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張合榮:夜郎文明有何特異之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最近十餘年,貴州、湖南多個縣市爭奪「夜郎」之名。

這裡的「夜郎」就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夜郎自大」那個「夜郎」,但提起夜郎古國、夜郎文明,恐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

夜郎真的自大嗎?夜郎文明大致包括哪些地方?大約持續了多長時間?夜郎文化是如何發現的?關於夜郎古國,顯然有很多謎團亟待揭曉。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合榮長期從事夜郎考古發掘與研究,著有《夜郎文明的考古學觀察——滇東黔西先秦至兩漢時期遺存研究》(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受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委託,雲南大學歷史系講師陳果採訪了張合榮研究員。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合榮

澎湃新聞:關於夜郎古國的歷史記載是怎麼樣的?

張合榮:「夜郎自大」是中國婦孺皆知的一句成語,典故源於戰國秦漢時期活躍於今隸州中西部至雲南東部一帶的古夜郎國。

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髻,耕田,有邑聚……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由於自戰國時期開始,四川盆地(當時稱巴蜀)已逐漸併入華夏漢文化圈,奏漢時期中央王朝統治者便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將位於其西南側橫斷山區至雲貴高原一帶的眾多地方土著君長國統稱為「西南夷」,夜郎、滇和邛便是當時眾多西南夷中最大的三個古國。

通過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漢武帝時國力已比較強盛,加之武帝本人雄才大略,好大喜功,北擊匈奴,南滅南越,西向開通西域通道,並積極往西南方向的雲貴高原擴張,掀起了開發「西南夷」地區的高潮。

這時,漢武帝聽說從西南夷地區有一條直達身毒國(今南亞地區)的通道,便派遣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到西南夷地區尋找這條通往身毒國的道路(現代學者稱為「南方絲綢之路」),豆然於等人到達古滇國,滇王接待他們時曾問:漢朝與我(指滇國)哪個大一些(「漢孰與我大」)?他們到夜郎國的時期,夜郎侯亦問了同樣的問題(「及夜郎侯亦然」)。

王然於等回到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出使西南夷的情況,並說由於道路不通,信息閉塞,夜郎、滇等西南夷小國實不知漢朝有多大,故而問出了上述問題。

後來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本是始作俑者的滇王漸漸被世人遺忘,而隨後附和的夜郎王則逐漸變成了主角,將以一個小小地方古國同泱泱漢帝國比大小的帽子永遠戴在了頭頂。

盤踞兩廣地區的南越國反叛,朝廷派使者到夜郎等地徵調「南夷」部族兵參加討伐南越,夜郎旁邊有一個叫且蘭的小國,其君長發動叛亂,殺了漢朝使者和犍為太守(當時漢朝在這一帶設置的最高地方行政長官)。

漢朝滅了南越,讓領兵的校尉回師誅滅了且蘭,斬殺數萬人。

夜郎君長見狀害怕了,主動入朝請求歸附漢王朝,漢武帝封其為「夜郎王」,並在夜郎等南夷地區設置了輝舸郡,開始了中央設置的郡縣與原地方古國君長共同管轄(歷史學家稱為「郡國並存」)的時期。

為了加強對南夷地區的統治,漢朝除派遣官吏和軍隊進駐外,還遷入了大量的中原移民。

這些漢移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加速了當地文化的發展和民族融合的進程。

但在這一進程中,並不是所有的原西南夷貴族集團都服從漢王朝的管轄,有些失去權力和土地的統治者,就經常反叛,這在史書中有很多記載,即使主動內附被封為夜郎王並同滇王一道被中央政府賜予金印的古夜郎國統治者,在同漢王朝和平共處了一百多年後,傳到西漢末期漢成帝和平年間的夜郎王興時,就經常同句町王禹、漏臥侯俞發生對抗,漢朝派太中大夫蜀郡人張匡前往調解,他不但不聽從,還用木頭刻成漢使形象,豎立在道旁用箭射擊以羞辱之。

