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典籍博物館:留住昨天的記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書是文字的博物,博物是實物的圖書。

」1937年,時任北平研究院院長的李石曾發表演說,這樣闡述博物與圖書的關係。

此後的70多年間,在博物館收藏圖書、展覽圖書、設立圖書館已漸成風氣。

然而,在這70多年中,雖然也時常舉辦展覽,但對於國內大多數圖書館來說,還遠未實現博物館所具備的豐富功能。

70多年後,2014年9月9日, 國內首家典籍博物館——位於國家圖書館總館南區的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

這一天,恰逢國家圖書館105歲的生日。

經過105年的風雨洗禮,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為宗旨的國家圖書館,通過這座博物館,把「圖書」與「博物」結合在一起,文化傳承、社會教育的新使命由此起步。

典籍記錄歷史

「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尚書·多士篇》的這個記載,把中華典籍產生的源頭推向殷商時期。

即使到今天,多數先秦典籍湮沒無存,我們依然能夠在甲骨刻辭、青銅器銘文、簡帛上尋找到祖先數千年前記錄下的點點滴滴。

從竹簡、帛書到石刻文字,從紙質寫卷到雕版刻本,卷帙浩繁的文獻典籍不僅忠實地記載著歷史,訴說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也延續著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成為中華文化傳承數千載不斷發展成熟的見證。

「中華典籍是先賢歷盡艱辛創造和保護的財富,是為我們留下的昨天記憶。

據初步統計,國內漢文古籍存世數量總數超過4000萬冊,品種約20萬。

儘管今天存世的中華古籍依然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是典籍載體的脆弱性,決定著典籍從開始生產傳播就面臨著不斷的消亡。

全面地收藏典籍文物,既是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也是更好展示典籍文化的根本。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總書庫,截至2013年底,館藏文獻總量已有3200多萬冊( 件),其中古籍善本14萬部200萬冊(件)。

「國家典籍博物館將長期、系統、全面地展示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的中華典籍,展示中華典籍產生、傳播的歷史,和對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讓公眾能夠近距離地感受珍貴文獻穿越歷史的魅力。

」國家圖書館館長兼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韓永進表示,國家典籍博物館將成為典籍收藏中心、研究保護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教育基地、公眾文化娛樂休閒場所,其基本功能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彰顯我國文化大國形象,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強化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

同為人類文明成果的薈萃之地,同是公民終身學習的大課堂,圖書館與博物館有著許多相似的基因。

在圖書館建立博物館,世界上已有先例。

早在18世紀初,法國國家圖書館就設立銅版畫部和勳章部,承擔博物館收集珍貴文物的使命。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建立印刷博物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家圖書館專辟伏爾泰藏書室作為博物館,德國國家圖書館計劃用1/3的館舍建立典籍博物館……

「美國哈佛大學善本圖書館同時也是典籍博物館。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介紹,走進哈佛大學善本圖書館,大廳中央是一排書櫃,鐫刻著對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書有重要貢獻的人物名字,展示他們的部分藏書。

大廳右側是善本閱覽室,左邊是大型書籍博物館,西文善本古籍展示在四壁到頂的書架中,大廳特設展櫃對重要典籍加以展示。

對於二層復原的幾位著名藏書家和作家的藏書室,張志清印象深刻:「著名美國詩人艾米莉·狄更生簡樸的起居室雖不像其他藏書室那樣輝煌,但特別打動人,小小的壁爐、書架、躺椅和書桌展示了她一生默默無聞的鄉村生活。

人們把這間居室和她充滿想像力的詩作聯繫起來,會產生探尋狄更生生平事跡的強烈願望。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國家典籍博物館的成立,為中國的典籍走向世界、國外典籍在中國展出搭建了一個專業平台。

展品穿越千年

一塊完整的牛肩胛骨陳列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金石拓片展廳,編號「 北圖5405」,這是國家圖書館館藏字數最多、尺寸最大、骨形最完整的一塊甲骨。

3000多年,商人在這塊甲骨上,連續記錄了11天卜雨的情況。

與「北圖5405」同時出現的,還有「北圖12789」號甲骨,也就是著名的「四方風」。

「四方風」把東、南、西、北四方與春、夏、秋、冬四季相配,刻寫下了四方神名析、夾、夷、宛和四方風名協、微、彝、伇,古人對於自然方向、時序更迭的認知由此向後人傳遞。

國家典籍博物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出手不凡,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第一部版刻佛教大藏經《開寶藏》、文津閣《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殘本等800餘件館藏文獻珍品悉數亮相,在國家圖書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展覽中有一冊宋代陳宅書籍鋪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集》,刀法精到,墨色晶瑩,字近歐體,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女詩人魚玄機的詩文集最早的也是最全的單行本。

生於唐代長安的魚玄機,姿色出眾,善思維,喜讀書,擅吟詠,是唐代一位頗有才情的女詩人。

明人鍾惺在《名媛詩歸》中稱其詩作:「絕句如此奧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劃得出,即刻劃得出,而音響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淺深隱顯之間,尤須帶有秀氣耳。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程有慶說,目前所知,傳世魚玄機詩共50首, 此集收入49首。

