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之西南夷傳奇:貴州赫章可樂古夜郎國墓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鎏金銅鍪。

1978年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122號墓出土。

高10.8、口徑6.4厘米。

2、銅釜。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7號墓出土。

3、銅釜。

2000年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4號墓葬出土。

通高32.8、口徑44.3厘米。

「套頭葬」是夜郎地區文化現象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喪葬習俗。

人死後,用銅釜、銅鼓或鐵釜套於死者頭部入土埋葬,這種葬俗在其他地方從未發現過。

4、上圖局部放大圖——虎。

5、上圖線描圖。

6、上圖局部的環形耳。

7、上圖局部輔首銜環。

8、銅洗。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3號墓出土。

9、上圖的線描圖。

10、銅洗——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42號墓出土。

11、上圖的線描圖。

12、銅鍪。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7號墓出土。

13、上圖的線描圖。

14、銅釜。

赫章可樂墓葬1978年出土。

通高21.7、口徑36.8、底徑26.3厘米。

這件銅釜銅釜如果取掉立耳,幾乎就是一件銅鼓。

因此,有人認為這是用銅鼓改裝成的釜。

但仔細研究發現,這不過是形制的刻意模仿而已,它本身並不是銅鼓。

15、菊花圖案銅戒指。

赫章縣可樂墓葬2000年出土。

直徑2—2.7厘米。

16、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65號墓出土。

17、上圖的線描圖。

18、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41號墓出土。

19、上圖的線描圖。

20、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08號墓出土。

21、上圖的線描圖。

22、鏤空牌形莖首劍。

23、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4號墓出土。

24、上圖的線描圖。

25、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3號墓出土。

26、上圖的線描圖。

27、鏤空牌形莖首劍。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24號墓出土。

28、上圖的線描圖。

29、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56號墓出土。

30、上圖的線描圖。

31、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96號墓銅戈出土現場。

32、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96號墓出土的銅戈。

33、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17號墓出土。

34、上圖的線描圖。

35、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18號墓出土。

36、上圖的線描圖。

37、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65號墓出土。

38、上圖的線描圖。

39、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7號墓出土。

40、上圖的線描圖。

41、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99號墓出土。

42、上圖的線描圖。

43、銅戈。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50號墓出土。

44、上圖的局部放大圖。

45、上圖的線描圖。

46、銅柲冒。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4號墓出土。

通高5.6、寬5.6厘米。

安裝於銅戈長木柄頂端的裝飾物。

47、上圖的線描圖。

48、銅柲冒。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7號墓出土。

49、上圖的線描圖。

50、銅髮釵。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7號墓出土。

51、上圖的線描圖。

52、銅髮釵。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50號墓出土。

53、上圖的線描圖。

54、銅髮釵。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98號墓出土。

55、上圖的線描圖。

56、銅鈴。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4號墓出土。

57、上圖的線描圖。

58、銅鈴。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1號墓出土。

59、上圖的線描圖。

60、銅鈴。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42號墓出土。

61、上圖的線描圖。

62、銅鈴。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10號墓出土。

63、上圖的線描圖。

64、銅鐲。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41號墓出土。

65、上圖的線描圖。

66、鑲孔雀石銅鐲。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65號墓出土。

67、上圖的線描圖。

68、銅鐲。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67號墓出土。

69、上圖的線描圖。

70、銅鐲。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43號墓出土。

71、上圖的線描圖。

72、銅帶鉤。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56號墓出土。

73、上圖的線描圖。

74、銅帶鉤。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69號墓出土。

75、上圖的線描圖。

76、銅帶鉤。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87號墓出土。

77、上圖的線描圖。

78、銅帶鉤。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19號墓出土。

79、上圖的線描圖。

80、銅扣飾。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1號墓出土3。

81、上圖的線描圖。

82、銅扣飾。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338號墓出土。

83、上圖的線描圖。

84、銅扣飾。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92號墓出土。

85、上圖的線描圖。

86、「敬事」銅印。

貴州畢節赫章可樂遺址第274號墓出土。

赫章可樂遺址

可樂遺址位於貴州省畢節地區赫章縣城西約60公里處。

文物保護區由15個墓群和一個漢遺址、一個夜郎民族聚落遺址、一個漢代工業遺址組成,面積9.4平方公里。

文物保護區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範圍的面積共21.4平方公里。

遺址範圍包括可樂鄉政府機關及可樂村、農場村、大田村、水營村、岔河村等。

該地系一山間壩子,屬烏江北源的可樂河、麻腮河於壩中交匯向東流去,壩子四周系緩坡丘陵地,其外群山拱衛。

海拔在1780~1900米之間。

赫章可樂遺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共進行了九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2000多件,出土了的錢幣數萬枚、還有大量陶片及石器等。

