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不改革,抹平長城的悲劇還會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些年,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中國語言。

2012年,北京梁思成故居被拆,開發商創造出了「保護性拆除」這個詞語。

而這幾天位於遼寧的中國最美野長城,直接被文物保護單位修成了「最丑長城」。

這段長城在刷新我們審美底線的時候,也讓「修復性破壞」這個詞家喻戶曉。

我們突然意識到,破壞一個文物,原來不光可以靠拆。

破壞

事發之後,有關部門的回應,這一修復工程合理合法。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個修復工程一點都不合理,所謂的修復者,甚至都缺乏最起碼的文物保護知識。

縱觀這些年的新聞報導,不難發現這種畫風的「破壞性修復」其實屢有發生。

我們隨手就能舉出幾個例子。

不久前,杭州斑駁老舊的民國建築秋水山莊經歷了修復,被直接刷上了金黃色的油漆,亮瞎了不少人的眼睛。

不僅喪失了古建築的風貌,而且就算作為一個現代建築,也毫無美感。

不光中國有,這種事情,外國也有。

比如幾年前,一位西班牙的熱心老太太,就把一座教堂里1930年的耶穌壁畫修復成了猴子的模樣,引來無數吐槽。

2013年,同樣是在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接寺清代壁畫被修復得不忍直視。

島叔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形容,直接上圖吧。

這樣的修復,除了不合理以外,也未必合法。

比如接雲寺壁畫的修復單位,就根本沒有省級文保單位的施工資質,有關部門只是聘請了幾名畫師進行修復。

杭州秋水山莊的粉刷,也沒有根據法律備案,施工方同樣不具備資質。

同樣,《文物保護法》也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抹平長城、粉刷壁畫,顯然都沒有遵循這一條法律的要求,說「合理合法」的人,既不懂理,也不懂法。

原因

梳理這些年的「破壞性保護」項目,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同點,那就是文物知名度不高,牽頭者以地方政府為主。

野長城被抹平的事件,恰恰體現了當前地方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

首先不得不承認,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文物保護在基層政府的工作中處於邊緣地位。

踏踏實實保護文物,不僅投入大,而且見效慢,是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所以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足,既缺乏資金支持,又缺乏專業人才。

據長城保護專家董耀會介紹,我們熟知的八達嶺、居庸關等長城,只占長城總長的1%不到。

而更多的長城則分布在404個縣裡面,其中50%的縣都是貧困縣。

通常來說,只有重大修繕項目才會由中央財政出錢,而日常維護和小修小補都是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那一半的貧困縣根本無力負擔。

此外,專業人才的缺乏也導致了基層文物保護的隨意性很強。

2012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只有35所高校參評考古專業,而具有古建築保護二級學科的高校,則更是少之又少,每年輸出的專業人才數量難以填充巨大空缺。

在一些縣市,專門文物保護工作的人員只有寥寥幾人,而且在官僚體系中也不具有話語權,外行指揮內行的事情並不少見。

加上具體修繕標準和施工細則的缺乏,導致那些自以為「合理合法」的工作,卻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反而加劇了文物破壞,正是瞎指揮、不懂裝懂的惡果。

根據《新京報》報導,這次長城修繕,在施工方看來已經遵循了最小干預原則,而且也沒有使用水泥等破壞性的材料,是一個具有保護性的「原狀修復」工程。

但是用常識判斷就知道,修復後的效果和「原狀」差了十萬八千里。

相比於這種破壞性「修復」,更多的情況是,不少地區,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自然條件惡劣的西部,政府部門對文物保護不聞不問,放任其自生自滅。

而那些文物等不到我們關注,就已經消失了。

利益

不過對於經濟稍微發達的地區,少數文物修復借著城建的東風,涉及到大範圍的招標採購、基礎設施建設,文物保護便成了有利可圖的香餑餑。

比如北京正在進行的胡同精品工程,除了防止開牆打洞的執法,還包括給胡同外牆貼仿古瓷磚的項目。

但有人表示,這些瓷磚不僅不好看,而且質量並不好。

有人戲言,貼這樣的瓷磚,簡直就是救活一個廠家。

這背後的利益空間不可謂小。

而更普遍的一種做法,則是這些年不斷興起的古城復建風氣。

復建古城,實際就是打著文物保護、文化發展的旗號大搞房地產開發。

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披著文化外衣圈地圈錢,延續大拆大建的粗放發展模式。

比如2012年開封提出的「重造汴京」計劃,初步規劃1000億元,要知道開封每年財政收入也只有50億元,地方政府畫餅舉債,效果難以預判,這其中的經濟風險比起文物的保護來說更值得警惕。

只考慮經濟效益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對文物的歷史意義的認識出現了巨大偏差。

比如西安吵嚷著投資380億元重修的阿房宮,也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停止。

在一位先市官員的總結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錯估了阿房宮事件,我們只看到了阿房宮的歷史文物價值,卻忽視了它的政治文化意義。

