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珍貴的十大青銅文物,嚴禁出國展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於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此鼎型制雄偉,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價值連城,早早列入列入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名單。

鴞尊於一九七六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器為一對兩隻,鑄於商代後期。

尊為古代盛酒器。

在古代,鴞是人們喜愛和崇拜的神鳥。

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採用的原型。

鴞尊即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

四羊銅尊於一九三八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大的方尊。

此尊造型簡潔優美,採用線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圖象與立體浮雕、器物與動物形狀有機的結合起來。

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

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大盂鼎是西周重器之一,傳陝西省郿縣出土,鼎內壁銘文19行291字,記載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的史實。

歷史記載盂鑄造的青銅鼎有2件,一大一小,分別稱大、小盂鼎。

小盂鼎己失,只留下銘文的拓片;大盂鼎則已被保存起來。

虢季子白盤是西周時期的盛水器。

陝西省寶雞市出土。

作器者虢季子白是周宣王時的朝廷大臣。

虢季子白盤是商周時代青銅器中最大的銅盤,是西周著名的重器,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很好的韻文。

龍虎銅尊為商代藝術珍品。

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

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婉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

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

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琱生簋是周宣王時期的器物,相傳原器早年出土於陝西。

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是張少銘先生所捐。

此簋通高二十二點二厘米,口徑二十一點九厘米,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

器內有銘文十一行。

匽侯盂是西周時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原器高二十四厘米,上口徑二十四厘米,侈口、深腹、圈足。

盂體紋飾精美,通體布滿夔鳳紋(一種具有華冠的獸頭鳥身紋樣)。

整個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銅冰鑒是戰國器。

原器一九七七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即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造型和紋飾在繼承商周以來的中原青銅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創新。

銅冰鑒便是曾侯乙墓青銅器中的代表器物。

曾仲籠父壺為春秋時器,一九六六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

原器通高六十六厘米,上口長二十三點一厘米,寬十六點三厘米。

壺蓋上飾有精美的蓮瓣,為春秋青銅壺典型的造型。

蓋內及壺口內壁有銘文十二字,銘文大意為,曾侯的次子籠父用好銅鑄造了此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39件鎮國之寶,太精美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在這些眾多的文物珍品中有不少國之重器、鎮國之寶,它們或為某品類之最,或為某品...

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你都見過嗎?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

回顧歷史國寶|——中華青銅器文化智慧

回顧歷史國寶|——中華青銅器文化智慧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型制雄偉,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是商代青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