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如何防暑降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烈日炎炎,
酷暑難當,
現代人多用空調,
電風扇等來防暑降溫。

那麼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過去, 古人怎樣防暑降溫呢?

炎炎夏日,坐著不動都會冒汗, 動輒還有40℃的高溫不期而至。

古時雖然沒有現代技術的發達, 但是古人面對這酷暑時節, 還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消暑納涼, 我們就從古人眾多這些方法中, 來窺視探究一下古時人們思緒中的奧妙和樂趣。

消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得有水,人們索性就在屋子的正中央挖口深井,但這口井可不是用來打水喝的,頂上會有一面常年砌死的石板,石板中央留一孔洞,平時用一個石塞扣住,夏天時打開,從洞口會向屋中冒出冷氣,有趣的是如果到了冬天則又會向屋內散出較濕暖的氣流,這真是古代的「天然空調」。

當然這也只局限於部分有錢大戶,普通人家一般還是得抱著「竹夫人」度過漫長夏夜。

聽起來似乎最不可描述的竹夫人,其實是由於在國內現在很少見到才會衍生歧義的想法,但是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它還依舊很流行。

這是用竹篾編制、圓柱中空的一個半人高柱狀體,睡覺時將肢體或抱或夾於它,中空的腔內流動的風會帶來陣陣涼意。

百姓之家尚能夜抱竹夫人,權貴之家就更不能錯過炫耀的機會。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箋》里就提到了這麼幾件避暑的傢伙事:壬癸席、澄水帛和冰絲茵。

其中澄水帛最為神奇——唐懿宗的同昌公主某日搞了個大趴體,不想當天酷暑難耐,於是乎公主便命人取來一樣綢緞樣的織物用水
蘸濕了懸掛於大堂正中,不到一刻「滿坐皆思挾纊」——大家都鬧著要穿棉衣!而這幾可鑑人的絲織物便是澄水帛,編織時加入的能消解暑毒的龍涎香造成了如此奇效。

好啦好啦,龍涎香至今都仍是名貴香料,全世界當前每年對它的交易量只有100公斤左右,這麼難得還是留作香水使用吧,咱們還是看看有沒有其他消暑的好方法。

(中國瓷房子博物館館藏)

這也是個不錯的避暑方式,你們看到的瓷枕是中空的,流動的氣流也會帶走散發的熱量,在我們瓷房子博物館裡你會看到很多樣式各異的瓷枕,有的上面繪有古雅的花卉,有的則有著精美的詩句,我記得錢鍾書曾經說他只喜歡枕著書睡覺,這份獨至的雅興恰巧和古人的詩句瓷枕不謀而合。

瓷枕可以注水——水冷式枕頭,至今小編也沒試過,想必應該是一個躺起來很舒服的寶貝。

夏日中如果能有一杯冰鎮的飲料,那一刻肯定會是人們一天中最暢快的時光。

而古代沒有電、科技又不發達,能有現代的冰箱嗎?答案當然是沒有,但是古代可有古代時的黑科技:

(中國瓷房子博物館館藏)

這是中國最早的冰箱:冰鑒

裡面放置好冰塊,就可以在夏季用它來保鮮每天的飯菜或者隨時製作一杯冰爽可口的飲料。

說到冰塊,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些冰的來歷。

在過去,每個城市裡專門專門有一個行當叫冰廠,這個冰廠是怎麼工作的呢?

一到每年的隆冬冰凍三尺的時節,這裡的夥計們就會去當地的護城河中鑿冰,然後用騾馬把這些經過鑿好經過修整的冰塊運到冰廠,冰廠中可沒有高大的倉庫,相反,是提前挖開的露天的地窖深坑,這種窖坑一般都會有四五米深,那些開鑿出來的冰塊就依次摞放在窖坑底部,待堆到距離地面兩米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在頂部假設木樑竹蓆然後覆土掩埋,用大地的深度隔絕外界的溫度,等到來年夏天再挖開,論斤售賣這些提前一年準備的冰塊。

至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始開埠,英國人在中國設立領事館時注意到中國人家中普遍都有一個這樣的古怪奇特木箱子,進而才發現它的玄機——可以有冰吃,一時間領事館內收購了很多這種「冰箱」,這也在當時成為一時趣談。

古代的「冰箱」

雖沒有現代冰箱先進,

卻反映了古人的智慧。

做出如此外形如此優美的器物,

可謂是奪天地造化了。

怎麼樣,

準備來親眼目睹

瓷房子館藏冰鑒吧!

The Chinese Dream

Chase and realize your dream in here.

票務諮詢

Buy Ticket Service Hotline

瓷房子熱線:022-2712336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溫天兒,看古人如何應對

近日高溫來襲,常有朋友在圈子裡發感慨「這條命是空調給的」!夏日炎炎,坐在空調房裡吃著西瓜喝著冷飲,叫個外賣,再刷個劇,好不快活!古代沒有電扇,也沒有冰箱、空調,那麼古人如何安度炎夏呢?宋代《槐蔭...

沒有空調和風扇,古人在夏季如何消暑降溫?

在溫度持續攀升的日子裡,文化君一想到室內有電扇空調可以消暑、冰箱裡有冰激淋冷飲降溫,就覺得夏日沒那麼可怕了。與此同時,文化君也忍不住好奇,在沒有冰箱更沒有空調的時代,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呢?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總是會想,古代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夏天時可怎麼過?豈不要動一動便大汗淋漓?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