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寶藏 講訴成都故事》系列報導之一 兩千年前成都人咋看病?這兩件寶貝說,看中醫跟現代差不多

文章推薦指數: 83 %
投票人數:12人

經絡漆人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1月4日報導 2000多年前,有個成都人病急投醫。

醫生師從中醫扁鵲學派,他默默把所學藥方都過了一遍,對這個成都人說:「你這個病,我先給你紮上幾針,再開兩服藥,應該就見好了。

」說完,他拿出了一個標滿了穴位的經絡漆人……

這個故事,是成都博物館藏著的兩件寶貝講的,一件叫《扁鵲內外經》,一件叫木製品經絡漆人。

即便你在成博看過這兩件文物,可能也不知道,他們是在成都修地鐵3號線的時候被發現的,他們的現世揭開了一個一個中醫學謎團。

扁鵲內外經竹簡

因為這兩件寶藏,成都老官山漢墓獲得了「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與「2013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兩項殊榮。

《扁鵲內外經》失傳千年 在成都「重出江湖」

當年,地鐵3號線一車站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西漢時期的漢墓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考古學家們發現,這些古墓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盜墓者光顧,金銀細軟被席捲一空。

然而,在發掘其中的3號墓時,卻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竹簡。

扁鵲內外經竹簡

當時考古現場的負責人謝濤說,墓主人被認為是一名醫官,簡牘所整理的部分醫書,被證實極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扁鵲內外經》。

扁鵲這個人很有意思,根據史料考據,確有「神醫」扁鵲這個人存在,更神奇的是,在漢代的時候他已經被傳為神人,因為部分出土的扁鵲畫像都長著翅膀。

這位被神化的神醫,留下的這套內外經,就是放在現代來說,也具有非常大的實用性。

謝濤說:「中國歷史上有三種經書,一是《黃帝內經》,二是《扁鵲內外經》,三是集合了眾多無名氏的《白式內外經》,但是《扁鵲內外經》和《白式內外經》都已經失傳,只有《黃帝內經》流傳下來了,所以現在的中醫學習、使用的都是《黃帝內經》,《扁鵲內外經》比《黃帝內經》更完整,對以後的中醫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西漢初中醫理論就有分科 藥方現在也具實用價值

《扁鵲內外經》內含很多部醫書,例如《六十病方》、《尺簡》、《經脈書》、《諸病症候》等,「這些醫書的內容不僅包括實用性很強的內經外經藥方,還有醫學理論,專門解釋病是如何產生的,藥該怎麼吃,藥方怎麼配,脈象應該怎麼看等醫學理論,非常完整與具有科學性,這可以看出,在西漢初期,中醫已經發展到能夠撐起一套完整醫學理論的地步,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

」謝濤說。

很多藥方到現在都具有實用價值,例如《六十病方》這本醫書,是將每種病的藥方集合成冊,下次再遇到類似的病例就直接將藥方找出來使用,其實就跟現在的大數據檢索一樣的原理。

除了這種操作難度較小的藥方,在醫學理論上,當時還細分到了婦科、兒科、內外科等和現在醫療體系中差不多的分類。

所以現在的成都人去看中醫,其實和當時看中醫區別不大,唯一的區別大概是當時只有官員能很快的接受這麼高水平的治療,而現在人人都能隨時享受到好的醫療水平。

醫生用經絡漆人 看準穴位給病人扎針

經絡漆人,在成都博物館進行長期展出,這是全國出土的第二個經絡漆人。

謝濤告訴記者,中國的第一個經絡漆人出土於綿陽,是一件典型的冥器,專門為墓主製作陪葬而用,而老官山出土這件,通過研究表明,這件「天府寶藏」是一件具備實用性質的漆人,並不是冥器,這在考古過程中也是非常少見的。

謝濤介紹,上面詳細的刻著人體兩套經脈的運行,包括診脈、一百多個穴位的詳細位置等,跟理論上的經脈學能夠完全匹配。

由於人體身上的很多穴位,無法用文字具體描述位置等信息,所以通過這個經絡漆人能夠非常直觀的將其表達出來,這也能證明針灸在西漢初期就已經非常發達,同時,經絡漆人上的穴位和現代中醫上用的穴位,區別也並不大,所以這件「天府寶藏」的發現,在中醫學界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

「文物出土後,當時英國、日本等很多國家都召開了學術會議,對此進行探討。

因為以往西方醫學只有灸法而沒有針法,所以他們對中國傳統醫學中如何給人看病、醫學的理論等內容非常感興趣。

」對此,記者了解到,文物出土後,西方很多專門研究中國傳統醫學的專家、學者都在等待著完整的研究資料出版,但儘管國內的專家已經從出土那刻就開始對文物進行研究,到現在五年多的時間,也只是出版了一些簡報,完整的研究資料大概能在近兩年之內出版。

「雖然出土的文物保存完整,但其實它們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都已經非常脆弱了,一個不小心會飛灰煙滅,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考慮對文物進行最好的保護,不能讓文物受到人為的傷害,所以研究過程也是很艱難的。

」謝濤說。

這名醫生是個「蓉漂」 墓地使用了湖北的秘密葬術

記者了解到,這次的墓群中,墓主卻不是土生土長的成都「市民」,而是千里迢迢從楚地遷往成都的「蓉漂」,3號墓的的墓主是一位醫官,這些醫學竹簡和經絡漆人就出自這位醫官的隨葬品。

謝濤介紹,工作人員趕到現場之後,根據文物的特質,初步判斷是漢代的墓葬,並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

當時共清理出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出土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

該墓葬內發現920支醫學竹簡。

照理說,木製品、漆器都是不易保存的文物,但是這一批文物卻保存得特別完好。

謝濤說,到現在為止,成都大概發現了近萬座漢墓,老官山漢墓出土的文物是裡面保存得最好的。

「此次出土的隨葬品之所以保存如此完好,我覺得與這種特殊的喪葬習俗密不可分。

成都地下水位很不穩定,許多墓葬內也是時而乾燥時而潮濕,隨葬品保存十分不易。

而此次發掘的漢墓槨室均由50多厘米厚的楠木板鑲嵌而成,再用青膏泥包裹,槨室內還墊有厚厚的棕墊,加上墓葬封土黏性較好、保水性強,使得墓葬一直處於飽水狀態,因此眾多珍貴文物得以封存。

」根據研究,這些墓群應該是使用了從楚地帶過來的葬術,才能在成都平原這種本來不具備保存條件的環境下保存如此完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天回鎮出土2000多年前西漢古墓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趙霞4座墓室1號墓室:出土50餘件木牘2號墓室:出土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3號墓室:出土920支竹簡以及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竹簡上9部醫書只有一部《五色脈診》留有醫書名。通過向...

成都「老官山」漢墓葬俗特殊:木槨鋪滿棕墊

昨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今年成都最為重大的一個考古發現:在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老官山」漢墓,經過一年多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其中,920餘支(編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