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歷史的瑰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

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距今4500~4000年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

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從現有的材料來看,形成期的銅器有以下特點:

紅銅與青銅器並存,並出現黃銅。

甘肅省東鄉林家遺址,出土一件范鑄的青銅刀;河北省唐山大城山遺址發現兩件帶孔紅銅牌飾;河南省登封王城崗龍山城內出土一件含錫7%的青銅容器殘片;山西省襄汾陶寺墓地內出土一件完整銅鈴,系紅銅;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兩件黃銅錐;山東省棲霞楊家圈出土黃銅殘片。

發現銅質製品數量最多的是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的齊家文化,有好幾處墓地出土刀、錐、鑽、環和銅境,有些是青銅,有些是紅銅。

製作技術方面,有的是鍛打的,有的是用范鑄造的,比較先進。

青銅器品種較少,多屬於日常工具和生活類,如刀、錐、鑽、環、銅鏡、裝飾品等。

但是應當承認當時人們已能夠製造容器。

此外,在龍山文化中常見紅色或黃色陶鬹,且流口,腹襠部常有模仿的金屬柳釘,如果認為這時的銅鬹容器與夏商銅鬹,爵、斝容器功能一樣的話,當時的青銅器已經在或開始轉向禮器了。

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

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

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

禮器是古代繁文縟節的禮儀中使用的,或陳於廟堂,或用於宴飲、盥洗,還有一些是專門做殉葬的明器。

青銅禮器帶有一定的神聖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場合使用的。

所有青銅器中,禮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

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禮器種類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類。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裝飾最為精美,文飾種類也較多。

 青銅器最常見花紋之一,是饕餮紋,也叫獸面紋。

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東龍山文化繼承了這種紋飾。

饕餮紋,本身就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這種獸面紋稱之為饕餮紋。

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

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像鳥、像鳳、像人的。

西周時代,青銅器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減退。

龍和鳳,仍然是許多青銅器花紋的母題。

可以說許多圖案化的花紋,實際是從龍蛇、鳳鳥兩大類紋飾衍變而來的。

蟬紋,是商代、西周常見的花紋,到了春秋,還有變形的蟬紋。

春秋時代,螭龍紋盛行,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把其他花紋差不多都擠掉了。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另一個突出特徵是製作工藝的精巧絕倫,顯示出古代匠師們巧奪天工的創造才能。

用陶質的複合范澆鑄製作青銅器的和范法,在中國古代得到充分的發展。

陶范的選料塑模翻范,花紋刻制均極為考究,渾鑄、分鑄、鑄接、疊鑄技術非常成熟。

隨後發展出來毋需分鑄的失蠟法工藝技術,無疑是青銅鑄造工藝的一大進步。

在青銅器上加以鑲嵌以增加美觀,這種技術很早就出現了。

鑲嵌的材料,第一種是綠松石,這種綠色的寶石,至今仍應用在首飾上。

第二種是玉,有玉援戈,玉葉的矛,玉刃的斧鉞等。

第三種隕鐵,如鐵刃銅鉞,鐵援銅刃,經鑑定,鐵刃均為碩鐵。

第四種是嵌紅銅,用紅銅來組成獸形花紋。

春秋戰國時也有用金、銀來鑲嵌裝飾的青銅器。

東周時代,冶鑄技術發展較高,出現了製造青銅器的技術總結性文獻《考工記》。

書中對製作鐘鼎、斧斤、弋戟等各種器物所用青銅中銅錫的比例作了詳細的規定。

由於戰爭頻繁,兵器鑄造得到了迅速發展。

特別是吳、越的寶劍,異常鋒利,名聞天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鑄劍的匠師,如干將,歐治子等人。

有的寶劍雖已在地下埋藏兩千多年,但仍然可以切開成疊的紙張。

越王勾踐劍等一些劍,其表面經過一定的化學處理,形成防鏽的菱形、鱗片形或火焰形的花紋,異常華麗。

 中國青銅器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過任何肖像。

不少的青銅器用人的面形作為裝飾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鉞等,但這些人面都不是什麼特定人物的面容。