現發掘的古墓僅占全部古墓的10%。

為了加強可樂遺址文物保護,赫章縣於2003年成立了縣文物局、可樂文物管理所和可樂文物執法大隊,充實了人員力量,建立了文物保護巡查管理機制,強化保護措施,安裝了文物保護區界樁120棵、進場標誌碑3座、遺址標誌碑3座、古墓群標誌碑18座。

2011年9月,為了全面深入發掘夜郎文化,推動可樂遺址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赫章可樂鄉掛牌成立了考古工作站,配備了工作人員、經費和車輛。

根據考古發掘,赫章可樂古代地下遺存,可分為遺址和墓葬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又可分為漢武及土著武兩類,即漢民族和夜郎民族。

四類遺存在地域上互不交混,涇渭分明。

可樂屬烏江源頭,依河流走勢,南北為群山所夾,東西則平緩舒展。

所有遺址和墓葬就分布在可樂壩子南北兩邊的緩坡及小土山上,遺址和墓葬均有漢人和土著人之分。

一是漢人遺址。

漢人遺址位於兩河交匯處的糧管所坡地上,漢代殘磚碎瓦俯拾皆是,80年代初還出土過漢代窖藏錢幣數萬枚。

在坡地下半部,可樂糧管所古遺址農民犁土種地,經常拾到殘斷的刀、劍以及蒺藜、箭簇等,說明這裡在兩千年前的漢代,曾經有過規模宏大的漢式建築,而且還在此發生過激烈的戰爭。

二是土著人遺址。

土著人遺址位於可樂壩子北部的柳家溝坡地,1977年下半年曾在此試掘了5×5探方3個,出土大批陶片、石器及少量銅器,出土物均為生產和生活用器,其風格特點與相鄰的漢式墓葬出土文物迥異且時代明顯早於兩漢。

這裡應是兩漢以前夜郎民族留下的生活遺址。

三是漢人墓葬。

漢人墓葬的形制、葬俗、隨葬物等,都與省內其他地區以及鄰省漢墓大同小異,所以稱它為漢人墓葬。

這批墓大部分集中在可樂河北岸的坡地上,少部分集中在緊靠可樂河南岸的鍋落包。

四是土著人墓葬。

土著人墓葬分布在可樂河南岸,其中80%以上集中在祖家老包,排列密集,另有少數在鍋落包和羅德成地。

土著人墓的規模、形制、葬俗、隨葬器物都與漢人墓截然不同,而且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點。

他們應是當時當地夜郎民族的墓葬。

2000年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具有濃厚地方民族風格的遺物,極大的豐富了貴州夜郎地區青銅文化的內涵,同時,對探索夜郎與滇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漢文化的關係也提供了一批珍貴的實物資料。

是探索貴州夜郎地區青銅文化不同地區之間相互聯繫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夜郎與滇文化、巴蜀文化關係的一批難得的實物資料。

其中有20座墓葬,能明確辨認其葬式比較特殊:即將屍體頭部套一銅(鐵)釜或銅鼓而葬,由於受釜或鼓的保護,雖然軀幹及四肢骨無存,而部分頭骨和牙齒卻保留了下來。

這20座墓中的赫章274號墓用銅釜套頭和腳,以銅洗蓋面,其中一套頭的釜上裝飾二隻虎,鐵戈的銅木必冒上鑄有一虎,死者頸部發現一虎的飾物,並出土「敬吏」銅印章一枚,說明該墓主人是一身份顯赫的氏族首領,甚至有可能是夜郎國的上層奴隸主貴族。