陳立被任命為牂牁太守,設計誘殺了夜郎王興,但「興妻父翁指與興子邪務收余兵,脅旁二十二邑反」,漢王朝從巴蜀等地發兵討伐,徹底平定了這次反叛,夜郎作為一個地方古國的歷史完全終結。

根據文獻梳理,現在一般認為古夜郎國從戰國晚期開始出現,到西漢末期被消滅,大約延續了三百餘年的歷史。

M271飾品

澎湃新聞:古代夜郎文明大致包括哪些地方?大約持續了多長時間?

張合榮:古代夜郎文明的空間範圍大體上在雲貴高原東部的滇東黔西地區,具體值得是滇東高原的曲靖盆地、宣威盆地和昭魯盆地以東,金沙江和大婁山以南,苗嶺以西和南盤江以北這一以烏蒙山脈為核心區域的地理空間範圍內。

地理坐標大致在東經103°30′~107°30′、北緯24°30′~27°30′。

以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界定的話,包括貴州中西部的貴陽市、安順市、遵義市西部、畢節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雲南省東部的昭通市、曲靖市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我個人認為夜郎古文明的時間範圍要遠遠大於歷史學家根據古文獻推測的300年左右的歷史,包括夜郎文明形成和發展時期(先夜郎時期)、夜郎王國時期和並如華夏時期(後夜郎時期)遺存的研究,上限到商周時期,下限晚到東漢,涵蓋了這一地區的整個先秦至兩漢時代。

澎湃新聞:夜郎文化是怎樣發現的?

張合榮:半個世紀前的1958年,位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可樂區西南側輔處人民公社羅鍋寨農民,在興修水利的工地上,偶然間挖出一件周身飾滿花紋的青銅器,大家不知是何物,便用背篼將其背到可樂區政府,經過層層上報,消息最後傳到貴州省博物館,博物館派出考古人員前去鑑定,發現這件青銅器原來是珍貴的石寨山型銅鼓。

以此為線索,考古人員在可樂調查發現了位於可樂河與麻腮河交匯處一台地上的漢代遺址(因後來可樂區在遺址上修建了糧食倉庫,該遺址便被稱糧管所遺址),從此可樂就同貴州考古尤其是夜郎考古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6年,有村民在可樂河北側的雄所屋基坡地上挖出一批青銅器,消息傳到貴陽,貴州省博物館隨即派人前往現場,清理出一座面積達60餘平方米的大型土坑墓(編號M8),同時調查發現該墓附近還分布有大量漢墓。

1977年9至11月,省博物館組成「可樂漢墓發掘隊」進駐可樂,對1976年發現的分布在8號墓周邊地區的漢墓進行發掘。

大家分工進行,一人負責一座漢墓,每天指揮民工用小手鏟、細毛刷仔細清理,回到住地繼續整理髮掘資料,並儘可能多地修復出土文物,但就在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準備收隊回貴陽的時候,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了!

那是1977年10月24日,這是一個可以永遠載入貴州考古史、讓貴州考古人無法忘卻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貴州考古翻開了新的一頁,它標誌著夜郎考古的真正到來。

這天正好有學者專家來工地考察,考古隊陪同考察人員參觀完正在發掘的漢墓回到住地。

大約在下午5時左右,當地農場村橋邊組一村民背著一些東西來到考古隊說:「今天下午,我在犁地時,犁出了這些東西,你們看有用沒有?」當他將背簍里的「東西」拿出來放在大家面前時,專家和考古隊員們都驚呆了,因為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件件與正在發掘的漢墓出土物迥然不同的青銅器,包括鼓形銅釜、捲雲紋空首銅柄鐵劍、銅髮釵、銅手鐲等等,考古人的心驚悸得快要跳了出來,這不就是大家一直在苦苦尋找而不得的夜郎「寶貝」嗎?大家顧不得一天的勞累,迅即請該村民帶路找到這批珍貴文物的出土地——可樂河南側的祖家老包。

