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智慧的人願意到娑婆世界下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前語:今天分享的是《法華經》<見寶塔品>中一段經文。

我們前面講到,釋迦牟尼佛三變娑婆國土。

因為他的十方無量分身佛來集於此,都來我們娑婆世界開法華大會。

我們知道,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成就人,這是因禍得福。

同樣對於修行人來講,在娑婆世界這樣的佛土修行比在其它佛土修行要殊勝無量倍。

你知道為什麼嗎?佛講過,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吶。

因為十方佛土中,娑婆世界的眾生算是最刁鑽古怪、頑固不化了。

所以,有智慧的菩薩都願意到娑婆世界來下海——下海來撈錢吶!為早日成佛。

這個「錢」是「法財」,是我們成佛的資糧。

《華嚴經》講「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寧可在地獄,為能聽到佛名呀。

那麼在那些佛土的眾生呢,有的雖然聞到佛法,但他很安樂,反正睡下也自在,站起來也自在,他沒有苦。

沒有苦樂,就沒有對比,就很難激發出離心,反正早晚成佛無所謂,他有這種懈怠心。

下面請看經文及講義: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

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

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法華經》——見寶塔品

:送禮,送蓮華。

滿掬:兩隻手恭恭敬敬地抱住了。

這段經文一目了然,這裡起畫龍點睛的是「各齎寶華」。

《妙法蓮華經》從頭到尾是不是在講「寶華」?《法華經》就叫「妙蓮華」。

諸佛菩薩腳踩蓮華台,身坐蓮華座,都是表「妙蓮華」,十方佛土皆有「妙蓮華」。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妙蓮華」。

下面好玩。

無量諸佛每一尊佛都是用同樣的話告訴自己的侍者,去送同樣的禮,去問同樣的安,去提出同樣的要求。

表什麼法呀?萬法都是一個心,都是一個念吶!其實完全可以各人講各人的話,這裡變成千篇一律,你認為是佛故意地來裝模作樣嗎?這是表法的。

而且佛對侍者交代,表佛和眾生是一個心,是一體。

我們再看這段經文。

少病少惱」就是問:身體好嗎?為什麼要問吶?因為佛就是多病多惱,明白嗎?佛最大的病就是貪、嗔、痴、慢、疑。

誰也沒有他貪心,他貪一切眾生成佛。

這就是病,這就是惱。

氣力安樂」,既不安也不樂。

為什麼?眾生煩惱佛就煩惱,他道交感應嘛,「一惱一切惱」嘛!就是《楞嚴經》講的「一真一切真」。

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就是不安隱,是不是啊?在十方佛土,娑婆世界的眾生最刁鑽古怪、頑固不化。

這是師父講的,還是《法華經》寫的?你看其它佛土,有的國土四惡道都沒有啊!人壽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身高几萬里、幾千萬里。

就我們像個小爬蟲,都是些短命鬼,明白嗎?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成就人,這是因禍得福。

對於修行人來講,在這樣的佛土修行比在其它的佛土修行要殊勝無量倍。

佛講,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極樂世界一天等於我們這裡一個大劫。

有智慧的菩薩都願意到娑婆世界來下海——下海來撈錢吶!這個「錢」是「法財」,是我們成佛的資糧。

由於不「安隱」,這固然是個毛病,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通過對比開智慧,通過對比奮發圖強,要懂得什麼是福報。

《華嚴經》講「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寧可在地獄,也能聽到佛名;那麼在那些佛土的眾生啊,有的雖然聞到佛法,但他很安樂,反正睡下來也自在,站起來也自在,他沒有苦。

早晚成佛無所謂,他有這種懈怠心。

「彼某甲佛」:這是泛泛而談。

「與欲開此寶塔」:這是與多寶如來演雙簧我們是滿多寶如來的願,也滿法會大眾的願,大家一起來。

就是說親近多寶如來。


  •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 完整講義請查看印廣門清法師《法華經》《楞嚴經》講義及視頻!阿彌陀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阿難受記,再次認識我們是誰

編前語:可能在沒有讀過《法華經》的人中,有90%以上會認為,佛是這一生才成佛,他出生在印度,棄王位出家修行,歷經苦修證到佛果。關於這個,我們已在前面的<化城喻品>中有過分享,他講自己已成佛的時...

「佛不度人,惟人自度」如何理解

編前語: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佛藏經》中講過自己因地修行的故事,佛批判自己,他曾經在三十億同名同號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生生世世都是當轉輪聖王。由於他太貪圖名聞利養,所以每尊佛滅度的時候跟他說...

羅定靈山寺超級殊勝多寶塔

多寶塔的緣起只要聽到有人在說《法華經》時,就立即從他面前的地下湧出。頌文中用「恆河沙」來比喻多寶佛分身的數目,恆河是印度最著名的河流,河底的積沙特別多。釋迦牟尼就常在恆河流域說法講經,所以,湧出...

成佛之本——《妙法蓮華經》

小編語:今天分享的是《法華經》序品中經文,這是彌勒菩薩對釋迦牟尼佛出現放光、現瑞等等希有之事,甚感疑惑,所以詢問在場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講了他兩在過去世的因緣,而且根據經驗,講了過去佛,出現如此...

天災人禍究竟是什麼造成的?

編前語:天災人禍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先從摩訶迦葉這位聖人說起。摩訶迦葉也稱大迦葉,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據說他出生的家庭擁有比當時的國王還多的財產。他的父母親是印度的婆羅門貴族,所以,他身為大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