因這種墓僅此一例,因此把這種葬式稱為「套頭葬」。

根據這批墓葬的形制、隨葬品和初步時代推斷,專家組認為此墓地應是戰國秦漢時期夜郎民族的一處氏族公共墓地。

其文化性質應屬青銅時代,社會性當處於奴隸制階段。

那些空無一物的小墓應是奴隸社會中奴隸的墓葬;隨葬品較少者則是平民階層的墓葬;用銅釜套頭、腳或銅洗蓋面以及隨葬品較多者,則是這一社會中的統治階層——奴隸主。

在此之前,國內考古資料中類似這樣的「套頭葬」尚無先例。

這些墓葬已初步證實夜郎文化的代表遺址位於貴州赫章縣可樂鄉。

可樂墓葬及遺址的時代、相互關係、文化現象等諸多問題耐人尋味。

一是時代。

漢人墓葬時代約在西漢中期的昭帝以後至東漢初期;土著人墓葬約在戰國晚期至西漢晚期,大多數為西漢早、中期;土著人遺址的時代約在戰國晚期或稍早;漢人遺址的時代,根據出土遺物及殘磚漢瓦對照,與漢人墓葬時代相同。

二是四類遺存的關係。

從時代來看,土著遺址年代最早,遺址未出土任何兵器,石器也都是生產和生活用具。

由此判斷,此遺址應是可樂土著人早期的生活遺址,它與漢人遺址和墓葬無任何文化上的關係。

與可樂河南岸的土著人墓葬比較,遺址的主人尚處於比較落後的歷史時期,而土著墓葬則已顯示墓主人已進入了銅鐵並用的時代。

土著人墓與漢人墓在西漢中、晚期有過一段同步時代,這就存在著二者之間較為複雜的關係。

兩類墓處於同一地區,相近而不混雜,這與當時可樂的建置有密切的關係。

三是據文獻記載及史學界研究,可樂漢時為漢陽縣,據《漢書.地理志上》漢陽縣原註:「都尉治,三閣谷,漢水所出,東至鱉入延。

」《華陽國志.南中志》漢陽縣下註:「有漢水入延江。

」延江即今烏江,漢水即今六衝河。

可樂區內的可樂河又是六衝河的南源。

因為有「漢水(六衝河)所出」,又「有漢水入延江(烏江)」等條件,所以漢時的漢陽都尉治完全有可能就在今天的可樂。

都尉是掌管軍事的長官,因此這裡大量屯兵設防,當屬自然,否則如此密集的漢墓和宏大的漢式建築遺址,又有漢墓出土的大量兵器及遺址出土的大量刀、劍、箭、蒺藜等戰爭遺物足以說明一切。

四是可樂是彝族語「柯洛倮姆」的簡稱,意為「中央大城」,據此,考古學家推斷,可樂是古夜郎西北部的重鎮,並很有可能是夜郎國早期的都城所在地。

1958年以後,考古工作者對可樂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文物2400多件,占貴州全省出土文物的70%以上。

其「套頭葬」將銅釜套頭,銅釜或銅銑套腳,這種葬式為夜郎民族所獨有,目前除可樂以外全國其它地方尚未發現。

「可樂」彝語是「中心」的意思。

據當地彝族文獻記載,可樂是夜郎國鼎盛時期的政治中心,考古成果證實了可樂至少是古代夜郎國的重鎮,是漢王朝控制西南夷的重要據點,是研究古代夜郎歷史和中原文化與土著文化融合過程的重要實例。

赫章可樂是夜郎古國的政治中心。

《史記.正義》:「西南夷在蜀之南,今瀘州南大江南岸,協州、曲州本夜郎國」。

赫章在蜀之南,在 「本夜郎國」的位置。

《史記》又說:「夜郎,犍為屬國也」。

犍為屬國只包括西漢所置朱提和漢陽兩縣,漢陽治所在可樂,理所當然是夜郎。

《漢書?地理志》介紹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犍為郡時,在郡下註明「故夜郎國」,在所領的12個縣中,只有漢陽實行「都尉治」;在介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所設的牁牂郡時,只在夜郎縣下註明 「故夜郎侯邑」。

由此看出,犍為郡是「故夜郎國」,漢陽縣是夜郎國的中心,牁牂郡的夜郎縣只是「故夜郎侯邑」。

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中國古代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現代漢語辭典》都說夜郎國在「今貴州西部」。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大辭典》說夜郎國是「戰國至秦漢時,貴州西北,雲南東北及川南與貴州的交接地區」。