第二天一早,興奮了一夜的隊員們再次來到出土這些奇形怪狀器物的祖家老包小土丘上,在朝陽的映襯下,那黃色的土地顯得異常的親切,仿佛它們已等了兩千年,今天終於等來了破解這塊黃土地下掩埋著的神奇密碼的考古隊。

在祖家老包附近不同的土丘上,隨著犁鏵的條條犁痕,一座座土坑墓的墓邊和裡面夾雜著大量紅燒土顆粒的墓葬填土異常醒目,不用說,這是一處與此前發掘的漢墓不同的青銅時代墓地。

考古隊也不急著收隊回貴陽了,將正在發掘的漢墓清理完後,迅即轉戰祖家老包,當年即清理了25座夜郎時期不同於漢墓的地方土著民族墓葬,發現了非常奇特的「套頭葬」和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青銅器,包括容器、兵器和裝飾器等,真正揭開了貴州夜郎考古的序幕。

1978年,考古隊員再次來到可樂,對夜郎時期墓地展開大規模發掘,共在可樂河南側的祖家老包、鍋落包和羅德成地清理墓葬143座,出土陶、銅、鐵等各類文物300餘件。

隨後在對這批墓葬資料進行整理時,為了區分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墓葬,報告中便把漢墓稱為「甲類墓」,夜郎時期地方土著墓葬稱為「乙類墓」,發掘成果刊發在考古學界權威學術期刊《考古學報》1986年2期,成為後來研究夜郎的基礎性資料。

這篇文章的發表,標誌著貴州考古人開始從單純考古發掘出士實物工作加入到破解古夜郎之謎的研究隊伍中,將夜郎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M274的墓坑

M274中用來作為套頭葬葬具的銅釜

澎湃新聞:從考古學的角度上講,關於夜郎考古的重大發現有哪些?

張合榮:最早的重大發現可以追溯到1977至1978年,貴州省博物館聯合赫章縣文化館在赫章縣可樂鄉柳家溝墓地的發掘,共清理了168座夜郎時期的墓葬。

1978、1979年,貴州博物館聯合威寧縣文化局對威寧縣中水鎮的張狗兒老包、銀子壇和紅營盤等墓地的發掘,共清理58座墓葬,發現4000餘件陶器、青銅器等文化遺物。

1978至1980年,貴州省博物館聯合普安縣文化館等單位對普安縣銅鼓山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1500餘平方米,清理柱洞、房址、火塘和窯址等遺蹟,出土玉石器、骨角器、陶器、青銅器、鐵器以及錢幣共1000餘件。

2002年9月至10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赫章縣文物管理所對可樂墓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發掘,共清理111座墓葬,出土陶器、青銅器、鐵器、骨器、玉石器等各類文化遺物600餘件;

2002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普安縣文物管理所對普安銅鼓山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揭露面積800餘平方米,清理房址、柱洞、活動面、火膛、灰坑等遺蹟,出土各類文化遺物500餘件,並推測其為一個青銅冶鑄遺址。

2004至2005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威寧縣中水銀子壇和紅營盤兩個墓地,共清理墓葬108座,出土文化遺物400餘件,包括玉石器、青銅器和陶器,其中銀子壇墓地的葬式負責,有單人葬,也有多人二次合葬,還有兒童墓。

2012年8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赫章縣文化局在赫章可樂發掘了廖家坪子遺址,清理了M373和M374兩座墓葬,其中M373保存較好,出土青銅器、骨器、鐵器、漆器、海貝等文化遺物70餘件套,不乏銅釜、銅鍪扣飾等重要隨葬品,M374雖然被盜,但發現井字形棺槨遺骸,為赫章可樂墓地首次發現。

赫章可樂墓地發掘隊合照(後排左1為李飛,右4為張合榮)。

澎湃新聞:夜郎考古的主要研究的方面有哪些?

