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北方強大的異族文化——高紅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紅遺址位於山西柳林高紅村南的一座山樑上,這座山樑被東西橫貫柳林的三川河三面環繞。

整個山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坡度較緩,西、北部陡峭。

從上至下均發現有陶片。

離河岸不遠有戰國、漢代陶片和灰坑一類的遺蹟;在高處的緩坡上採集到的陶片屬商晚期。

據研究,晉西北、陝北高原一帶在商晚期可能為某政治集團的活動範圍。

高紅遺址可能是該集團的權力中心所在。

該遺址具有宮殿規模,這就增加了這種文化的內涵。

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這種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文明水準,已有了政權建設。

這個發掘推進了這類遺存的進一步研究,使我們認識到當時商代的北面有一個強大的文化。

另外,遺址中有大型的夯土建築群表明這曾是宮殿,在古代,建築大多都是夯土牆的建築。

夯土用的並不是泥巴,而是一種濕的黏土,根據所需要的形狀用繩子與木板做成槽盒,向盒中邊填入濕土,邊逐層砸實,最後取掉木板,抽掉繩子,牆就成型了。

而這砸實了的土就稱為夯土。

這裡的大型夯土建築非集團的力量不能做到,說明這裡曾是一處政治集團的活動中心。

這處遺址的發掘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呂梁地區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高紅遺址是目前中國北方發現的唯一一處殷商時期有著大型夯土建築、與商文化面貌迥異的方國遺存。

建築具有宮殿規模,非集團的力量不能做到,絕不是一處普通的聚落居址。

有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史籍記載的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西北部、北部活躍著的與商王朝處於敵對狀態的工方或工方內某個政治集團的權力中心所在。

高紅村位於三川河北岸,村南獨立的山樑,縱橫的溝壑將山樑分割成大大小小相對獨立的單元。

山樑上下均發現有陶片,離河岸不遠有戰國、漢代陶片和灰坑一類的遺蹟。

遺物大多為陶器、獸骨,還有少量的石刀、骨鏃、卜骨、原始瓷片等。

陶質有夾砂和泥質2類,陶色有灰色和褐色,以灰陶居多。

鬲有2類,一類夾粗砂;另一類夾細砂。

瓮有薄胎、厚胎、泥質、夾砂,口沿一般為平沿。

袋足有2種,一種是平足底,一種是錐狀足。

小口廣肩罐一般是短頸翻沿,折肩上飾雲雷紋,腹飾繩紋。

繩紋有的印痕深,排列整齊,捻結清晰;卜骨目前僅發現1塊,2處灼痕,有鑿。

通過大面積發掘,初步了解了夯土基址所處時代、構築方法,獲取了陶器、獸骨等實物資料,採集了部分木炭標本和孢粉,並對一部分土樣進行浮選。

為研究當時的氣候、環境及遺址所屬人群的經濟形態、行為方式等提供了基礎資料。

長期以來,在呂梁山區屢屢發現有著相似文化特徵的商代晚期青銅器。

這些青銅器出土地點分散,大多出自墓葬中,一直沒有發現與之相應的遺址。

高紅商代基址的發現無疑為呂梁山區的一些晚商青銅器找到了歸屬。

這處遺址的發掘印證了曾經的輝煌,也為呂梁山區發現的一些晚商青銅器找到了歸屬,使我們認識到當時商代的北面有 一個強大的異族文化,這種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文明水準,已有了政權建設。

這為進一步研究呂梁地區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也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如此大規模的夯土建築基址,非有組織的集團的力量不能做到,這裡應是強有力的政治集團的活動場所。

高紅的商周時期遺存分布於陝晉高原黃河兩岸,其源流一直是探索的重要課題。

通過這次的鑽探與發掘,取得了一批可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其文化內涵,加深了對這一考古學文化的認識。

另外,遺址中有大型的夯土建築群表明這曾是宮殿,這非集團的力量不能做到,說明這裡曾是一處政治集團的活動中心。

這處遺址的發掘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呂梁地區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焦作 商周時期的府城遺址

府城遺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10公里,東西走向長約280米,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一處集二里頭文化、商代二里崗期、白家莊期及西周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的早商文化遺存為府城遺址的重要內容,主...

山西發現全國 罕見的 戰國建築遺存

戰國時期,曾稱霸中原的晉國,分裂成為韓趙魏三國,史稱「三家分晉」。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稱,考古工作者在太焦高鐵榆社段偶爾坪遺址中發現了全國罕見的戰國建築遺存。該考古項目...

殷墟博物苑 基本簡介

殷墟博物苑坐北朝南,建於洹水之濱,仿商代的古建大門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三門並峙,設計簡約,洋溢著3000年前王室的氣息。大門內的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尊大鼎,這就是出土於安陽、堪稱商代青銅器登峰造極...

叩開三千餘年前早期中國大門

河南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圪壋頭、四角樓,在三千多年前曾是一個「黃金地帶」;如今站在一片麥田中舉目四望,眼前不過是幾個普通的村子。如果不是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發掘,很難相信三千多年前這裡曾是一座統御萬...

2014考古十大初評:陝西清澗辛莊商代建築遺址

內容摘要:該遺址為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遺存為主,與清澗李家崖、綏德薛家渠、山西柳林高紅等遺址相同。因在遺址發現盜掘現象,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