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洛陽鏟/白頭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白頭翁

洛陽鏟名聲似乎不太好,但名氣卻又十分大。

中國古墓自明以後被盜者,幾乎案案不離洛陽鏟。

有專家估計,中國古墓被盜總數應在百萬座以上,洛陽鏟幾乎皆為先行者。

沒有洛陽鏟,數百萬先人可能還在地下安然長眠,只因為有了洛陽鏟,演繹出多少讓人心驚肉跳,魂飛魄散的盜墓故事;又使多少國寶重器從沉睡的地下,從陰曹地府被翻騰到大千世界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珍寶。

洛陽鏟,功滿天下,謗亦滿天下。

尋名而去。

用洛陽話說,順著瓜秧找馬棚,洛陽鏟的發明權應為河南洛陽。

故名不離其宗:洛陽鏟。


洛陽鏟因盜墓而生是毫無疑問的,其生在洛陽是因為洛陽北有邙山,橫臥洛陽東北側。

洛陽是虎踞龍盤的帝王者之都,北邙山就是入土為安的風水寶地。

據專家考證,僅北邙山埋葬的古墓就有數千座,地宮之下,奇寶無數,豈能計算?

《晉書·王林傳》有一段精彩對話,帝問王林曰:「漢陵中物,何乃多耶?」王林對曰:「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皇陵幾乎等於國庫,豈能不富?收天下之寶盡入其中,焉能不多耶?重財之下,必有智者。

取寶於地下,空手套白狼,洛陽鏟應運而生。

洛陽鏟到底是誰發明的?至今尚無定論。

但有定論的是洛陽鏟是集中國能工巧匠之大智慧、大工藝、於一小小不足一公斤的粹了火的鐵片之上,經千年實踐,無往不勝,越千年竟無棄無改;時至今日,中國的考古隊,隊隊都離不開洛陽鏟;非鏟不行,非鏟不動,動則出鏟,鏟為先行。

雖為盜墓者的工具之一,但考古隊卻把它恭之於堂上。

洛陽鏟的原理被應用在所有地質勘探上,凡是從地下,包括從海下、水下鑽取土層、岩層的原理、作法,莫不受洛陽鏟的影響。

稱其為中華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恐不為過,洛陽鏟,堪稱天下第一鏟。


洛陽鏟是不是河南洛陽人發明的?此未有定論;但洛陽鏟的確是在河南洛陽發明的似已有定論。

是洛陽北邙山的大批古墓群催生了洛陽鏟。

這位應被稱之為偉大的發明家的能工巧匠被稱之為李鴨子,為何只有渾號,無名無姓?據說此人乃一位盜墓者,在「道」里「晃悠」多年,苦於無眼能觀地下物,發奮圖強,終成事業。

其留言為,盜墓乃陰室惡作,不得已而為之,愧對祖上。

其實何愧之有?外國人發明一個拉杆箱、一條拉鏈、一個暗扣,甚至根本不值一提的小發明,都慌得忙得去註冊登記,結果譽滿天下,利滿天下。

有一說李鴨子最後被擒拿歸案,死在刑部大牢里。

洛陽鏟的關鍵是剷頭,用一塊像八開書本大小的淬過火的鋼片彎成三百度的圓形,其技術要求高在淬火的程度,全在經驗,全在拿捏,其鋼片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脆,更不能太厚,大約應像飲事用的切菜刀背;而開刃處要求既不能不鋒,遇硬而入;又不能太薄,遇硬而卷;最難的要求是軟硬有度,遇上磚、石、金屬等,要遇硬不捲。

洛陽鏟的另一個技術關鍵是戳下土去,能提出土來,提出的土不散不亂。

能提出土來的彎鏟技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鏟卷不能太大,卷圈不能太硬;要直接把土提上來,鏟卷又不能太小,卷圈既不能太軟。

既不能插不下去,又不能提不出土樣來。

我在考古現場看過洛陽鏟提出的地下土樣,成規成矩的圓柱形的土樣,一排排放在地頭上,別有風彩。

的確讓我想到大慶油田當年看勘探取出的岩石樣,真乃大同小異。

中國勘探文明比世界起步至少要早七八百年。

當考古隊初步確定這一片為考察區時,一般沿確定的考察區邊緣雇民工一字擺開,大約3米一位,每人一把洛陽鏟,在考古隊員的帶領下,每三米往下打一鏟,深淺度是根據考察地形而定,打到一米五至二米深時,左右旋轉洛陽鏟,提取出土樣。

現場民工排成一列橫隊,雙手攥住洛陽鏟,一鏟一鏟往下打,行話謂之探孔,根據取出的土樣判斷古墓何在?


土樣有學問,查看洛陽鏟探取出的土樣,要一看土色,二看土質,三看土的軟硬,四看是熟土生土;還要看有無三色土、夯實土、石灰土;細查有沒有灰土層、白膏泥、青膏泥。

俗語中的一葉知秋,一土知情,盜墓的「老賊」能在漆黑的夜裡不用眼睛看土樣,就能「瞎老太太相姑爺」一相一個準。

完全靠經驗、靠感覺、靠手摸、靠指搓、靠鼻子聞。

一孔能知地下,甚至能知地下若干年,真乃神乎其神。

幾年前我曾和新華社陝西分社副社長邊江跑到鳳翔,去查看2500多年前的秦景公大墓,這座被命名為秦公一號大墓,在司馬遷的《史記》上就有記載,而且歷史上多次被盜,但其墓址何在?考古隊整整尋找了十年,洛陽鏟幾乎把秦川八百里探遍了,最終找見秦公一號大墓遺址的還是因為洛陽鏟,因為考古隊在雍城艱苦卓絕的探孔工作終於感動了「上帝」,當地農民把洛陽鏟稱之為「穿地鏡」,當他們知道考古隊要找的是什麼樣的土,什麼樣的地時,就把他們領到一塊「五花土」上,指著那塊地說,這塊「五花地」就很瓷實,也不長莊稼,用「穿地鏡」一「照」,取出的土樣果然就是典型的五花夯土層。

