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時光》:想像接續了歷史的血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17日,長篇小說《甲骨時光》新書分享會在廣州舉行,作者陳河和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在聯合書店向讀者分享作品的創作經歷,探討文學創作如何將歷史與想像結合。

《甲骨時光》是著名華裔作家陳河的長篇新作。

在陳河的筆下,時光回溯到抗戰的硝煙中,一批愛國人士懷揣著歷史使命在危難之際聚集到一起,圍繞殷墟甲骨文物,展開了一場百轉千回的民族文化保衛戰。

南方日報記者陳龍實習生孫健

亂世中拯救中華文明瑰寶

小說《甲骨時光》以虛實結合的方法展現了上世紀30年代中國安陽殷墟考古大劫難、大發現的歷史,故事建基於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李濟、董作賓、梁思永等真實人物經歷,又以虛幻的手法在3000年前的商朝貞人、加拿大傳教士、日本人、地方勢力之間周旋,營造了一個中國甲骨文版的「達·文西密碼」故事。

作者在中國古老文明的神秘地帶跋涉,涉及考古學、天文學、語言文字學等諸多領域,在紀實與虛構之間重塑了國人的勇氣、智慧與氣節。

在一次安陽殷墟文物遺蹟遊覽之旅中,陳河受到震撼,通過閱讀考古學家李濟《安陽》等書,他對安陽考古發掘史有了深入了解,產生了探秘甲骨文和殷商文明的強烈願望。

此後,他花費五年時間,鑽研邦島男《殷墟卜辭研究》、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楊寶成《殷墟文化研究》、郭勝強的《董作賓傳》等關於殷墟考古的書籍,並做了大量田野調查、歷史考證工作。

為此,陳河「把自己變成半個甲骨文專家」。

「雖然甲骨文是一種化石,但是能感受到一種生命密碼。

」小說中,楊鳴條的原型董作賓始終在甲骨文字中追蹤商王武丁時代的貞人大犬,從他所刻的大量甲骨文筆畫變化中感受他一生的命運轉變和精神軌跡。

當陳河在安陽看到《董作賓傳》中記載安陽侯家莊發掘出來7個成塊的甲片,全部都是三千年前的貞卜師大犬所刻時,陳河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和大犬對視一樣,眼淚都流出來了。

陳河還指出,中國古代沒有考古學,知識分子不屑於做這種事,所謂考古,要麼就是祖傳的古董,要麼就是盜墓得來的。

直到近代,中國的考古學才真正開始,而安陽殷墟考古、敦煌考古則是中國現代考古的開端。

謝有順認為,「在戰亂時期為了保存寶貴的文物,這些先輩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假如沒有民國那代知識分子對文明的敬重和付出,恐怕我們今天留不下這麼多中華文明的瑰寶。

用真實元素寫虛構故事

小說題目中的「時光」,不僅指那段考古搶救史,更是小說中時光交錯和虛構想像的藝術手法。

陳河採用女巫通靈、夢幻感應等方式,將筆觸帶到三千多年前商王武丁和貞人大犬的時代,並在中西考古勢力較量中展現中西方文化信仰碰撞交融的脈絡和碎片。

謝有順在談虛構和現實的關係時說,其實歷史永遠不能被還原,即便有甲骨殘片和文字符號,我們的了解也很有限,「這就需要我們發揮人類的想像,來還原這樣一段生活,這種還原實際上就是接續某一種精神的血脈,我想這就是文學的價值。

我能感受得到陳河在這部小說里,有一種寫作的雄心。

他背負著一種想法、使命,探討我們這種人性以及人類精神世界的那種自尊及其複雜性,這使得這部小說不同於中國當代的很多小說。

陳河表示,文學不同於考古報告,他一方面希望讀者一口氣看下去,另一方面又不能犧牲自己的歷史學目的,因此借鑑了西方《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火車上的女孩》等寫法,加入了所謂的密碼元素。

「這裡面大部分的歷史是真實的,但這個故事也是自圓其說,小說設置了星象學的符號和甲骨球,甲骨球是真實存在的。

我在故事中編造了這樣一些密碼,讓讀者讀起來有快感。

謝有順認為這種建立在真實歷史環境基礎上的藝術創作更符合現代人審美趣味,「厭倦了純虛構的東西,厭倦了蒼白的想像和編造的人生,多一點歷史的實證、田野的調查,多些歷史感,可能更能喚起讀者閱讀的熱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河:殷墟歸來者 揭秘關於小說《甲骨時光》

2016年4月14日訊,商朝,一個曾存在於三千多年前的朝代。安陽,一座疊合了不同時空的都城。這兩個詞語緊密勾連,皆因為後者是前者後期的都城,而正是在其廣袤的地底所做的考古與發掘,成為這個朝代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