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四百年前的青銅藝術|戰國中山國青銅器(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記·貨殖列傳》稱中山之地「作巧奸冶」、「多美物」。

考古發現中山國王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銅器、玉器、金銀器,證明所言非虛。

手工業生產在古代國民經濟中占重要位置,發達的手工業是中山國經濟實力的充分展示。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已掌握較高的青銅器製作工藝技術,創造出獨具特色、精美絕倫的中山國青銅器。

中山國青銅藝術不僅融合於深遠博大的華夏文化,還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點。

一、鑄造技術

中山王厝墓出土青銅器約249件(不含車馬器、兵器以及漆器、屏風、帳、棺槨等青銅構件)。

泥范鑄造、分鑄鑄接是這些青銅器的主要成型方式。

這種利用塊范製作青銅器的方法是商周以來製作青銅器的傳統方法,也是應用最廣泛的青銅器製作方法。

塊鑄法的中心環節就是制范。

這一時期,在范模上刻印花紋已採用模印法,即用刻有花紋的陶質或木質的拍子,在泥模上拍印紋樣。

用模印的辦法在范上印出連續的花紋,可以印遍全器,更可移用多器,省工省時,最為便利。

行唐西石邱出土的銅器,花紋大部分採用模印法製成的。

此外,中山國銅器花紋還有直接在范上陰刻而成的。

如中山國出土的一件青銅鐃,紋飾細密,大約每毫米的範圍內有兩條以上紋飾,特別突出的是腔內也布滿紋飾。

據學者推斷,形成鐃內表面紋飾的鐃芯,是在塑造成形後半干狀態下直接陰刻而成的。

而鐃表面的紋飾,則是在范上直接陰刻形成。

這反應了中山國高超的范制工藝水平。

青銅鐃

除陶范外,中山國還發現了20餘件石范。

石料大多為青石,質地較軟,主要有刀幣范、尖足布幣范、钁范、爐條范。

陶范一般用一次就損壞了,而質地較軟的石范不但易於雕刻,而同業注入范後空氣容易排出,使范不致破裂,可多次使用。

從石范的種類可以看出,石范多用於鑄造那些需要大批量生產的錢幣和鏃。

石范的使用比陶范更利於提高生產效率。

成白刀幣石范

制范完畢,下一步就是澆鑄。

由於范的組合方式及澆鑄方式的某些具體差別而形成了幾種不同的鑄造方法,其中較重要者有渾鑄法和分鑄法。

渾鑄法就是一次澆鑄即完全成形,這是一種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鑄造方法。

在渾鑄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王墓西庫和葬船坑出土的兩套鈕鍾。

因為鈕鍾是樂器,鑄造前必須考慮鑄後的音響效果。

為了避免影響音質,鐘體的枚不可鑄接或焊接在鐘體上,而必須把枚范和鐘體的范嵌在一起一次鑄就。

鈕鍾鐘體滿布花紋,鉦部有兩組18枚乳突,僅這36枚乳突,每枚至少兩范,就需要72塊范,再加上鐘體其他范,一件鐘至少需要上百塊范拼合在一起。

鑄造這種紋飾極為複雜、尺寸相當精細的樂鍾,關鍵在於分范合鑄的嫻熟運用。

這兩套鈕鐘不僅外形美觀而且音質清晰優美,是渾鑄法的代表之作。

銅鈕鍾

分鑄法是相對於渾鑄法而言,即一件鑄器各部位並不是一次澆注而成的,而是分別鑄成,再聯結為一體。

分鑄法便於部件複雜器物的製作,曾創作出許多結構複雜、優美動人的藝術作品。

分鑄法的關鍵在於各部件之間的聯結問題。

具體方法主要有鑄接和焊接兩種。

在中山國銅器群中,四龍四鳳銅方案和十五連盞燈堪稱分鑄法鑄造的代表作。

四龍四鳳銅方案綜合運用鑄接、焊接兩種結合方法,據學者統計 ,該器物是由78個部件,以22次鑄接(36個接點),48次焊接(56個接點)成型的,共計使用了188塊泥范、13塊范芯。

