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巔峰之作,逆天文物上有108條青銅龍,至今也無法複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海在2010年舉辦了第41屆世博會,在世博會上,中國展覽了8件國寶級的珍貴文物,這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也展示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非凡。

其中一個戰國時期的超牛文物被選中參加展覽,這件文物上有鑄造的青銅大龍16條,數十條青銅小龍,這件文物上總共有鑄造的大大小小青銅龍有108條。

這件文物高度為50cm,直徑80cm,重量近四百斤。

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這件文物都驚嘆不而,但可惜的是,這麼重要的文物卻無法復原,無法拷貝複製。

建鼓底座

1978年,隨著戰國時期曾侯乙的墓被考古發掘,考古學家出土了一批戰國時期的重要文物。

這些文物非常珍貴,但最為珍貴的是墓中出土的八件國寶。

其中,這個"建鼓底座"被送到世博會展覽。

由於文物極為珍貴,中央和地方的博物館都希望留下件文物,但是文物就麼一件,也只能只有一個博物館才能得到它收藏。

建鼓底座

由於該批文物出土地點在湖北,而且它是湖北考古隊負責發掘,因此,曾侯乙墓從墓洞出土的文物自然被收藏在此。

其他博物館不可能獲得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但有很多博物館仍然希望收藏該文物複製的"拷貝品"。

被大家公認為稀世珍寶的"曾侯乙編鐘"拷貝品,在其出土六年後,通過國級考古權威認可驗收後,才在世界各地展出。

其他國寶的拷貝品也被逐步驗收,但只有這一件,國級考古權威並未被接受驗收。

曾侯乙編鐘

原因是所仿製出來的拷貝品都沒有文物的原始神韻,只能仿製出它的形,不能仿製出它的神。

而且大多數仿製出來的拷貝品一看就是假的。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複製拷貝品。

按說,在現代科學技術這麼發達,應該沒有什麼文物是複製拷貝不出來的。

然而,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這件文物卻是無法復原,無法複製拷貝,這件文物也標誌著"中國青銅冶煉的巔峰之作"。

曾侯乙墓

中國古代青銅冶煉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商代後期,代表作為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從殷墟富豪墓出土的青銅器就非常精美。

有大件的青銅器如司母戊大方鼎就非常著名,不過,司母戊鼎雖然很大件,但是從鑄造工藝來說卻不是很複雜。

第二個高峰期是在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之間,這個高峰時期的代表作品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了,而非常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就是春秋晚期的青銅器。

越王勾踐劍

不僅如此,直到現在,如何鑄造108條大小不一的青銅龍,一直是個謎。

可以看出,文物上的8對大龍和多條小龍,相互交叉纏繞,每條大龍的頭部、身體、尾巴上都附著多條小龍,每條龍的身體都嵌著綠松石,可以說龍頭附著龍尾,龍尾附著龍頭。

建鼓底座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惑,鑄造這麼精緻、複雜而神韻的作品是用來做什麼用的?根據史料:"植而貫之,謂之建鼓"。

也就是簡單來說,這件文物是樂器的配件,用來支撐穩定建鼓的。

在曾侯乙的墓中出土的建鼓的底座似乎與曾侯乙編鐘有著很大的關聯,一些考古學家推測,這二件文物應該就是一套文物。

曾侯乙編鐘

也感慨古人鑄造者想像力這麼豐富,把這個鼓座的龍的裝飾發揮到了極致,及其精湛的鑄造技術,以致於幾千年後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無法復原複製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