秦公一號大墓終於找到了。

秦公一號大墓

聞名於世的南昌海昏侯漢墓的發掘,也是保護性發掘,因為盜墓賊已經開盜,盜墓賊對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研究,似乎比考古專家還靠譜,還專業,他們只打了幾十個探孔,就基本找見了墓地的準確位置。

海昏侯漢墓

即使是臨山鑿墓,也需要進墓的墓道。

這種回填土的墓道依然躲不過洛陽鏟的「穿地鏡」。

順著墓道直趨墓門,盜墓賊有方略。

現在搶救發掘的一些戰國古墓,不但依靠洛陽鏟找到其準確的方位,而且因為洛陽鏟探取到的青膏泥得出地下主墓室的方位。

老百姓叫得准:「穿地鏡」

盜墓有句行話: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

盜墓老賊能用洛陽鏟穿地而判斷此古墓是干墓還是濕墓?不嘖舌都不行。

西安的唐代宮牆,就是依靠洛陽鏟一步步探出其走向,一步步查明其高低,一步步找見唐時的宮殿、城樓、關隘、馳道。

數年前我去洛陽考察時,洛陽城郊尚有四家專門生產洛陽鏟的作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孫家,孫記洛陽鏟猶如王麻子牌切菜刀,和孫記掌柜的孫清娃閒聊,他也感到挺冤枉。

他言之,賣槍的不是劊子手,賣刀的不是殺人犯。

洛陽鏟主要賣給公家,用於考古;盜墓賊也用,沒有它也找不見古墳盜不了墓,但你能因為汽車每年都撞死那麼多人而廢了汽車?每年都有用殺豬刀殺死人的,你見過殺豬不用刀的?洛陽城曾被大水淹過,難道這地方就不住人了?「洛陽鏟」有洛陽鏟的思維和真理。

孫清娃說李鴨子確有其人,明末清初時期,洛陽有十數家打造洛陽鏟的鋪子,幾乎家家都掛著李鴨子的招牌,都敬著李鴨子的神靈。

似乎可以確認李鴨子的確為盜墓賊,但其所盜何墓?為何隱名埋姓?無一筆一划記載,但洛陽鏟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已成定局。

1974年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曾送給阿爾巴尼亞有關部門一個禮物,誰也想不到,送的是一把合金鋼製造的洛陽鏟,它的把不是木頭的,出國就是不一樣,是用合金鋼打造的,一節一節首尾可以相接。

我們也真不拿阿爾巴尼亞同志當外人,但要把洛陽鏟的作用向「兄弟加同志」的阿爾巴尼亞朋友說清楚的確要出一身汗。

隨團的阿文翻譯飽受語言和出處的考驗,誰能想到會碰上這麼一個難剃的頭?光李鴨子就夠他搜腸刮肚的忙活了。

李鴨子陰靈不散,躲在薰黑的牆後訕訕地笑了。

洛陽鏟不死。


白頭翁新作《醉里挑燈談酒》,是一本散文集,共收錄崔濟哲先生二十餘篇以「酒」為主題的散文隨筆。

作者借一個「酒」字,實則聊的是歷史和社會。

全書是一部文人墨客、帝王百姓的飲酒話史,作者在書中大談酒的源頭、發展、趣聞、傳說,實際上是在回味歷史,剖析社會,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懷,也是對當下世象的感概,既展現出我國文化的深遠流長,也道出了世界人民對美的追求的共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穴,竟然有247個盜洞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讓大眾通過小說了解了盜墓這個行當,雖說小說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現實中的盜墓要比小說嚴重的多,從古至今,盜墓從來沒有缺席過。而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幾乎都遭到毀滅性破...

鬼節說說考古打洞那點事兒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中元佳節七月半上墳燒紙拜寺廟百鬼夜行放河燈今晚(可憐我記錯日子了,應該是昨晚了),特別適合談考古打洞那點事兒。

考古vs盜墓,洛陽古墓的幸與殤

唐代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時,用一首《北邙行》,道出了眼前的景象: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邙山環繞於洛陽市的東北部,其「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

洛陽鏟竟然是這樣發明出來的,太有戲劇性了

說到洛陽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沒有見過,一定也聽說過。一提到洛陽鏟,相信大家都一樣,立馬就能聯想到盜墓,不錯,洛陽鏟也確實是由一個盜墓賊為了盜墓而專門發明的。盜墓活動伴隨著厚葬之風而產生,到...

中國四大神秘古墓

中國四大神秘古墓,等你來探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上下五千年中有很多奇妙的故事,本期我們將會帶你們進入到四大神秘古墓的世界。中國古代很多墓穴由於墓葬品經常會引來盜墓賊的光顧,可是只有這四座依舊...

真實盜墓是怎樣的?

最近《鬼吹燈系列》在網上熱播,講述了圍繞盜墓過程當中的奇人異事,真假參半。這次讓我們來進一步體會真實的盜墓是怎樣的。一、盜墓前的準備探墓:1、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狀以判斷墓葬的級別年代等粗略信息,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