十五連盞燈除了運用鑄接、焊接這兩種連接方式外,還採用了榫卯接。

該燈底座圓盤形,中有圓柱形軸,軸上端有卯,以納第一節燈架之榫,第一節燈架端上也有卯,以納第二節燈架,以此類推進行組裝。

這七對榫卯,榫口各異,移動時便於安裝和拆卸。

燈架連接採用的榫卯結構,在西周青銅器製作十分突出,是戰國中山國匠師的特長。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

十五連盞銅燈

二、裝飾工藝

中山國的青銅器製造業不僅有著高超的鑄造技術,還運用了許多精美的裝飾工藝。

青銅器的裝飾工藝是隨著青銅器發展而發展的。

戰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達到空前水平,與此同時,鎏金、金錯銀、髹漆、線刻等諸中青銅裝飾工藝手段也廣泛流行,創造出一批古代青銅文化中的精品。

中山國青銅器便是這諸多精品中的一隻奇葩。

下面我們考察一下中山國常見的裝飾工藝。

(一) 鑲嵌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鑲嵌工藝空前發展,這一時期鑲嵌用的材料主要有金銀、紅銅,綠松石等。

下面我們就具體器物談談戰國中山國鑲嵌裝飾工藝的藝術成就。

1、鑲嵌綠松石。

一般鑲嵌在小型器物或容器上。

鑲嵌在容器上的綠松石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容器紋飾中的動物形象目、鼻、口部鑲嵌綠松石,另一種情況是以綠松石鑲成紋飾,更有把綠松石鑲嵌與其他裝飾工藝配合使用,構成絢麗紋飾的精品。

中山成公墓出土的犧尊,頸部由金泡鑲成項圈,頭和身有銀絲與綠松石鑲錯花紋。

著名的中山方壺則把鑲嵌紅銅、綠松石、填漆等多項工藝集於一身,器身紋飾以紅銅和綠松石襯托,顯得雍容華貴。

2、鑲嵌紅銅。

蟠虺紋獸首流嵌松石銅匜

銅方壺

錯銀鑲金銅犧尊

3、金錯銀。

鑲嵌金、銀於青銅器上作為裝飾物,此種工藝統稱為「金錯銀」,也稱「錯金銀」。

中山王墓出土了一批錯金銀銅器,其數量之多、工藝之精在中國考古史上是不多見的。

其中上乘之作有錯金銀神獸、虎噬鹿屏座、錯金銀犀屏座、錯金銀牛屏座等。

錯金銀神獸周身飾捲雲紋,黃白相間,繁花似錦。

虎噬鹿屏座中虎、鹿全身裝飾了精美的嵌錯花紋,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紋飾往往配合著動態、結構的表現,虎背上彎曲的脊柱、斑斕的虎毛,虎頰上堅硬的咬肌,肩胯處扭動的關節,都通過不同形狀的金銀鑲嵌線條表現出來,這些花紋已經不單純是為了美觀裝飾,而是成為形體塑造的重要手段。

這種服務於造型、服務於主題的紋飾已成為刻劃形象性格的藝術手段。

這也是中山國錯金銀工藝的一大特色。

錯金銀青銅器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底座

(二) 鎏金

據目前所見考古資料,鎏金的發明和使用大約可以追溯到戰國早期。

戰國時期的鎏金器與後代一些精美的鎏金器相比,無疑是粗糙和幼稚的,但工藝程序大體相同。

鎏金,手續繁多,工藝要求精細,要鎏好一件器物絕非易事,戰國時期鎏金工藝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地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鎏金器多為一些帶鉤、銅泡等小飾物,且為數不多。

