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漢墓的醫書,原來是出自於扁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2年7月,位於成都天回鎮的老官山漢墓重見天日,出土的一系列醫學文物及文獻,其價值甚至超過了馬王堆。

為了對這批重要醫學文物文獻開展深入系統地研究,眾多專家展開合作。

老官山漢墓共清理出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

墓內出土的4台蜀錦提花機的模型,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

出土的九部醫書中的部分醫書,確認為扁鵲學派失傳醫書。

另外,還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絡髹漆人像。

據悉,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920餘支竹簡和50枚木牘(共約兩萬字),作為西漢時期簡牘在四川地區還是首次發現。

當時的媒體報導說,在成都老官山漢墓群的發掘中,3號墓地出土了920餘支醫學竹簡,由於年代久遠,竹簡上的文字通過肉眼難以識別,考古人員通過紅外掃描,破解了其中部分內容。

其中,醫簡上的「敝昔」與「扁鵲」同音通假,很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考古專家推測,出土的部分醫簡可能屬於失傳的扁鵲學派醫書。

最近,首次系統地介紹老官山醫學文物文獻的《揭秘敝昔遺書與漆人 老官山漢墓醫學文物文獻初識》一書由四川科技出版社推出。

這本書是我國首部系統地介紹老官山漢墓醫學文物的圖書,肯定了老官山漢墓醫簡的巨大價值,認為這些醫簡最早將中醫中「天人合一」的認識具體化、系統化;髒象與經絡理論已較完整;診斷和治療方法已較為豐富。

重點在於,書中證實,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書是醫家傳承之書,來源確實出於戰國時名醫扁鵲及其弟子,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醫臨床辨治體系,是中醫學發展史的里程碑。

書中還透露,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馬書》是我國首次出土的獸醫類文獻。

同時,在M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製經穴髹漆人像,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模型,它填補了經穴理論起源及發展脈絡的空白,對梳理針灸理論源流具有重要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老官山」漢墓葬俗特殊:木槨鋪滿棕墊

昨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今年成都最為重大的一個考古發現:在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老官山」漢墓,經過一年多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其中,920餘支(編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