張合榮:主要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對墓地的考古學研究;二、對「套頭葬」這種特殊葬俗的研究;三、各遺址和墓地出土隨葬品的研究;四、關於古夜郎文明活動中心的研究;五、夜郎與周邊族群關係的研究;六、出土青銅器冶鑄工藝的研究。

澎湃新聞:從考古學來講,夜郎古文明是怎樣的面貌?

張合榮:第一,在古夜郎文明的分布地域雖然早在距今3000左右的商末周初相繼進入到了青銅時代的初期階段,但在此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該地區的青銅文化卻並未得到多少發展,處於春秋至戰戰國早期這一階段的遺存發現少,不少地方還存在較大的缺環,因而在青銅時代初期到晚期遺存之間好像還找不到青銅文化發展壯大的明顯軌跡。

但到了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在中原地區青銅文化已然衰落,開始進入鐵器時代的時候,這一地區卻迅速發展出具有一定地域特徵的較為發達的青銅文化,戰國中晚期至西漢中期這一時段才是古夜郎國真正形成並發展的時期,甚至是整個雲貴高原青銅文化的興盛期。

第二,在這一地區,具有自身特點的青銅器以兵器和裝飾品為主,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容器,但少見大型禮器,樂器不發達但各具特徵。

可能和當時不同族群之間複雜的矛盾有關,青銅文化遺存中,最典型的器類就是兵器和裝飾品,幾乎幾個小區域都是這樣,顯示出當時活躍在這一地區的「夜郎」等西南夷諸族群尚武而愛美的文化特質。

相反,作為中原地區青銅文化象徵的青銅禮器卻在這一地區始終未發展起來,我們雖然也在一些地區發現較大型的青銅器如鼎、簋、壺(、曲靖八塔台墓地M69出土1件)、釜、洗(赫章可樂、威寧中水和曲靖盆地均有出土)等,但數量少而單一,而且極有可能是從外面傳入或是當地仿製的東西,不構成該地區青銅文化的主體。

第三,幾個小區域的的青銅文化各具特徵,各自具有一些獨特的代表性器類。

赫章可樂墓地中的鏤空牌形首銅柄銅劍、鏤空牌形首銅柄鐵劍、飾虎銅釜、琵琶形帶鉤、簧形首發釵、銅鈴等均是該地域很獨特的青銅器類。

銅鼓山類文化遺存中的風字形銅鉞、一字格曲刃劍、直內人物圖案戈、斜刃刀、三叉形器等又是黔西南及緊鄰的桂西北、滇東南一帶存在的獨特器類。

威寧中水則以直內仿蜀式三角援戈、牛頭形帶鉤、魚形帶鉤等為特色。

緊鄰滇文化核心區的曲靖盆地及相鄰地區受滇青銅文化影響,青銅器就基本以滇文化青銅器為特點。

第四,在青銅文化比較發達時即開始出現一些鐵器,尤其是在北部接近巴蜀文化的地區,鐵器出現時間更早一些。

由於雲貴高原青銅文化的發達要晚到戰國至西漢早期,而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甚至巴蜀等地已進入到早期鐵器時代,因而受周邊其他文化重要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青銅文化,伴隨著青銅器的鑄造和生產,一些鐵器也開始出現在這一地區,早期鐵器主要是鍤和削刀之類,以後逐步發展,出現斧、刀、鑿等工具,戈、劍、矛等兵器,還有三腳架、釜、帶鉤等生活用具和裝飾品。

在許多遺存中,常見青銅器中伴出少量鐵器的情況,因而可以說這一地區的青銅文化並不純粹,青銅器與鐵器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早晚關係,而更多的是一種共時關係。

