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墓發現1塊石碑,1個世界性謎團被解開,外國懷疑論者被打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陶不白
凡有血性,必有爭心。
這是《大秦帝國》第一部開頭說的一句話。
不僅戰國時代如此,即便到了如今,也是一樣。
爭,有兩個人之間的爭奪、爭鬥,也有兩個組織、集團、國家、民族之間的爭奪、爭鬥。
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世界的兩極,所以,這兩個文明也有爭奪、爭鬥。
西方說,啥都是我們最好!東方說,我們玩那玩意的時候,你們還在穿紙尿褲。
無休無止,永遠就這麼爭奪、爭鬥下去。
這是人性使然。
比如說,有關鄭和下西洋這件事,西方和中國的歷史學者們就展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爭論。
爭論的焦點是鄭和下西洋時,所乘坐的寶船究竟存不存在。
西方歷史學者認為不存在,不可能存在。
為什麼呢?因為從史料的記載來看,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太大了,超出了西方歷史學者的認知。
他們認為,在15世紀,中國不可能造出這種巨船。
史料記載說,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長44丈4尺,寬有18丈,相當於現在的長137米,寬56米。
相當於現在一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我們中國的專家,當然是不認同西方歷史學者的這個說法的。
啥也不用說,就一個爭心,爭一口氣。
但無奈的是,除了史料上的單一的記載之外,有關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再無其他資料可以佐證。
歷史學界、考古學界講究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就是孤證不立。
什麼意思?具體放到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上,就是除非有其他證據,否則不可信。
這可就苦了我們中國的歷史學者、考古專家。
有關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別說船或者遺骸了,就年當時製造的圖紙都沒有傳下來一星半點。
所以很久以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中國都被西方壓著。
西方不僅否定了鄭和下西洋所用寶船的存在,還提出了建造於1416年的英國的卡拉克船是15世紀世界最大的一艘巨船,其排水量達到1400噸。
但是真相終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
而這一天來得並不慢。
2010年六月的一天,南京南郊江寧區祖堂山社會福利院正在搞擴建工程,施工隊取土時發現一座古墓。
消息傳到南京市博物館,博物館考古人員立馬趕赴現場,對古墓進行考古發掘。
發掘結果,這就是洪保的墳墓。
洪保是誰?是鄭和的副手。
鄭和下西洋時,是大明帝國的正使,而洪保就是副使。
在洪保墓中,發現一塊石碑,碑文上的一段話,解開了一個世界性的謎團,也結束了東西方的爭論,更狠狠地打臉外國學者。
碑文顯示: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充副使,這是擺明洪保的身份,他是鄭和的副手。
關鍵信息是最後一句,「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也就是說洪保乘的是五千料的大福號巨船。
料是古代船舶排水量的的計量單位,一料相當於現在的0.5噸,5000料就相當於現在的2500噸左右。
也即是,大福號的排水量為2500噸。
消息一出,西方歷史學者、考古專家都被狠狠打臉。
然後,沒有然後。
明朝太監墓里的一行字,讓專家開心得要去打老外的臉
近年來盜墓題材電影大火於世,票房持續飆紅,大家驚嘆於地下世界的神奇詭譎,對盜墓行為產生嚮往。但,實際上國內盜墓行為往往簡單粗暴,一切向錢看,沒有專業人員,不懂歷史,對埋藏了幾千年的古墓根本不了...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意外證實了鄭和下西洋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有三大看點 三大謎團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外國學者質疑寶船規模,明朝太監墓中現寶船記載,這下他們黯然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兒女為世界貢獻了很多財富,然而,有些外國學者卻雞蛋裡挑骨頭,沒事找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事例。我們知道明朝被稱為海洋帝國,中國封建社會到了明帝國時期,海洋事...
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
專家出土一明朝太監墓,墓中碑文讓專家激動不已,狠狠打臉外國人
大山經常看到評論區里讀者們把考古專家和盜墓賊相提並論,諷刺說考古專家就是持證的盜墓賊,其實大家對此要辯證的看,在一定程度上考古工作確實會對古墓文物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且在人們看來挖人墳墓有點不道德...
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激動的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在很多人的觀點中,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盜墓自然不必多說,但考古可就要辯證的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和發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
鄭和所乘寶船重達兩千噸,外國人不信,但在明朝太監墓中得到證明
導語:考古工作可是我們現在了解歷史的一大途徑。雖然說,有一部分人認為考古和盜墓都是要挖開古人的墳墓,是對古人的不敬。但是,我們應當採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考古工作。盜墓是盜墓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做...
明朝擁有2500噸排量的超級戰艦群,卻沒有征服世界的心
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和遠洋航行能力在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永樂年間,鄭和至少「八」次下西洋,率先完成寰球航行,已是世界公認的史實。鄭和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比葡萄牙、西班牙興起的航海大發現...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墓室完整卻不見棺木與屍骨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