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漢墓出土9部失傳2000多年的扁鵲醫書,竟然填補多項歷史空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醫術極為高超的神醫扁鵲,在當時他堅決反對那個時候盛行的巫術,並帶領弟子巡診各個列國,救死扶傷。

他開啟了中醫切脈問診的先河,而扁鵲將畢生的所學和行醫實踐經驗寫進了多部著作。

然而能夠流傳下來的卻僅有《難經》一部,其餘全部失傳,令後世的醫學界非常惋惜,直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在四川成都發現的一座古墓,出土了9部扁鵲的醫書,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

那是2013年,當時四川成都正在修建地鐵3號線的時候,發現了一座西漢墓葬群,隨後成都文物所和荊州文物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這座墓葬群進行考古性發掘,考古專家共清理出4座土坑木槨墓。

這座墓葬群後來被稱為「老官山漢墓」,4座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出土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

在4座古墓中,一號墓為雙棺合葬墓,分一大一小,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出土物品中有耳杯、盤等,雖跨越2000年,但古物上的彩色漆依然光鮮如新。

在漆器的底部,「景」字扯人眼球。

根據文獻記載景氏曾為楚國的名門望族,屬於當時的三大家族。

西漢初年景氏貴族遷至關中一帶,後景氏一支又入遷蜀地,墓主或與此有關。

其中,3號墓出圖醫簡920支,根據竹簡的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竹簡內容,可分為9部醫書。

除了《五色脈診》之外,其他8部醫書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候》、《脈數》。

從出土九部醫書內容分析,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如《敝昔醫論》。

3號墓還出土了完整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高約14厘米,五官、肢體刻畫準確,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脈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不同部位還陰刻「心」「肺」「腎」「盆」小字,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對解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老官山」漢墓葬俗特殊:木槨鋪滿棕墊

昨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今年成都最為重大的一個考古發現:在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老官山」漢墓,經過一年多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其中,920餘支(編號數...

成都天回鎮出土2000多年前西漢古墓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趙霞4座墓室1號墓室:出土50餘件木牘2號墓室:出土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3號墓室:出土920支竹簡以及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竹簡上9部醫書只有一部《五色脈診》留有醫書名。通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