不過,青銅文化中伴出一定數量的鐵器是由於該地區在青銅文化發展之路上比較滯後,並不表示雲貴高原沒有發展出青銅文化或沒有經過青銅器時代。

第五,滇東黔西地區的青銅文化在較為發達的時候因受到外來的中原漢文化影響迅速中斷,大約在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進入早期鐵器時代,西漢中央王朝開發「西南夷」的時期,正是雲貴高原青銅文化最為發達的時期,這一時期除在滇池周邊地區形成發達的青銅文化中心外,在貴州西北部至雲南東北部的烏蒙山東西兩側,南、北盤江上游的曲靖盆地和黔西南山地均發展出具有一定發展水平的地域性青銅文化,這些地域性青銅文化對應著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眾多「西南夷」族群,不過隨著開發力度的不斷深入,漢中央王朝對雲貴高原的控制得以加強,郡縣制的相繼建立,外地官吏和移民的大規模湧入,就使這一地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性青銅文明在漢帝國文化體系的和移民的大規模湧入,就使這一地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性青銅文明在漢帝國文化體系的強大壓力和強權政治干預下走向衰落,雲貴高原也結束了原來小國寡民式的眾多「君長國」時期,被納入到大一統的漢帝國行政和華夏文明體系中。

M272套頭葬顯現的銅釜與頭骨的現場

澎湃新聞:古夜郎文明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考古學發現?

張合榮:應該是「套頭葬」這一特殊葬俗吧,「套頭葬」最早是在赫章可樂的墓中發現的,後來考古工作者把1976-1978年的發掘資料整理成《赫章可樂發掘報告》,編寫者認為在清理的168座乙類墓中,有20座墓葬的葬式較為特殊,墓底一端側放一釜(銅、鐵釜均有)或一銅鼓,頭骨置於其中,軀體則放墓底中部。

其中M58葬式尤為罕見,在墓底一端側放一銅釜,內放人頭骨;腳端側放一鐵釜,內有腳趾骨。

他們把這種將死者頭部用大型銅器罩住的特殊葬俗稱之為「套頭葬」,其實,時至今日,這種奇特的葬俗在國內還僅見於赫章可樂,因而「套頭葬」也成為可樂墓地的標誌性文化特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震驚,古墓中有那麼多秘密

八塔台,一座埋藏曲靖古代歷史真面目的古墓群,它延續時間長,墓葬形式獨特,幾乎涵蓋曲靖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看著那密密麻麻的墓群,聯想那風雲變幻、刀光劍影的歷史,八塔台還要告訴人們什麼?畢竟,八個巨大...

貴安新區考古貴州故事的「完整版」

2014年10月28日,在牛坡洞遺址發掘現場出土了大量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以及繩紋陶片等,這一重要發現有望揭開華南古人類之謎。2017年4月12日,牛坡洞遺址被...

倪大箐營盤被定為秦漢古夜郎遺址

多彩貴州網訊 據青山夜郎博物館獲悉,以距縣城四十五公里的青山古鎮為中心,有銅鼓山、大營山、小營山、獅子山、大坡、銅罐山等夜郎遺址12處。全省古夜郎遺址21處,其中:普安的青山就有12處,青山銅鼓...

齊家文化的銅器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影響深遠。

夜郎為何自大?神秘的夜郎國為何會一夜消失?

世界上還有很多的未知事件等著我們去發現,存在太多的物種等待我們去挖掘。而在如今浩瀚如海的漢語言文化寶庫中,有一個通俗易懂、流傳廣泛、使用頻率極高的成語:夜郎自大。人們都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的來自夜...

夜郎探秘-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在莽莽蒼蒼的貴州高原上,二十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活繁衍,這裡是古人類的搖籃之一。春秋至秦漢,這裡出現了一個夜郎國,它是西南民族文化的代表,《史記》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2017-08...

貴州八大神秘古墓,說不定

《盜墓筆記》已風靡全國,《鬼吹燈》又將重磅登場,就在今年5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終於確定真正的播州土司楊輝墓所在,上演真實版《考古筆記》。今天,就和貴州威聯盟小編一起,走近貴州八座神秘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