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體形象,如人形的燈或器座;或者以人的整體作為器物的一部分,如鍾架有佩劍人形舉手托住橫樑,銅盤下有幾個人形器足之類,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從的裝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的肖像。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立體像、人頭像,大小均超過正常人,均長耳突目,高鼻闊口,富於神秘色彩,應是神話人物。

商周青銅器中數以萬計的銅器留有銘文,這些文字,現在一般叫金文。

對於歷史學者而言起著證史、補史的作用。

青銅器的銘文,文字以鑄成者為多。

凹入的字樣,稱為陰文,少數文字凸起,稱陽文。

商代和西周,可以說銘文都是鑄成的,只有極個別用鋒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開始出現完全是刻成的銘文。

戰國中期,大多數銘文已經是刻制的,連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漢墓的三件極為典重的禮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異常圓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古人認為青銅器極其牢固,銘文可以傳流不朽,因此要長期流傳的事項必須鑄在青銅物之上。

因此,銘文已成為今天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材料。

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

經過幾百年的兼并戰爭及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以郡縣製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權性質的封建社會最終建立,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

社會各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體到某些青銅器,精美的作品還是不少的。

如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掘獲的兩乘銅車馬。

第一乘駕四馬,車上有棚,御者為坐狀。

這兩乘車馬均為青銅器鑄件構成,大小與實際合乎比例,極其精巧。

車馬上還有不少金銀飾件,通體施以彩繪。

第二乘馬,長3.17、高1.06米,可以說是迄今發掘到的形制巨大、結構又最複雜的青銅器。

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從而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

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占了主導地位。

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

自此以後,青銅器除了銅鏡外,可以說不再有什麼發展了。

青銅器是指用青銅製成的器物。

青銅是純銅與錫的合金,其中還含有少量的鉛。

它作為一種合金,與純銅相比有幾大優點。

一是熔點低,易於鑄造;二是硬度大,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或減少錫與鉛的比量,以達到不同的硬度;三是溶液在澆鑄時氣泡少,在范(模子)內無孔不入,這就容易鑄造出銳利的鋒刃和細密的花紋,而器物本身的氣孔大為減少。

青銅的發明是劃時代的偉大創造,我國古文獻中常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純美好的青銅。

大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商周時期,考古學上將青銅器的發明到鐵器的普遍使用以前這段時間稱為"青銅時代"。

在青銅時代,輝煌的青銅冶鑄成就是其文化發展的主要特徵之一。

當然,"古代青銅器"這一名稱,也可泛指商周及商周以後的各種青銅製品。

青銅器自產生以後,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旅程。

關於其發展史的分期,迄今大致有三種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院長郭沫若先生主張分為濫觴期、勃古期、開放期、新式期、衰落期等五期。

著名商周考古學家郭寶鈞先生主張分為萌生階段、進步階段、發展階段、組合階段、分鑄階段、專精階段等六個階段。

一般分期則採用以王朝區劃作為分期的方法。

 夏代青銅器在考古發掘與傳世文物中均有發現,已知器種有爵、戈、刀、錐、鑿、鈴、銅牌飾等。

商代青銅器又分為早、中、晚三期,而 中晚期是青銅器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許多青銅重器已經舉世聞名,其高超的工藝、卓越的成就足以令人驚嘆,並對後世青銅鑄造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西周青銅器與禮制的結合更加緊密,青銅冶鑄技術日趨成熟,器類和數量均有較大增長。