另有一首《折楊柳》收在《文苑英華》中。

此刻本曾為清代著名藏書家黃丕烈收藏,刻印極佳,反映了宋代杭州地區的版刻風貌,是難得一見的版刻精品。

黃丕烈號稱「佞宋主人」,對宋版書到了痴迷的地步,收藏《唐女郎魚玄機詩集》之前,還曾收藏過陳宅書籍鋪刻的《朱慶餘詩集》,現在這兩部書都收藏在國家圖書館。

《唐女郎魚玄機詩集》黃丕烈處散出此書之後,又經徐渭仁、黃芳、袁克文等人收藏,從袁克文處散出後,展轉歸入國圖,使這部珍貴的古籍找到了最後的歸宿。

在輿圖展廳展出的《福建輿圖》是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684年—1685年)間所作絹地彩繪本。

圖呈正方形,縱橫均640厘米,四周各有寬55厘米的黃緞鑲邊,鑲邊上用金色絲線繡有9條五彩金龍,其間點綴彩色祥雲,把全圖襯托得極為豪華壯觀。

整幅地圖由長640厘米的12塊白色絲綢拼接而成,總面積達56平方米,是已知現存地圖中面積最大的一種,也是一件極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據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鮑國強介紹,《福建輿圖》原是清內閣大庫舊藏文獻,1909年由清政府撥交京師圖書館珍藏,在我國古代地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採用形象畫法,將福建全省(含台灣)府、州、縣的疆界、城鎮、山川、道路以及重要關隘、山寨和島嶼、口岸等要素形象逼真地繪製於圖上。

這幅《福建輿圖》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統一台灣,次年在台灣設立行政區並劃歸福建省管轄後,福建省地方官員為反映這一重大歷史變化而繪呈清政府的。

三百多年來,此圖除個別地方略有破碎外,基本保存完好,色彩仍舊鮮艷奪目。

120件金石拓片、54件敦煌遺書精品、120餘部代表性宋元明清善本、62種古今地圖、63件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樣式雷圖檔、21種民族文字66種古籍珍品、147件近現代名家手稿、57種西文善本……「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中國古代文獻典籍,在這裡顯得脈絡清晰,傳承有序。

博物館是一種生活方式

典籍無言,勾勒著歷史的脈絡,閃動著文化的靈韻。

然而,對於來到國家典籍博物館的觀眾來說,典籍不僅是隔著厚厚的玻璃窗、默默陳列在展櫃中的靜物,而且還是可以觸碰、把玩的活生生的存在。

在金石拓片展廳,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屏,摹寫甲骨文,或寫下自己的姓名,或寫下自己的生肖,還可以將這些親手書寫的文字列印出來,免費帶回家。

在善本展廳,觀眾在欣賞展櫃內典籍的同時,也能通過點擊電子螢幕翻看電子版古籍,體驗閱讀的樂趣。

非遺傳承人在現場演示雕版印刷、線裝書裝訂修復的過程,讓觀眾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兼國家典籍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李虹霖認為,在數字閱讀日益普及的今天,古代典籍文獻依託現代技術的表達方式,以數據的形式和現代化的數字網絡平台向公眾傳播文化知識,將使其自身價值進一步得到彰顯。

國家典籍博物館通過多種媒體手段揭示館藏文獻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順應了當代文化的發展趨勢,有利於進一步強化典籍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博物館不在於它擁有什麼,而在於它以其有用的資源做了什麼。

」李虹霖說,「過去有些博物館的展覽,觀眾看不懂、聽不明白,覺得不好看。

國家典籍博物館希望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邀請觀眾參與互動,自己書寫甲骨文,自己動手拓印金石拓片,目的是為了大家能更好地記住博物館,把博物館帶回家。

在李虹霖看來,中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經濟持續發展,公眾消費也逐步從以物質產品為主導過渡到以精神產品為主導。

多元的休閒方式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公共文化服務中融入文化休閒的理念應該成為圖書館和博物館發展的方向。

「博物館的傳統功能基本是收藏、保護、展示、研究,有一個時期,博物館面臨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窘境,很多文物養在深閨無人識,博物館的生存非常艱難。

」李虹霖說,「當代博物館正在由原來的以藏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和管理為中心,以公共服務為重點。

博物館應該更加關注人民群眾對文化享受的需求,努力營造文化場館的文化氛圍,讓歷史文化走出書本,以交互式的交流和體驗,讓更多的人在閒暇之餘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一種文化生活方式。

為此,國家典籍博物館與觀眾互動、提供更溫馨的服務上,下了很多功夫。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家典籍博物館藏古籍善本欣賞

國家典籍博物館是依託於國家圖書館宏富館藏,以展示中國典籍、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的國家級博物館,是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新拓展。國家典籍博物館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護、公共教育、文化傳承、...

國家典籍博物館

2014年7月15日,國家典籍博物館開館(試運行),開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將陸續與觀眾見面。國家圖書館館長、黨委書記兼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韓永進,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兼國家典籍博物館常務副...

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出版工作將於2014年年底完成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耿雪)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華再造善本續編》展示與文獻保護利用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隆重召開。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利、國家...

世界知名漢學家參觀國家典籍博物館

「中華文化發展方向是在堅守本根中走向現代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希望各國漢學家研究好、傳播好中華文化,讓中華優秀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 10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

國家典籍博物館-善本古籍彌足珍

中國文化攻略第197篇,北京攻略第47篇,其他攻略請點擊底下中國文化攻略連結或我的頭像~800餘件國寶級典籍,中國最好的典籍便在此。國家典籍博物館是依託於國家圖書館宏富館藏,以展示中國典籍、弘揚...

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鄭海鷗)記者從文化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899部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14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日前公布。 這批入選的古籍均是從一、二級古籍內選定的具...

守護文獻典籍 傳承中華文化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作者:韓永進(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20世紀初,梁啓超在《新民叢報》發表文章,熱情洋溢地說:「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