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激動的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很多人的觀點中,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

盜墓自然不必多說,但考古可就要辯證的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和發現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的一大謎團。

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和人為因素的遮掩,明朝的很多事其實都成為疑案。

比如建文帝的最終下落,天啟年間王恭廠大爆炸的真相以及崇禎太子疑案等等。

但要說起明朝最大的爭議,那就非鄭和下西洋莫屬了,因為這個可是影響到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的,而且直接關係到15世紀時,中西方的海上科技孰強孰弱的問題。

鄭和下西洋的事早就是世界公認的史實了,為什麼會存在爭議呢?這是因為史書曾經記載,鄭和船隊中寶船大者長44丈4尺、闊18丈;中者長37丈,闊15丈,也就是說大船長137.72米、寬56.34米,這幾乎就是一個海上足球場。

很多外國學者就質疑說,明朝以木質結構造船,絕對不可能造出這種長度,而且人力也不可能操縱這麼大的船舶,更不可能長期在海上航行,所以1416年英國建造的1400多噸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原本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的,只要拿出明朝當年建造寶船時的圖紙或者文字描述即可證明,但可惜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整套資料都被人為毀掉了。

有人認為是明朝兵部尚書劉大夏故意燒毀的,也有人認為是乾隆修《四庫全書》時故意毀掉的。

但不管怎麼說,造船的資料已經失傳了,在講究孤證不立的情況下,史書中對寶船長寬的描述顯然沒有說服力。

不過問題隨著專家在明朝一位太監墓中的意外發現迎刃而解。

這位太監名叫洪保,我們都聽過三寶太監鄭和,但這位洪保太監堪稱是鄭和的複製品。

他倆年齡相仿,明軍攻入雲南時,倆人同時被送到了宮中做了太監,又分別作為正副使出使西洋,可以說洪保全程參與了所有的下西洋活動。

雖然因為年代太久,又被多次盜挖,墓中的屍骨早就不復存在,但可喜的是專家在一塊碑文上發現了一行記載墓主人生平的文字,上面寫著:「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料,是古代的船舶計量單位,一石糧食或者兩端截面方一尺、長七尺的木材為一料。

5000料,至少是2500噸。

要知道100多年以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的船排水量也不過1000噸。

這段記載排水量的文字,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

難怪考古專家發現這段文字後,激動的說:這下那些質疑的老外可以閉嘴了。

而洪保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京發現被盜明墓 揭開鄭和下西洋第二大謎團

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航程之遠、聲勢之大,在此前無人能及,從而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增強了我國的影響力。關於其航海之行,除了次數之多、規模之大讓考古專家非常感興趣外,留下...

明朝太監墓被挖開 鄭和下西洋謎團終將解開!

鄭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監,曾經七下西洋,將中國文化遠傳各國。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壯舉,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為何,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各位專家學者,因為其中的謎團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