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青銅曾侯乙建鼓底座有多牛 當今工藝無法復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八對大龍相互纏繞、龍上有龍,中間雜夾著數十條糾結穿繞的小龍,可謂龍頭別著龍身,龍身別著龍尾,龍尾別著龍頭……這件將龍飾發揮到極致,看得人眼花繚亂的器物就是湖北省博物館又一件參展世博會的珍品——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建鼓底座 湖北省博物館藏

鑄造者發揮豐富想像

什麼是建鼓?史料記載,「植而貫之,謂之建鼓」。

也就是以一柱貫通鼓腔,豎立在鼓座上。

建鼓底座作為樂器附件,用於承插建鼓貫柱,穩定建鼓。

這件青銅建鼓底座高50cm、直徑80cm,由八對大龍和數不清的小龍相互糾結盤繞而成。

每條大龍的頭、身、尾部均攀附數條小龍,龍身上嵌著綠松石。

由於無數條小龍首尾糾纏,盤在一起,向上攀爬,給人既紛繁變幻又舒展開朗、生動有序的奇特感受。

湖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青銅器專家萬全文對《世界新聞報-鑑賞中國》周刊記者說,可能是鑄造者想像力太豐富,「這個鼓座把龍飾發揮到了一種極致。

據他介紹,精美繁複的龍飾在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比較普遍,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共性。

比如,出土編鐘上面的裝飾也有很多這樣的龍飾。

工藝至今無法復原

據萬全文介紹,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有兩個高峰期。

第一個是商代後期,代表器物是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

特別是一些從殷墟富豪墓出土的青銅器非常精美。

大件器物如司母戊大方鼎非常著名。

不過,司母戊鼎雖然大,從工藝上講並不是很複雜。

第二個青銅器發展的高峰期出現在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器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青銅器。

著名的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的青銅器。

這件建鼓底座正是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

「從鑄造工藝來講,它確實是非常高明的。

」萬全文說,它採用傳統的范鑄法製作。

並非一次澆鑄完成,而是分段鑄造,然後焊接起來。

這件鼓座上粗壯龍身繞來繞去,不像其它紋飾細小,分制之後焊接也有難度,最後成形非常不易。

很多冶金專家在細緻研究過它後,都認為這是春秋戰國時代青銅鑄造藝術的巔峰之作。

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許多國寶都有惟妙惟肖的複製品,但這件建鼓底座由於工藝複雜,鑄造工藝無法復原,至今沒有替代品。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czcpgf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典藏 | 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三)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並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展示著在不同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接下來就讓我...

為什麼說隨縣曾候乙墓是一個音樂寶庫?

湖北北部有一個縣叫隨縣,縣城西北有一個大土丘名叫擂鼓墩,擂鼓墩東南1公里丘陵盡頭的河灘上有兩個相距100多米、高出平地20餘米的大土包,1977 年當地部隊為擴建營房用推土機推土,發現東邊的土包...

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器內底鑄銘文4行32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圓形兩耳方...

湖北省博物館藏曾侯乙銅尊盤

【湖北省博物館藏曾侯乙銅尊盤】失蠟法鑄造,即先用蠟做模,模外做范,加熱烘烤使蠟模融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將青銅溶液澆灌至空殼內,就可鑄成所需的器物。此件器物是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複...

問鼎——漫談楚式青銅器(上)

來源:榮寶齋《藝術品》期刊 文 / 葉葳2016年6月17日,由廣東省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問鼎—楚式青銅器特展」與觀眾見面了。展覽展出了湖北省博物館藏品及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共86件套,...

青銅「史書」敘瑰麗楚文化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亮相國博曾侯乙墓、編鐘、越王勾踐劍,讓江漢地區的青銅器享譽中外。7月3日至9月3日,湖北省博物館帶著本省境內出土的122件(套)商周文物,以「江漢湯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