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哈佛大學,這座始建於1636年、比美國歷史還早140年的高等學府,絕對是眾多學者渴望而又止於無望的學術重鎮。

近百年來,眾多華人學者,諸如趙元任、胡適、梅光迪、陳寅恪、湯用彤、吳宓、李濟、梁實秋、林語堂、周一良、楊聯陞、賀麟等都曾受到過哈佛的洗禮,他們的到來不僅為這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增添了光彩, 也為中美之間的學術往來搭建了一座橋樑。

而談起中美文化交鋒,就繞不過那個穿著朝服、戴著頂戴在哈佛學堂上侃侃而談的中華文化輸出的先行者戈鯤化——哈佛1879年的首聘中文教師,他那積極開放的治學態度、溫文爾雅的形象被記錄在哈佛的檔案中。

而他所帶來的漢文書籍也成為哈佛燕京圖書館的種子書本。

【中國的哈佛同學會1936年贈送哈佛一尊似獅似麟的駝碑吉獸華表,立於博斯屯館前,此館是哈佛燕京(漢和)圖書館和東亞系原址。

攝影:Christopher Huang/www.christopherhuang.com】

在統轄世界的西方思維中發揚中華文化的魅力,擴大華人、漢學的聲音,是海內外華語界共同關注及努力的大事。

而為傳播中華文化居功至偉的海外漢學界的各位學者,遠離故土,奮不顧身,為了理想而承受的種種挫折與歧視,是令人敬佩的,也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哈佛問學錄》的作者張鳳女士,夫唱婦隨,與33年前應邀來擔任核磁共振與貴重儀器中心主任的先生黃紹光博士來到哈佛大學,她任職於西方漢學研究的寶庫——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二十五年,藉地利人和之便,得以與哈佛文理各科華裔教授,時相往還、親炙種種學術因緣,深感值得慎重以文字來刻畫,或可抵禦時間之消亡。

她掌握了極為豐富且是可信度極高的「信史」,並發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從1988年發表戈鯤化和哈佛燕京圖書館文章,而後多次細究受聘的合約、照片及文字媒體資料,到1996春以中文書寫張愛玲在哈佛女校的研究檔案、故居手跡與韓南、夏志清的交往,補白了張愛玲在哈佛這段在中文世界鮮為人知的歷史,還協助安置了張愛玲饋贈韓南教授的英文版的《怨女》和《北地胭脂》以及繡花荷包(其祖母李鴻章女兒李菊耦的家傳寶物)。

『葉嘉瑩90歲壽宴。

(前排左起為張鳳、台大潘美月教授、葉嘉瑩教授,後排左起為曾淑賢博士)』

另外,書中還透露了一些大名鼎鼎學者生活中的真趣,如,有「漢學警察」之譽的名師楊聯陞教授澤被漢學界,余英時、趙如蘭、高友工、陸惠風等人都是他的弟子;說著一口漂亮的「京片子」卻號稱「番薯人」的張光直甘守清寂,終身致力腳踏實地的中國的考古發現而譽滿西方,私下也有頑皮的一面;見證歷任美國領導開香檳慶祝首任華裔儒學講座教授杜維明社長照片高懸哈佛燕京學社光耀門楣;閨閣涵養深厚令人欽慕的葉嘉瑩教授,數度經歷人生磨難卻始終傲挺脊背;自詡以旁敲側擊的狐狸型方式治文學史的李歐梵,涉獵極廣,浪漫多情;因《中國現代小說史》而在國際漢學界拓出一片文學天地的夏志清與張愛玲相交甚篤,私底下機巧敏捷、率性隨意;愛才的孫康宜,很不喜歡常是男性幫助,而女性陷害的關係,能欣賞女性心靈和外在的美﹔王德威閒暇愛品戲曲,擅書畫;詩學天才田曉菲十四歲被北大破格錄取,十八歲獨身赴美,三十五歲被哈佛聘為正教授,刷新了記錄……

『(右起)為張鳳、趙如蘭、夏志清、杜維明、周欣平同受邀請參與李又寧教授在紐約召開的華族對美國的貢獻國際大會。

而且張鳳女士還鑽研了諸位學者的著作,對各位學者的學術譜系一如他們的人生智慧都極為熟悉,書中論介各位學者的諸多學術作品,對致力於學術研究的人士來說也是難得的參考書。

卅年的書寫也滿懷感恩。

張鳳笑言:「哈佛人生已成為我生命中最感動和熟悉的經驗!」事實上,這些著作既滲透著張鳳個人的哈佛經驗,更展示了哈佛大學與中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淵源。

【只准步行的威克思紀念橋。

橋下有流淌蜿蜒的查爾斯河,春夏滿月之夜,就有月夜探戈的美事。

此橋通向「黃金打造」的商學院。

攝影:Christopher Huang/www.christopherhuang.com】

【哈佛燕京圖書館前的石獅,已經成為通往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象徵。

攝影:Christopher Huang/www.christopherhuang.com】

《哈佛問學錄》媒體推薦

張鳳帶著深情,懷著厚意,用褒而不貶的熱筆替一群在海外為「文化中國」招魂而不知自己魂歸何處的智識分子,繪製了一幅具體圖像。

——哈佛燕京中國歷史及哲學與儒家研究講座教授杜維明教授

這是本「學術因緣」的結集,每一篇章皆嚴謹呈現學者的面貌風采,深入淺出,鮮活感人。

——哈佛大學東亞系漢德升中國文學講座教授王德威教授

張鳳以史家的冷峻、作家的溫暖,勾勒了百年來哈佛大學華裔學者的研學史。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教授

張鳳為讀者描畫了哈佛令人欽慕的歷史與傳統,以及由哈佛培養薰陶而湧現的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傑出代表人物。

在張鳳筆下,個個顯示了活生生、可觸可摸的鮮活特點,完全不是呆板正經的「僵化」學者。

——復旦大學徐志嘯教授

張鳳的《哈佛問學錄》將文學和學術帶出哈佛課堂,推向「公共領域」,擴大了東方文化和中國文明的影響,也使「哈佛的中國緣」更加豐富和多樣。

——南京大學劉俊教授

《哈佛問學錄》作者張鳳

美籍華人,密西根州大學歷史碩士,曾任職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二十五年,現為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審核委員,著有《哈佛心影錄》《哈佛哈佛》《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哈佛采微》《哈佛緣》《一頭栽進哈佛》等。

上圖攝於臨哈佛大學的查爾斯河岸櫻花林。

長按二維碼

掃描觀看訪談 《華人世界》

8分鐘後為作者張鳳專訪

戳『閱讀原文』 直接購買此書

·END·

停下來,給讀書一點時間

微信號:alphabook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課 | 漢學群星閃耀哈佛

編者按:這是一部哈佛學人回憶錄,是從民國大家到當代新銳的海外漢學界的集體素描,記錄了趙如蘭、張光直、杜維明、李歐梵、王德威、孫康宜、葉嘉瑩、夏志清、鹿橋等讀者耳熟能詳的學者和大師。作者張鳳曾在哈...

曹喜蛙:讀《哈佛問學錄》有感

這輩子估計不會出國留學治學了,所以在王府井書店看見一本《哈佛問學錄:與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張鳳著),就直接買了。這裡說的哈佛教授,都是華裔,沒想到哈佛已經有這麼多華裔教授了。書的作者張鳳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