赫章是貴州的西部,處在雲、貴、川三省的交界地段,證明夜郎中心在赫章境內。

《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益那悲歌》、《夜郎史傳》等彝族文獻詳細記載了夜郎王在可樂的活動,包括都城規模、王宮氣勢、軍隊建設、法律條文以及對外戰爭等都有具體的反映。

赫章可樂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大約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一條從中原經過可樂通往南亞的古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寬整修,形成了北起成都,經過可樂,連接昆明、大理,直去印度的「五尺道」。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在夜郎地區設置郡縣後,「發巴蜀卒治道」,又修通了北起四川宜賓,經過可樂,至雲南曲靖的「南夷道」。

大約公元前129年,「南夷始置郵亭」,「僰道、南廣有八亭,道通平夷」,可樂為八亭中的一亭。

赫章可樂是西漢王朝統治「西南夷」的大本營。

公元前135年,唐蒙在南越得知「夜郎國所有精兵,可得十萬」時,就聯想要利用夜郎十萬精兵「浮船牁牂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向漢武帝作了匯報,漢武帝採納了唐蒙的建議,封唐蒙為中郎將。

唐蒙率領一萬餘人,攜帶大批繒帛,取道符關進入夜郎,會見夜郎侯多同,達成了在夜郎地區設置郡縣的協議,可樂是新設置的犍為郡中的漢陽縣,並在此設置都尉治,唐蒙任都尉。

公元前126年,西漢王朝為了應付北方匈奴的威脅,暫時放棄對西夷地區的管理,在南夷地區「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保就」。

此時,都尉治所仍在漢陽,全權負責對兩轄地的管理。

赫章可樂是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

由於赫章可樂在戰國至秦漢時期的特殊地位,交通方便,人口聚集,形成了異常豐富赫章夜郎歷史文化資源:l958年在深翻土地運動中,在可樂發現夜郎古遺址(古墓群);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發掘7座漢墓,出土文物300多件,引起了考古界、史學界的轟動;2000年,貴州省文物考古所在可樂發掘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可樂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可樂考古發掘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再次引起了考古界、史學界的極大關注。

經過9次考古發掘,基本摸清了可樂遺址(古墓群)的情況:一是分布面積大。

可樂遺址(古墓群)涉及4個村,14村民組,幅員9。

4方公里,約有古墓上萬座。

二是出土文物數量多、品位高。

共出土各級、各類文物 2400多件,占貴州省全部夜郎文物總數的60%以上。

三是墓葬高密集中。

考古人員在3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墓葬80多座,平均不到4平方米就有一座,且不同時期的墓葬疊壓在一起,為貴州考古罕見。

四是延續時代之長。

從新春秋、戰國、秦漢都有大量文物出現。

五是反映的文化底蘊豐厚。

出土的大量文物 ,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獨特的夜郎文化,以及秦漢時期漢文化與夜郎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六是葬式獨特。

出土了一定數量的「套頭葬」,這種葬式將銅釜套頭,銅釜或銅洗套腳,為夜郎民族所,目前在全國尚無第二。

由於可樂遺址(古墓群)具有這些特點,被譽為「貴州考古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

主編平台ID:jianghui789623←長按可複製

文/古玩經紀人蔣先生(為你的藏品免費鑑定評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安新區 考古貴州故事的「完整版」

考古專家長期調查發掘確認——貴安新區 考古貴州故事的「完整版」2014年10月28日,在牛坡洞遺址發掘現場出土了大量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以及繩紋陶片等,這一重要...

倪大箐營盤被定為秦漢古夜郎遺址

多彩貴州網訊 據青山夜郎博物館獲悉,以距縣城四十五公里的青山古鎮為中心,有銅鼓山、大營山、小營山、獅子山、大坡、銅罐山等夜郎遺址12處。全省古夜郎遺址21處,其中:普安的青山就有12處,青山銅鼓...

貴州八大神秘古墓,說不定

《盜墓筆記》已風靡全國,《鬼吹燈》又將重磅登場,就在今年5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終於確定真正的播州土司楊輝墓所在,上演真實版《考古筆記》。今天,就和貴州威聯盟小編一起,走近貴州八座神秘古墓,...

訪談︱張合榮:夜郎文明有何特異之處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最近十餘年,貴州、湖南多個縣市爭奪「夜郎」之名。這裡的「夜郎」就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夜郎自大」那個「夜郎」,但提起夜郎古國、夜郎文明,恐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