東周青銅器分為春秋、戰國兩期。

在春秋時期前段尚與西周晚期的風格基本一致,到中後期則出現了一些區域特點,按其器形、紋飾、製作工藝等方面的差異,可分為三晉、齊魯、燕、秦、吳越等六大區域。

器類依用途分,禮器比例漸小,日用器比例增大,新出現的器類有敦、盆、鑒、錞於、長劍等。

冶鑄技術和裝飾工藝有顯著的進步,分體鑄造技術更加成熟,並已發明金屬焊接技術,若干地區還出現失蠟法熔模鑄造技術。

  到秦漢時期,青銅器中禮器的比重大大減少,生活用品的種類與數量則急劇增多,錢幣、度量衡器及銅鏡等承襲東周時代繼續發展,並不斷有所更新、創製,以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青銅器種類。

  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發現的青銅器相比,中華青銅器更具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

首先是數量大,從漢代出土青銅器至今,僅刻鑄有銘文的青銅器就已發現萬件以上,但這還只占青銅器總量的少部分。

眾多的青銅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繚亂之感。

其次是造型豐富,種類繁多,它包含有酒器、食器、水器、工具、兵器、樂器、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銅鏡、璽印等等,單是酒器類中就有20多個器種。

再次是質量很高,尤其是處於發展頂峰階段的商末周初的青銅器更是極品迭出,其詭異的形制、精湛的鑄工、華麗的紋樣、恢弘的氣勢讓人嘆為觀止。

此外,中華青銅器不少鑄刻有文字,容器占據大宗,以器件的多寡與不同組合形式來顯示貴族的不同地位、身份,大量使用合范法的鑄造工藝,流行範圍廣大等等,這些亦都是很有特點的。

青銅器是我國古代奴隸階級在長期的辛勤勞動中所創造的燦爛藝術遺產之一,它與原始時代的陶器製作同樣在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以種類繁多,造型新奇,紋飾精美而著稱,在中外文化藝術史上,都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很高的藝術成就和重要的歷史價值而著名於世。

它是用銅與錫合金鑄成,其成分的比例,因器物的用途、類別的需要而有差異。

這說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在冶煉技術方面已具有合金的科學知識。

至於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花紋的設計、雕模等藝術和技術,無疑是在長期塑造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據史籍記載,殷商時代,為奴隸主服務的官府手工業,有土,金,木,石,獸(皮革),草(葦席)等六工;到了周代,更有珠),象(牙),玉,石,木,金,革,羽(毛)等八材之分。

所有這些手工藝多與雕塑藝術有直接關係。

其中最著稱的是工奴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經過長期勞動實踐,發揮集體智慧所創造的燦爛的青銅器雕鑄藝術。

中國奴隸社會時代大量製作的青銅器,不僅為奴隸主階級所占有,而且是他們統治勢力的象徵。

當時的奴隸主貴族,往往由於各種政治特權,如祭祀,戰功、冊命、賞賜等,驅使奴隸工匠雕鑄各種各樣的青銅器。

另外還有樂器、兵器和生產工具等等,其名稱和造型樣式,遠較原始社會的陶器為繁複多樣。

這類青銅器,性質上雖屬於工藝品製作,但從設計塑型、雕模,尤其是器身的花紋裝飾,都屬於雕塑藝術的創作範圍。

商、周青銅器製作特點,主要表現在器形和紋飾的構成上,是運用對稱、連續等富有裝飾性的藝術手法,用變化多樣的曲線、弧線,構成各種形象的浮雕、線刻。

不論器形整體或紋飾部分,都顯示出渾樸、莊重和精緻、瑰麗的氣質,但同時也具有威嚴、神秘的氣氛,反映了奴隸主階級的階級意識和審美觀點。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統治階級支配的。

