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青銅器與原始瓷跨越時空的南北對話 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貴族使用的列鼎。

春秋龍首青銅提梁盉。

春秋龍耳青銅罍。

西周蟠龍紋青銅盉。

(配圖由記者魏志陽攝)

這是一場青銅器與原始瓷跨越時空的南北對話:正在展出的《南北輝映 禮樂至上——兩周時期河南青銅器與浙江原始瓷聯展》是杭州博物館2016年下半年大展,由杭州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德清縣博物館主辦,展出文物共計140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就有27件(套),部分文物還是首次與公眾見面,以期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河南與浙江,雖山阻水隔,卻是組成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兩塊地理拼圖。

原始瓷與青銅器,雖材質迥異,工藝有別,卻是凝聚距今3000多年前商周文明的兩大物化載體。

展覽的序廳是一次青銅器和原始瓷在器形上的對比,8件青銅器與同樣形制的8件原始青瓷同置於一個展櫃,交錯展出,在形態各異、來源不一的盤、豆等器皿中,通過紋路、形制等可見原始青瓷對青銅器的仿製,尤其是對青銅禮樂器的模仿。

作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的館藏文物包括鎮館之寶蓮鶴方壺在內的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本次展出的兩周青銅器全面展現了青銅工藝之美。

地處南北交界的吳國「勾敔夫人墓」出土的青銅器,很好地展現了南北方的文化交融。

「勾敔夫人墓」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發掘於河南與安徽交界處的固始縣,其中出土的3件車輿(古代轎子)在當時是首次發現,保存完整,結構複雜。

「勾敔夫人」是宋景公的妹妹,這位來自北方的公主嫁給了吳國國君。

本次展出的展品包括9件成組的列鼎、9件一組懸掛的編鐘,三足帶蓋壺、乳丁紋盒、提梁盉、青銅勺等。

其中一件鑲嵌紅銅的方形青銅豆(古代盛放食物或醬料的器皿),工藝甚是精美,紅銅鑲嵌進青銅器上,並打磨平整,用紅銅裝飾的小龍在青銅豆上栩栩如生。

九鼎的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為國家政權的象徵。

周代在繼承和發展了夏商以來的禮制基礎上,等級宗法制度更加持謹森嚴,有資格享有九鼎的只能歸屬於天子。

但是到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列國蜂起,諸侯公卿僭越之舉逐漸普遍。

現場展出的一組壯觀的九鼎八簋九鬲便是這段歷史的有力佐證。

這26件青銅器物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出土於鄭韓故城。

鄭韓故城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市區周圍,是春秋戰國時代鄭國與韓國的國都遺址,這套九鼎八簋也是當年震驚國人的春秋時期青銅重器。

這組器物的集中出土體現了該時期青銅藝術的高峰,也暗示了墓主人地位和身份的特殊。

再看出土於河南泌陽的春秋昶仲匜和蟠龍紋青銅盤,這是一組兩件的精美青銅盥洗器,為一級文物。

兩周時期的貴族生活較為高雅,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用青銅器。

匜內盛有水,為注水器,貴族洗手時,侍者將水倒在貴族的手上,下面的圓盤是盛接水的器物。

從這件盥洗青銅器上可見當時貴族生活的高雅和「沃盥之禮」。

此外,匜的獸形流和獸形鋬耳,以及全身刻劃的複雜紋飾具有楚國青銅器的風格。

下部的圓盤兩側帶環耳,可供提舉,全身也刻劃幾何紋飾,製作工藝較為複雜,紋飾精美。

這邊,河南出土的青銅器驚艷世人,那邊,德清縣博物館、杭州博物館所藏的原始瓷器則講述著另一番商周文明的景象。

展覽的第二部分以「器出東隅,器澤陶簡」為主題,展示了德清出土的兩周時期原始青瓷標本。

這些從窯址內經考古發掘出土的瓷片經拼接復原而成,充分還原了當時越地先民的生產生活和祭祀禮儀的實際情況,以及浙江地區早期青瓷的起源和技術的日益精進。

展品包括生活類原始青瓷罐、碗、豆、盂、壺、杯等,以及可能作為禮器使用的原始青瓷鼎、簋、角形器、璧形器等。

其中有4件原始瓷在河南地區出土,當時大部分北方原始瓷應為南方所產,可見江南與中原地區的交流已十分緊密。

這幾件燒制於南方青瓷窯址的器物穿越時空再次回到故鄉,也體現了本次展覽南北輝映的主題。

此外,展出的原始瓷樂器甬鍾在形制上也與青銅樂器編鐘有幾分相像。

據悉,本次展覽將進行至2017年4月18日。

(浙江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雄:歷代青銅鼎的鑑識與收藏

聯拍在線鑑定諮詢是最專業的在線鑑定平台,已有超過190位文博專家和市場實力派專家入駐,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保駕護航!頂級專家幫掌眼,方便快捷又省錢。

深博展覽帶你走近青銅時代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攝影報導:9月12日,由深圳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主辦,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協辦的「周邦肇作——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