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首段綜合管廊封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綜合管廊工程一標段提前3天實現主線管廊封倉。

綜合管廊內布置了水熱氣電等市政管道,寬5米的綜合艙可容納一輛檢修車通行。

京報集團記者 滿至禹攝

本報記者 曹政

納入8大類、18種管線的綜合管廊,在地下「遇見」了極具考古價值的唐代古潞縣縣丞墓葬,怎麼辦?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首段綜合管廊完成混凝土結構施工。

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披露,首段管廊施工只用了7個月時間,「但有5個月時間都在進行唐代古墓的平移保護。

」考慮到墓葬對古潞城研究考古有較高價值,專門採取「就地平移」的方式,整體將墓葬北移30米。

首段完工後,其它標段也即將陸續完工,力爭年內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綜合管廊投用。

墓誌寫明古潞城位置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首段綜合管廊今年1月開工,但在文物勘探環節,首段位置就發現了地下有「東西」。

經過文物部門鑑定,在綜合管廊工程1標段第3、第4流水段位置,恰好發現了唐成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的幽州潞縣縣丞艾演的墓葬。

縣丞是中國古代地方職官名,在縣裡地位一般僅次於縣令,相當於現在的「副縣長」。

通州自西漢伊始就設有縣城――路縣。

東漢之後,路縣改名為潞縣。

艾演墓的珍貴在於其墓誌較為準確了寫明了古縣城的坐標位置。

志文記載,墓葬「葬於古潞城南一里平原」。

業內認為,艾演墓的位置和墓誌的記載,一方面是漢代路縣故城城址位置的有力佐證,另一方面表明唐人尚用東漢「潞城」之名。

綜合管廊一期共有7個標段,在第6標段,也發現了一個遼金時代的古墓。

這些古墓的位置,恰好位於副中心綜合管廊的「必經之路」上。

在文物保護方案未定之前,包括工程土方開挖在內的具體施工工序均暫停下來。

所涉標段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團項目經理宋振學說,這次古墓的發現,讓施工工序不斷向後推遲,施工人員臨時成了考古區域的保護人員。

古墓就地平移30米保護

在與文物部門和專家溝通、探討方案後,唐古墓被最終敲定以「就地平移」的方案保護起來:將艾演墓向北平移約30米,原址上做專門標記。

為何無法就地保護?管廊建設方北京新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這一段綜合管廊走向改變,將會影響到副中心管廊的整體規劃的調整,當時已經不具備條件;此外,唐代艾演墓最重要的文物價值還是墓誌部分。

「南邊還有相關規劃需求,北邊正好是綠化帶,於是決定向北平移。

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墓平移30米,難度係數極高。

先是挖好北邊的新址,再由專業部門把不算太大的艾演墓包封起來,包封后長度約10米;坑中鋪設導軌,一點一點向北推移到新址,最終掩蓋。

艾演墓從發現到平移,歷時5個月。

據介紹,另一處遼金墓則是整體包封吊裝到相關文物保護區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會說話考古蠻刺激

在6月10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京晨報記者獨家探訪存放副中心出土文物的庫房。這裡有哪些重要文物?文物背後隱藏著哪些信息?發掘過程中又有哪些「刺激」的遭遇?考古專家一一揭曉了答案。

北京通州潞城棚改考古發布新發現

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公布了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棚戶區改造工程考古的新發現。截至4月18日,已發掘清理完成兒童瓮棺葬2座、漢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時期墓葬2座、漢代窯址13座,出土陶、瓷、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