」只是「一般地受支配」,並不完全消除被統治的工奴們對藝術創造的才智,這是可以理解的,並且是可以從青銅器藝術上得到印證的。

商、周青銅器與原始時代的陶器塑作相比,在雕鑄技術上遠為進步。

而有關青銅器的製作過程也遠為複雜。

從器形花紋設計到雕模鑄造,特別是花紋和雕模的工作,要按照不同的器物形象、用途,來決定花紋的內容和形式,分別施以不同的陽線、陰線和浮雕等手法。

如此,製作一件青銅器,就需要多方面才能的工奴雕塑家來集體完成。

它的製作目的和要求,是受著奴隸主階級思想的支配,在多種多樣的器形和花紋的設計製作中,體現了身受壓迫的工奴們的藝術才華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依照現在公認的歷史斷代,中國的奴隸社會,除夏代尚少發現遺物外,由商、西周到春秋,共歷一千一百多年,其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識,更因地區、風習、愛好的不同,審美觀點各異。

這反映在供奴隸主享用的青銅器上,包括盛酒器、飲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個不同時期的製作,不論是器形或紋飾,都有程度不同的變化。

在器型類別上,商代最多見的是鼎(方形四足)、尊、爵、觚、觶、觥、偃、簋、彝、豆等,西周和春秋的青銅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襲用商器之外,常見的有鼎(圓形三足)、鬲、匜卣、瓿、壺、盤、盂、甑、鍅、敦、鑒等。

另外還有屬於兵器的戈、矛,屬於樂器的鐘、鐃、等。

在紋飾方面,由早期多見的雲雷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蟬紋、蠶紋,到後期的蟠螭紋、環帶紋等等。

其組織結構形式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和單獨紋樣多種。

據統計,商、周青銅器花紋的種類名稱,不下數十種之多。

在造型風格上,早期的紋飾多奇幻譎詭,顯得嚴肅神秘,隨後則逐漸變為精巧,簡練,手法細緻,並且漸趨寫實。

這都反映了不同歷史時代和社會條件所形成的思想意識、審美觀點和對於自然現象的不同理解。

另外,夏代的青銅器雖未發現,但從殷商青銅藝術已經燦爛發展來說,在其前必有一個創始階段,應是一般的歷史發展規律。

在青銅器中,四足或三足兩耳的鼎是最多見的,其造型也有多樣。

如商鼎特別莊嚴,典重,具有一種端莊穩重、屹立不拔的氣質,猶如一件堅實的雕像。

西周、春秋以後,形制漸異,特別在諸侯稱霸時期,地方特色顯著,如安徽出土春秋時期的楚國鼎,只從形象上就能看出當時楚國國力強大,具有雄視一世的氣魄。

如以之與造型圓熟的戰國鼎作一比較,更令人覺得它們雖屬一件實用器物,但似乎又是賦有性格內容的人像雕塑作品。

其它的青銅器,在不同時代的紋飾上,各具有不同的特點,到春秋時代,紋飾變得細小,同時用立體的圓雕以作為裝飾之風盛行,並且多用現實中的動物題材,在造型上和整體結構上,都顯得形象生動而富有藝術手法。

(微信號1592758119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各個年代「青銅器」的區分方法

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不一樣,有很大的變化,都是陶范製作,且一器一范,手工製作,這樣就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

商周時期青銅文物鑑賞:工藝真是太贊了!

把尊舉爵念商周商晚至東周戰國是我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東漢以後逐漸勢微。到宋代仿古之風陡起,但鼎彝之器其型其紋都早已脫型於三代吉金,眾人收藏之心銳減,其市價不及一二,無甚聊意。三代青銅傳世甚少,多...

香港秋拍:體驗流行了兩千年的青銅器收藏

今天,我們繼續在位於港島金鐘太古廣場的香港保利庫房尋寶。這幾年,香港保利的青銅器拍賣每每都是他們的一大亮點,今年也不例外。儘管藝術市場整體表現有些不溫不火,但是近兩年來,關注和收藏商周青銅器的實...

這是一次青銅文化的饕餮盛宴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這是一次青銅文化的的饕餮盛宴!」8月6日下午,「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總策展人黃曉楓如此介紹。據她透露,此次展覽匯集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

青銅器的分類、鑑定方法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中國4000多年青銅器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