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醫院對觀眾試開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頗受關注的故宮文物醫院對觀眾開放,文物修復保護的神秘面紗近距離向大眾掀開。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引起廣大民眾對文物修復保護的關注,許多人希望近距離地了解文物修復保護工作。

為了宣傳文物保護與修復知識,提升廣大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故宮博物院日前決定將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現場對觀眾開放。

首批預約觀眾有40名。

他說,文物醫院經過三年的籌建,一年多的試運行,各項工作準備基本就緒。

在「文化與自然遺產日」這一文物工作者的節日裡,故宮文物醫院首次對觀眾開放。

據悉,目前故宮文物醫院裡有一百多位「文物醫生」,他們從事著文物藏品研究、修復、保護的工作。

為了不對修復保護工作造成影響,故宮博物院決定控制觀眾參觀故宮文物醫院的時間和人數。

同時為了既保障文物醫生的日常專業工作有序開展,又使觀眾獲得高質量的參觀體驗,故宮博物院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願者,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故宮文物醫院的第一批優秀講解員,為慕名而來的觀眾,實現高品質的故宮文物醫院參觀之旅。

9日也是故宮文物醫院志願者正式上崗的第一天。

從今年4月故宮博物院宣教部通過網站平台向社會發出招聘公告,很快收到了800餘份簡歷。

經過兩年的嚴格篩選,有25名應聘者入選,這些志願者主要以教師、高校碩士博士為主。

依據他們的興趣和學科背景,對應文物藏品研究修復保護的專業設置,分為三個小組,對應故宮文物醫院的三段建築分區,進行針對性培訓。

由不同門類文物專家進行講解培訓,志願者依據培訓內容講解實踐,充分發揮個人特點和優勢,部門專業人士對講解內容把關。

再經過現場模擬訓練之後,才能正式上崗。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復有悠久的歷史,文物修復類別包括書畫、金屬、鐘錶、陶瓷、木器、漆器、鑲嵌、紡織品等,擁有「中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術」、「古書畫人工臨摹複製技術」、「中國青銅器傳統修復、複製技術」、「古代鐘錶傳統修復技術」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故宮文物醫院的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按照使用功能分為文物保護科技實驗室、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室、文物保護修復輔助業務三大部分,匯集有200名文物保護專家。

擁有「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希臘文物雷射技術聯合實驗室」、「同步輻射與文物保護聯合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

在採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故宮文物醫院也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配備了世界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使現代科學技術能夠更好地造福於文物修復工作。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也設立於故宮文物醫院。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文物醫院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是服務於「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項目。

希望更多觀眾有機會能夠親眼目睹文物修復工作者「工匠精神」。

(錢春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