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繕拒絕歪點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信鵬

日前,「中國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路」的消息成為輿論熱點,情節一波三折,引發了公眾對於文物保護的廣泛討論。

涉事長城位於遼寧綏中,始建於明代,因遠離市區、人跡罕至,城樓門窗雕刻精美花紋而被譽為「中國最美野長城」。

就在長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10周年之際,一段一兩公里曾經飽經滄桑的長城磚面被抹成了「水泥路」,與附近地鋪青磚、保留牆垛的長城相比顯得十分突兀。

網友發現這段長城「水泥路」後十分震驚,發到網上後被大量轉發。

很快遼寧省文物局負責人出面解釋,修成「平板路」的確不好看,但符合搶救保護需要。

本月24日,國家文物局、遼寧省文物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出具調查評估報告稱,工程採用的是三七灰土外殼,起保護作用,這層外殼將在三五年左右風化消失。

26日,調查組成員之一的專家表示「水泥路」涉嫌違規。

最新消息是昨天國家文物局通報調查結果,工程確實使用了少量水泥,共有780米長城段落存在三合土「抹平」現象。

如果說古長城鋪「水泥路」劇情反轉令公眾錯愕不已,「美女瞎修壁畫」遭到的則是公眾一致譴責。

一名女孩在山西洪洞廣勝寺「修了兩年壁畫」,但有網友從專業的角度對其修復技術表示質疑,認為其壁畫修復中存在大面積「塗抹修復」、壁畫人物臉部線條比例走樣等問題。

我們見到的文物多半是殘破的,是修復還是原汁原味地保護?在每個歷史階段人們的理解是不同的,但必須具備的是專業知識和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如何平衡文物保護和公眾遊覽參觀這對矛盾?如何確保文物依法修繕不跑偏?筆者認為,第一,端正文物修繕保護觀念。

文物保護和修繕歷來強調「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講究「修舊如舊」,不能將個人的喜好和創意融入文物修繕保護中,不得追求「錦上添花」。

因此在文物修繕之初,修繕人員要明確修繕要以「保持原貌」為基礎。

第二,完善文物修繕保護立法。

「長城鋪成水泥路」事件的發生,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目前全國長城修繕並無統一、可操作的標準。

「壁畫修復失真」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也是沒有詳盡的修復人員培訓技術規範。

因此有關部門要完善立法,用制度化的手段阻止個別人、個別部門的「歪點子」。

第三,嚴格文物修繕保護監督。

加強文物修繕過程監理監督及公眾對文物修繕工作的監督,及時發現文物修繕中存在的問題,防止不規範的文物修復、建設性破壞。

長城、壁畫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寶。

這兩個事件引起公眾關注,無論是長城鋪「水泥路」還是壁畫「塗抹修復」,都體現了公眾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

保護文物不是專業人員的專業事,文物是全人類的財富,保護文物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監督。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

更多閱讀:

瀋陽故宮舉行院藏國寶展 首次展出90件一級文物

美國航天局將公布木衛二上「意外」發現 不是外星人

何鏡堂國外首展: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

辛亥革命社會風氣管窺:貴族、紳士與平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修繕,專業才能體現價值

5月15日,微博認證為學者、作家的博主張宏傑稱,安徽鳳陽明中都東華門遺址維修現場有工人「用電鑽把完好的舊磚起掉」換上新磚,「把真古蹟修成假古蹟」。對此,鳳陽政府官方微博回應稱,因為東華門門券坍塌...

長城抹成白灰牆,是「整容」還是「毀容」?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被民間稱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在修繕後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長城的樣子,變成一堵蜿蜒的「白灰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他們是在用白灰「對長...

輿論炮聲隆隆,誰來保護長城?

到目前為止,備受關注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事件,已經經歷了兩次「劇情反轉」。最初的新聞報導,因為「最美野長城」維修前後的強烈對比而引發轟動。但劇情很快就迎來第一次反轉。先是有人指出,網上流...

2016年遺產保護關鍵詞

回首已經過去的2016年,文博事業政策利好,各路媒體觸角延伸,直擊文博行業熱點難點,紛紛總結了全年的文博關鍵詞和大事件。小編也湊個熱鬧,從「遺產保護周刊」的視角出發,羅列幾個關鍵詞,希望對大家今...

文物保護豈能「自毀長城」?

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近日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砂漿抹平」的消息引發關注。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矢口否認,國家文物局已派員趕赴現場核查評估。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