其實,他們連歷史文物價值都沒看到。

處罰

無論出於好心還是惡意,既然違法違規造成了破壞文物的效果,就應該接受處罰。

但是現行的法律中,也存在處罰標準太低的情況。

《文物保護法》規定了六種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共包括:

(一)擅自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進行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

(二)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其工程設計方案未經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造成破壞的;

(三)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的;

(四)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明顯改變文物原狀的;

(五)擅自在原址重建已全部毀壞的不可移動文物,造成文物破壞的;

(六)施工單位未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擅自從事文物修繕、遷移、重建的。

從實踐的角度上來看,這些都是當前我國文物破壞發生最頻繁的行為。

而最嚴格的處罰,無非是吊銷資質、罰款50萬。

其實對於大多數破壞文物的行為來說,這一條款根本算不上處罰。

因為不少施工單位根本沒有資質,吊銷也沒用。

以及50萬的罰款上限,在今天看來更是微不足道。

對於某些開發商,毀壞一個文物單位換取開放用地,只需要付出50萬的成本,和磨破嘴皮子和居民談拆遷比起來,簡直不能更便宜。

而對於政府官員來說,無論是吊銷資質還是罰款,都與自己無關。

只要能夠招商引資、出讓土地,文物的瓦礫便是升官發財的階梯。

以北京的金融街為例,這篇103公頃的金融中心,在20年前曾是一片始於元代、保存完好的歷史街區,其中不乏位於孟端胡同45號,曾被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成為四合院「上上品」的果郡王府。

而直到今天,這些曾受整體保護的歷史街區,也還是政府口中的「危房高達78%的破舊居民區」。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文物被淹沒在無情的歷史中,只留下了一段經濟建設的「佳話」,還有閃耀的GDP。

文 / 秋月冬梅

(來源:俠客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風吹倒的長城古蹟,被人忽略的文保

10月4日,山西山陰廣武明長城10號敵台「空心樓」坍塌,這座很多旅遊愛好者稱為「月亮門」的殘存長城敵樓,被視為當地古長城標誌性景觀。當地官方隨後回應稱,此次坍塌「由罕見大風所致」,此前沒有任何倒...

修復文物當存敬畏之心

棲身石窟近千年的唐宋精美石刻造像,如今被濃妝艷抹、披紅掛綠。近日,四川資陽市、廣安市等地石刻造像遭「野蠻重繪」事件受到多方關注,當地回應稱是多年前群眾自發所為,文管部門發現後很快將之叫停,並加強...

誰對「比破壞還可怕」的文物修繕負責?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的小河口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被譽為「最美野長城」,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日,網友魏永賢發帖說,「小河口長城被人用砂漿抹平了,原本殘缺的...

嘆息文物「美顏」變「毀容」

不吐不快致 遠據《南國早報》報導,欽州市欽北區青塘鎮青全村楊家老屋有3塊清朝的牌匾,分別是嘉慶、道光、同治年間的。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端午期間,楊氏家族的村民湊錢對年久失修的牌匾進行了加框油漆修繕...

文物保護豈能「自毀長城」?

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近日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砂漿抹平」的消息引發關注。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矢口否認,國家文物局已派員趕赴現場核查評估。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曾出...

有一種傷害叫做「破壞性修復」

9月20日,一條「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700年歷史的國寶面目全非」的帖子出現在網上,引發關注。有網友爆料稱,被民間稱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在修繕後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長城...

文物修繕拒絕歪點子

李信鵬日前,「中國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路」的消息成為輿論熱點,情節一波三折,引發了公眾對於文物保護的廣泛討論。涉事長城位於遼寧綏中,始建於明代,因遠離市區、人跡罕至,城樓門窗雕刻精美花紋而被譽為...

輿論炮聲隆隆,誰來保護長城?

到目前為止,備受關注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事件,已經經歷了兩次「劇情反轉」。最初的新聞報導,因為「最美野長城」維修前後的強烈對比而引發轟動。但劇情很快就迎來第一次反轉。先是有人指出,網上流...

市博物館金屬文物保護修復室初步建立

金屬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主要開展金、銀、銅、鐵等金屬質地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從事金屬文物保護修復技術人員不僅要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前提下對金屬類文物進行保護修復,使文物延年益壽。同時還擔負起...

無錫:民間力量為文保推開一扇窗

近日,華氏後裔籌資600多萬元參與修繕江蘇「省保」華氏始遷祖祠,成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典型事例。當下,社會力量正逐步成為無錫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軍,並呈現出自籌經費多、保護水平高、文保級別高等特...

敬畏文物的靈魂

近年,西班牙對興建於公元9世紀的馬德雷拉古堡展開修復工作,但在最近的修復工程中,卻直接用水泥對古堡損毀部分進行重建,引起質疑。 文物,乃一國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