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刀劍的裝飾工藝,簡直美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是世界刀劍製造業的鼻祖,當許多國家還處在原始部落石器時代的時候,中國的歐冶子、干將、莫邪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就以其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製造出許多聞名千古的寶劍,如湛瀘、龍淵、太阿、純鈞、魚腸、巨闕等兵器。

▲魚腸劍

那時候,中國的刀劍,大可以說是靈應天地,氣懾鬼神,「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它們出神入化,為世人所稱道。


在現代熱兵器出現之前,刀劍一直是兵器或武力的代表,小至個人的健身護體,大至國家的宣威致勝,無不以之為基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古代刀劍匠人在追求刀劍質量的同時,也將刀劍的裝飾工藝這門傳統手藝發揚光大,這邊讓中國的刀劍有的看起來落落大方,有的則看起來華美異常!刀劍匠人在刀劍身上施以巧藝,或增進其功能,或裝飾其外表,一把完美的刀劍離不開前期精細的打磨和後期精美的裝飾。

▲古樸漢劍

▲華美唐劍

那麼,中國刀劍的裝飾工藝究竟有多少種呢?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刀劍常用的裝飾工藝有錯金、鎏金、掐絲、鑲嵌、髹、失蠟法等手法。

錯(cuò)金,亦稱猶錯金。

金屬絲鑲嵌工藝的一種。

用金銀絲在器物的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文字。

《文物》1973年第6期:「金錯工藝近世多稱錯金,加銀則稱錯金銀。

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工藝,但它出現比較晚,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它是青銅工藝發展了一千多年以後,即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它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它一出現,很快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

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考古發現戰國漢代的金銀錯青銅器以千百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收藏的戰國錯金龍紋鏡(錯金工藝)

鎏(liú)金是古代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

用塗抹金汞齊的方法鍍金,近代稱「火鍍金」。


這種技術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出現。

漢代稱「金塗」或「黃塗」。

鎏金是一種金屬加工工藝,亦稱「塗金」、「鍍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銀合成的金汞劑,塗在銅器表層,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牢固地附在銅器表面不脫落的技術。

▲唐刀(鎏金工藝)

掐絲,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

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墨樣花紋的曲屈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器物上,謂之掐絲。

江蘇刊江東漢廣陵王墓所出龍形金飾即有掐絲工藝製成的圖形。

此項工藝不僅在寶石、金銀飾上運用,琺瑯器也運用,如掐絲琺瑯器等。


▲現代掐絲工藝

鑲嵌,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

鑄造銅器時,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淺槽,將松石、紅銅片,或金銀絲、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鑲嵌工藝始於二里頭文化時期,春秋時期較盛行。


▲鑲嵌藍色松石

髹飾(xiū shì)是古代在藝術品上採用的一種傳統工藝,用漆漆物,謂「髹」。

髹,今通作髤,或作髤。

「飾」寓紋飾之意。

其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髹飾工藝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

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

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失蠟法所造的工藝品

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雲紋銅禁和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青銅盤尊也是失蠟法製作的典型器物。


經漢唐到明清,失蠟法被一代代匠人傳承和發揚,歷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銅鑄造技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你領略古代青銅器金幣上豐富的動物雕塑

古時候,其實有很多怪模怪樣的動物,現在這些動物到了青銅器金幣上,雖然還是覺得有點奇怪,但是心底卻生出一份這樣也十分可愛的心情。 錯金銀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的一種特殊工藝品,它是把金絲、銀絲鑲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