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儘快啟動《中華道藏》續修工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世界上各種高級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完備的經教體系,被稱為「有經典的宗教」。

道教也是這樣的宗教。

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書典籍。

匯聚道教一切經書典籍的總集就是《道藏》。

收入《道藏》中的經書典籍,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中國古代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科技發展的歷史,以及民間禮俗的形成、國內族群文化乃至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都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對道教而言,整理已有的經典文獻,是在傳承中開新的一項基礎工程。

因此,筆者就啟動《中華道藏》第二期續修工程的問題,發表一些想法。

《道藏》編纂的歷史源流

《道藏》編纂的歷史悠久。

據現代學者考證,《道藏》的形成大約始於唐初高宗、武后時期,當時稱為《一切經》或《一切道經》。

唐玄宗開元年間,首次由官方組織編成《一切道經》(後世改稱《開元道藏》),總計3744卷。

此後,歷史上多個王朝統治者支持編修《道藏》,主要目的是炫耀其盛世文治之功。

道門領袖主持編修《道藏》,則是為了形成權威的經教體系,教化信徒認同教門。

《道藏》對於道教徒來說,是具有神聖意味的經書。

但從更廣泛的視域來看,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遺產。

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華民族保存自己的歷史文獻是最完備的。

每當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時期,都會在文化領域出現搜集整理文獻的盛事。

《大藏經》及《道藏》等經書,歷來都是文獻整理的重點項目。

清代至民國時期,道教的發展陷於停滯和衰落。

明末之後近四百年未曾重修《道藏》。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道教的學術研究和經書整理未及提上日程。

「文革」結束後,中國大陸從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道教活動,學術界的道教研究也開始活躍起來。

經十餘年的恢復,大陸出現了一批專業研究機構和中青年學者,對道教典籍的整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重修《道藏》的條件已經具備。

1996年,由中國道教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與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華夏出版社三家聯合發起了《中華道藏》編修工程。

按當時的規劃分兩步實施,首先完成對明代《道藏》的整理重編;然後再搜集整理明《道藏》未收的道書,編纂《中華續道藏》。

首期工程經全國各地100多位學者協同努力,至2004年編成《中華道藏》48冊,正式出版。

又經筆者費時三年,編成第49冊《目錄索引》出版。

前後歷時十多年。

啟動《中華道藏》續修工程的倡議

依照《中華道藏》編修工作規劃,在完成對明代《道藏》整理重編的首期工程後,將適時啟動第二期工程。

繼續搜集整理明《道藏》未收的道書,編纂《中華續道藏》。

我們認為,啟動這一工程的時機已經到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談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實現中華文明的復興之夢。

當前中國學術界正在實施編纂《儒藏》、《中華大藏經》續集等大型古籍整理工程。

道教界亦應繼承「盛世修藏」的文化傳統,搜集整理自己的文獻典籍。

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三大主幹(儒釋道)之一,傳承和弘揚道教文化,推動道教走向世界,是傳播中華文明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編修《中華道藏》續集,搜集整理明代以來數百年問世的道教文獻,尤其是民間流傳的巨量抄本、刻本、圖像、碑銘等,可使這些珍貴典籍免於散佚。

道教在近現代受到外來宗教及世俗文化的衝擊而衰落,亟待振興。

但實事求是地說,在中國學術界,研究道教及民間信仰的機構和專家學者,少於研究儒學、佛教、基督宗教的力量,這是重新振興道教文化的瓶頸。

培養道教界和道教學界的新生力量,僅靠師徒口傳和院校教育是不夠的。

需要通過大型文化工程項目的實施,將相關人才吸引和聚集起來,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鍛鍊隊伍。

這是啟動《中華道藏》續修工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雖然在學術力量方面還稍有不足,但啟動《中華道藏》續修工程的基本條件是具備的。

首先,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實施大型文化工程奠定了基礎。

《儒藏》及《大藏經》等工程既然能順利立項,《道藏》工程所需費用也應能解決。

其次,道教界與學術界的關係非常融洽,雙方合作可以彌補學術力量的不足。

第三,我們已有前期編修《中華道藏》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吸取《儒藏》及《大藏經》等文化工程的經驗。

第四,改革開放以來道教學界在搜集整理和研究道教文獻資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續修《中華道藏》的資料準備是相當充足的。

《中華道藏》續集的編修,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

預計從籌備、開工到完成,至少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動用的學術力量及資源經費也是巨大的。

因此需要預先精心策劃,集思廣益,謀定後動。

相關的籌備及規劃、啟動工作,應該召集專題研討會詳細研究論證。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傳統典籍「上得殿堂,進得書房」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不斷升溫,古籍出版漸顯繁榮。不論是面向大眾的普及讀物,還是面向學界的大型古籍叢書,都層出不窮。然而,山東大學近日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面對市場上眾多古典文學讀本,有33....

《廣州大典》4月30日首發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周秋敏 實習生 張利萍 通訊員 穗宣) 昨日,《廣州大典》十年編纂總結會在廣州召開,會議由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主持,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楊樹...

北京大學:儒學典籍整理項目《儒藏》編纂順利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魏夢佳 梁天韻)記者23日從北京大學獲悉,中國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編纂工程目前進展順利。目前,《儒藏》「精華編」中國部分已編纂完成200冊,出版100冊。...

守護文獻典籍 傳承中華文化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作者:韓永進(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20世紀初,梁啓超在《新民叢報》發表文章,熱情洋溢地說:「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