(三) 線刻

線刻工藝是用金屬工具在銅器表面刻劃出紋飾。

現有的考古發現表明,線刻裝飾應該起源於春秋晚期,而在戰國中早期盛行。

早期的刀法,就是連點成線,看上去像虛線一樣,稱為鏨鑿法。

到了技術相對成熟的戰國時期,隨著工具的升級,已能刻出流暢的線條,形如實線,稱為刻畫法。

線刻工藝所用的工具是以鐵或其合金為主的金屬,硬度比青銅大,在古人能使用鐵器之前,不能通過此法裝飾青銅器。

這種嶄新的工藝在中山國銅器中的運用,反映了中山國在青銅製造和冶鐵兩方面的成就。

著名的中山三器,中山方壺銘文450字、中山圓壺銘文182字、中山鼎銘文469字。

這些刻銘,刀法嫻熟橫豎剛直,圓弧勻暢,刀鋒細銳,構字秀麗、精細,深淺均勻,不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也具藝術價性。

中山三器和圓壺銘文拓片

三、造型和紋飾

中山國青銅器在鑄造技術和裝飾工藝上,既有戰國時期共有的某些時代風格,又有自己的特色。

同樣,在器物造型和紋飾方面也存在這種共性和個性,並且表現的更為明顯。

首先,在青銅容器的造型上,受中原青銅文化和北方青銅文化的影響頗深。

以鼎為例,鼎基本與中原形制相同,只是個別器物有少許差異。

中山國出土的鼎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與中原式鼎相同者,都是深腹、圜底、附耳、蹄足,蓋上有三環鈕。

這是戰國時期典型的中原鼎形制。

一種是具有北方青銅文化特色的鼎,形制上與中原鼎略有差異,但燕國銅器中有類似者。

還有一種是中山國特有的鼎。

中山王墓出土的細孔流鼎,形制與中原鼎大體一致,只是在腹部一側有一流,流有十細孔,十分新穎別致。

這種鼎在別國銅器中均未發現。

豆和匜基本與燕國形制相同。

中山與燕都是地處北方的諸侯國,有著共同的北方青銅文化因素,而且兩國比鄰接壤,互相交流、互相影響,從而形成了這一地域的獨特風貌。

到戰國中期末葉,中山國銅器已進一步中原化,北方青銅文化因素在銅器容器上的影響已甚微,青銅容器與中原諸國已無大的差異。

細孔流鼎

其次,中山國有許多別具特色的銅器造型,其造型之美觀、設計之精巧非他國可媲美。

如山字形器,為其他地區所未見。

再如銀首銅人傭,造型優美,既有實用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是戰國同期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中山國銅器最具特色的莫過於那些惟妙惟肖又充滿神秘浪漫色彩的動物雕塑。

這些雕塑不僅造型千姿百態,且都鑲金錯銀,裝飾得絢麗多彩。

富有濃郁中山國藝術風格的器物

最後,我們分析一下中山國青銅器紋飾的特點。

商周是流行的紋飾如夔紋、蟬紋在中山國個銅器中有出現。

這樣的紋飾及紋飾組合反映了中山國對商周青銅文化的繼承。

戰國時期流行的紋飾如蟠螭紋、蟠虺、陶索紋、鉤連雷紋、菱形紋、三角紋等,亦是中山國銅器紋飾的主流。

但中山國銅器也有地方特色的紋飾。

圖像紋是戰國時代新興的題材,它的特點是把人的生活描繪在圖像中。

中山國出土的狩獵宴樂圖銅蓋豆,器蓋上飾兩組相同狩獵侍宴圖像,圖中有一座兩層的樓台,樓台外為獵雁圖,圖下方有游魚;銅都腹部鑄有兩組圖像相同的狩獵圖;豆柄座上也有兩組相同的採集狩獵圖案。

這種紋飾的藝術水平和史料價值均高於其他紋飾。

狩獵宴樂銅蓋豆和器物紋樣展開圖

END

中山國公眾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組電話:0311-8288001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之器——青銅器

青銅器;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

中國古代刀劍的裝飾工藝,簡直美呆了!

中國是世界刀劍製造業的鼻祖,當許多國家還處在原始部落石器時代的時候,中國的歐冶子、干將、莫邪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就以其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製造出許多聞名千古的寶劍,如湛瀘、龍淵、太阿、純鈞、魚腸、巨...

國之重器一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