丈,寬18丈,以明尺為0.317米計,摺合長寬約為140米和57米(有的甚至說成是151.18米和61.6米)。
國外有關學者運用模型估算法,得出船的排水量有30,000噸之多。
他們質疑,明朝以木質結構造船,不可能造出如此長度、如此吃水量的船,而且人力也不可能操縱,更無法長期航行。
國外學者堅信1416年英國建造的1400多噸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雙方各執一詞,不過,問題隨著考古專家在一座太監墓中的意外發現迎刃而解。
這座太監墓就是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被搶救性考古發掘的明代太監洪保墓,這位太監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是最直接的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
洪保墓是一座簡陋的磚室墓,被盜墓賊盜挖過。
經過發掘,出土了兩塊石碑,一口陶制大缸,陪葬品20多件。
其中,洪保的壽葬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短短數字,告知世界,洪保這次乘坐的寶船叫大福號,而且是五千料巨舶,五千料,則是排水量為2500多噸的巨無霸。
這段記載排水量的文字,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足以堵住那些質疑的悠悠之口。
而洪保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
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激動的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在很多人的觀點中,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盜墓自然不必多說,但考古可就要辯證的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和發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意外證實了鄭和下西洋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
明代太監墓中發現一行字,專家竟然激動地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但考古可要辯證地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的。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和人為因素的遮掩,明朝的很多事其實都成為疑案。
鄭和所乘寶船重達兩千噸,外國人不信,但在明朝太監墓中得到證明
導語:考古工作可是我們現在了解歷史的一大途徑。雖然說,有一部分人認為考古和盜墓都是要挖開古人的墳墓,是對古人的不敬。但是,我們應當採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考古工作。盜墓是盜墓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做...
600年前的中國有兩千五百噸以上排量的巨艦,還不止一艘
明朝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公認的史實,可關於下西洋寶船的大小問題,卻一直爭論不休。當年鄭親自參加整理的,詳細記載了下西洋全過程的官方資料遺失殆盡。所以國內外的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中國在當時能造出如此大排...
外國學者質疑寶船規模,明朝太監墓中現寶船記載,這下他們黯然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兒女為世界貢獻了很多財富,然而,有些外國學者卻雞蛋裡挑骨頭,沒事找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事例。我們知道明朝被稱為海洋帝國,中國封建社會到了明帝國時期,海洋事...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有三大看點 三大謎團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宦官墓10個字,揭開鄭和下西洋謎團,學者:外國專家該慚愧了
說起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海上遠航活動,那七次航行彰顯了大明的繁榮昌盛。有人曾打趣的認為,當年的「鄭和」好比散財童子,航行雖了不起但對大明的幫助卻很微小。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學者一度認為,這是15...
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徹底讓質疑下西洋寶船的老外們閉嘴
史書之中對於很多歷史真相,都存在著記錄不完全的缺失,這也導致了很多事情都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了謎團。而為了解除歷史中的謎團,考古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事情,在考古之中人們可以從古時候名人墓中發掘出很多...
專家出土一明朝太監墓,墓中碑文讓專家激動不已,狠狠打臉外國人
大山經常看到評論區里讀者們把考古專家和盜墓賊相提並論,諷刺說考古專家就是持證的盜墓賊,其實大家對此要辯證的看,在一定程度上考古工作確實會對古墓文物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且在人們看來挖人墳墓有點不道德...
明朝擁有2500噸排量的超級戰艦群,卻沒有征服世界的心
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和遠洋航行能力在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永樂年間,鄭和至少「八」次下西洋,率先完成寰球航行,已是世界公認的史實。鄭和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比葡萄牙、西班牙興起的航海大發現...
鄭和副使的墓中發現的一行字,為我國提供了一項申遺項目!
說起鄭和下西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麼勞民傷財的事,怎麼還被那麼重視呢,真的就僅僅是宣揚國威嗎,或許有這麼一部分原因,但是皇帝也不是傻的,不可能幹賠本賺吆喝的事,事實上他們下西洋途中慰問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