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珍寶:女墓主屍體兩千年不腐,復原後長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馬王堆漢墓舊址照片(遠處的兩個土包)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被人稱讚為「20世紀中國與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隨葬品十分豐富,共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印章、封泥、竹木器、農畜產品、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一級國寶。

此外,墓葬中還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屍(利蒼的妻子辛追),這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濕屍。

馬王堆漢墓的一號和三號墓出土文物極多,內中僅鍾、鼎、鍅、壺、盒、奩、盤、杯、木俑、屏風等漆 器就達500件。

三號墓出土的帛書中不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占星》、《天文氣象雜占》,還有華夏最古老的醫藥專著《脈法》、《五十二病方》等。

圖:朱地彩繪漆棺。

這口棺材長230厘米,寬92厘米,通高89厘米,為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槨中出土的四層木棺中的第三層,棺為梓木,通體內外髹朱漆。

圖:T形帛畫。

這是辛追下葬時用以表示招魂、導引後隨葬的旌幡。

帛畫所描繪的內容自上而下可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

天上部分繪有人首蛇身的蛟龍、金烏、蟾蜍和玉兔、奔月的嫦娥等天國的神話傳說。

人間部分繪有墓主人辛追在3個侍女的陪同下,正在飛升天國的路上,以及親人在祈求死者靈魂升天的祭祀場面;地下部分畫著神話中的鰲魚和異獸守衛死者的靈魂。

圖:彩繪陶熏爐。

當時發現在墓中打開時香料還在,還有一縷香氣。

圖:素紗襌衣。

其重量僅為49克,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

它是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最傑出的代表作。

圖:君幸酒漆卮。

這是一種飲酒器,卷木胎,有蓋有耳,外髹黑漆,內髹紅漆,器身中部和蓋面中部以紅漆繪旋渦紋和雲紋,蓋邊緣和器身上下部以紅漆繪菱形等幾何圖案。

圖:《老子》帛書。

馬王堆漢墓共出土了12萬多字的帛書,包括著名的古代典籍《周易》、《老子》等等,大部分是已經失傳了一兩千年的古籍,它們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圖:辛追生前使用的精美餐具。

圖:西漢雲紋漆鼎。

這是盛放食物的器具,外形呈橢圓球形,分蓋和器身兩部分。

圖: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長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蒼」三顆印章。

辛追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死於公元前186年,終年約50歲。

圖:絹地茱萸紋繡。

朱紅、淺棕紅、棕和深藍四色絲線繡成。

漢代織物上的茱萸紋,常見和雲紋組合在一起,構成四方連續紋樣,在當時寓有辟除不祥、祝福長壽的含義。

圖:辛追屍體。

辛追在2100年後重見天日時轟動了整個世界,隨即被譽為「東方睡美人」:她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皮下脂肪豐富。

注射防腐劑後軟組織尚有彈性,且四肢關節略可轉動。

關於辛追屍體歷經兩千年不腐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當年在馬王堆女屍出土的時候,考古學家發現辛追棺槨里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棺液。

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液體是使辛追兩年多年來不腐的「神液」。

除了神秘的液體外,當時的墓內環境一定非常乾燥有利於屍體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者馬王堆墓一直沒有被盜。

圖:按照骨骼複製出來的辛追夫人30歲時的容貌。

目前辛追的真身現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地下專門為她修建的無氧屋子裡,有專門的儀器和專人進行24小時監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王堆漢墓——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朵「奇葩」

看了最近的一部新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嗎?雖然這和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沒什麼大的聯繫,不過我還是要借貝薇薇女神的玉來引我的磚。貝姑娘和肖奈大神同坐一桌,上的可是未來老公公的歷史課,當然不能含糊啦,於...

馬王堆漢墓: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上)

馬王堆位於芙蓉區五里牌,這裡地面殘存兩個東西相連的土堆,平地兀立,中間連接,形狀似馬鞍,故又名「馬鞍堆」。據北宋《太平寰宇記》一書記載,馬王堆為西漢時分封至長沙的長沙王劉發安葬其父親漢景帝的兩個...

馬王堆漢墓: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下)

絲織衣料和服飾達100餘件,包括各式各樣的袍子、裙子、手套,還有鞋子和襪子,其中一件透明的「素紗禪衣」,重量只有48克,如果去掉領口和袖口的鑲邊,就只有25克了。這些衣物除極少數是麻布的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