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代時期的文化大傳統與小傳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簡介】徐良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一、大傳統與小傳統理論及其對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啟示
「大傳統和小傳統」的概念是由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芮德菲爾德在1956年出版的《農民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對文明的一種詮釋》一書中提出的①。
大傳統指代表著國家與權力、由城鎮的知識階級所掌控的書寫文化傳統,小傳統則指代表鄉村的、由鄉民通過口傳等方式傳承的大眾文化傳統。
後來,不斷有學者對這一概念內涵作出自己的理解,如中國學者王學泰認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在研究不同社會群體的傳統時,把傳統分為兩類:一類是社會上層、知識精英所奉行的文化傳統,為「大傳統」;一類是流行於社會下層(特別是農村)、為普通老百姓所遵行的文化傳統,即「小傳統」②。
面對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文化現象,大小傳統理論為我們全面、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文化面貌及其發展史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路。
這種大小傳統文化共存現象在中國古代應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正如余英時所說:「如果從中國史的考察入手,我們將不難發現,這些人類學家所驚詫的『新經驗』在中國實在是很古老的文化現象。
尤其重要的是中國古人不但早已自覺到大傳統和小傳統之間的密切關係,而且自始即致力於加強這兩個傳統之間的聯繫」③。
從古代物質文化遺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反映國家權力與精英意識的遺物和反映普通民眾生產、生活與思想、信仰的遺物之間的區別。
同樣,我們認為,大傳統與小傳統的概念和基本理論對我們理解夏商周三代的考古學文化,多視角、多層次地去分析不同類別物質文化的性質,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立體地認識三代社會也具有重要啟發。
具體到考古發現的物質文化遺存上,我們認為,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並扮演著獨特政治工具角色的禮器及其所反映的禮樂文化、文字等大約可以代表文化大傳統,而基本擔負日用功能的陶器、民間信仰遺存等大致代表了文化小傳統。
利用大小傳統理論,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三代時期禮樂文化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即以青銅質和玉質禮器為表征的禮樂文化具有廣泛的一致性,反映了當時已經形成具有廣泛認同的文化大傳統;而以陶器為表征的不同區域日常生活方面的物質文化面貌則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即各區域有自己的文化小傳統。
兩種傳統的形成機制和文化含義各不相同,前者具有國家權力、官方意識形態等上層文化色彩,後者具有區域文化、民間傳統和日常生活等下層大眾文化色彩④。
大小傳統文化之間是互補共存關係,而不是對等排他關係。
如果以上說法有道理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基於陶器器形及組合特徵而建構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主要是反映當時各區域之間日常生活和下層民眾文化的差異,並不能代表國家政權和官方文化認同的不同,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劃分與政治體或國家認同並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
直白地說,基於陶器特徵的考古學文化不代表古代某個國家,甚至也不等同於某個民族。
考古學文化與國家、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值得仔細推敲和深入思考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先秦考古學的核心理論問題之一。
下面我們以一個具體的文化現象來考察先秦時期區域文化小傳統的存在狀況,並探討中國古代大小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
過去,「通過對商周人像藝術(作品)的數量、尺寸、結構、性質、出土情況及人像人物的身份地位的分析,我們認為:商周時期的人物造像所代表的基本上不屬於神聖的被祭拜對象,而是被統治者和被壓迫者,是作為主人的親信近臣、姬妾僕從及被征服的和敵對的異族首領的代表來隨葬的,而不是作為崇拜的偶像來受到供奉的」,中國古代無偶像崇拜的傳統⑤。
近年來,新的考古發現,如陝西韓城芮國墓地M502二層台上出土的木俑⑥、山西翼城霸國墓地M1壁龕內出土的人偶造像⑦等新材料,都證明以上結論對於以黃河流域為核心的古代文化大傳統來說仍是基本站得住腳的。
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也曾注意到一類似人又非人形的神人造像,但由於數量少,又處於非突出位置,所以未予以特別關注。
隨著近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不斷增加,造型獨特的神人造像或裝飾有以神人形象為主體紋飾的一類精美文物時有發現,特別引人注目。
這些考古發現不僅使我們對一些與之相似的傳世先秦文物的來源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促使我們必須對這類神人形象的文物進行專門研究,探討其分布特徵、背後所蘊含的宗教、文化含義,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位置。
其重要性也提示我們應該對過去提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無偶像崇拜傳統的觀點予以修正。
大小文化傳統理論為我們理解這種不同區域文化現象的異同提供了有益的模式。
關於這類以神人形象為表現對象和中心的文物的時代與性質,學術界雖分別各有討論,但對它們進行系統收集和整體研究的成果尚缺乏。
本文試對這類文物做較系統的收集和整體的研究,觀察它們的出土地點,探討它們的性質,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某些共性,這些共性是否反映了某種原始宗教信仰和區域文化傳統。
再進一步,看是否能夠以此具體研究為例證,結合大小傳統的理論,深入分析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中區域文化小傳統與文化大傳統存在一種怎樣的關係。
700位大咖聯合發布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鄭州共識》
映象網快訊(記者 何葉)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順利完成各項議題,本次大會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以及學術規格,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會議上,700位大咖聯合發布了《...
曹兵武:關於當前中國考古學的幾個熱點問題
近些年中國考古學熱點迭出,這裡所涉及的熱點,可能更多屬於個人興趣所在。而對於這幾個事關重大的相關問題,在此也不可能進行全面討論,僅就個人感受的關鍵之處發表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新考古學在中國新考...
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2016年10月22日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館舉行, 此次會議主題為「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考古學家、音樂學家,緊緊...
實驗考古學搭起古今對話橋樑
面對年代久遠而又規模宏大的宮殿和從古代遺址出土的精美陶器,我們不禁思考,古人是如何建造與製作這些宮殿和陶器的?考古學者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不僅使古代技術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復原,更有助於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