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空調,古人是怎樣熬過炎炎夏日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氣漸熱,冰淇淋、綠豆湯吃起來了,空調風扇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那時沒有空調,也沒有這麼多消暑神器。

古人是怎麼度過這炎炎夏日,他們又有什麼奇特方法消暑納涼呢?

古人愛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戲,常常會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戲水的歡鬧場面。

明代李時珍說,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釣釣魚是不錯的選擇。

古人云:「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藥補」,釣魚的修身養性作用不可小視。

除了垂釣,古人喜愛的夏趣活動還有很多,比如養金魚、釣鱉、捕蛙、夏獵等。

劉禹錫喜歡在親水之處納涼,他寫下這樣的詩句:「千竿竹翠數蓮紅,水田虛涼玉簟空。

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

」宋代的秦觀說:「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有水的地方就有細風,有樹的地方就有蔭涼。

古人們常常能夠在炎夏里輕易找到涼爽的去處,何況氣候更為炎熱的今天呢?沒事多去樹下喝喝茶,去水邊散散步。

不僅能得到清涼,還能收穫一份心曠神怡的快感。

唐代還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

它一般傍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製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

「涼屋」既綠色又環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難享受到的。

不過,古代老百姓營造陰涼的方法也是五彩斑斕的,譬如屋檐前面掛帘子,院子裡面搭涼棚,屋子裡面放竹床、竹凳,床頭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

北宋時期曾流行一種瓷枕,其中以定窯產的瓷枕最為有名。

瓷枕的枕面上了釉,頭枕著睡覺自然涼快。

瓷枕的形狀多種多樣,有的瓷枕兩側還刻有詩句,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

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等。

這些詩句明白地告訴後人,在當時瓷枕也是人們夏季納涼的主要寢具。

夏夜裡枕著瓷枕入睡,身心自然涼爽、暢快。

藏冰避暑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避暑方法,考古發現,早在周代就已經有用來貯存冰塊的冰窖。

很長一段時間內,冰窖都是皇宮貴族用來防暑降溫的最好辦法。

直到明清兩代,民間開始大量藏冰。

到了清朝末年,普通市民的家裡都有了功能類似現代冰箱的「冰桶」。

箱內採用導熱性很弱的鉛和錫,延長冰塊使用時間。

鴉片戰爭後不少英國人來到北京,因為不習慣炎熱的天氣生病甚至被熱死。

當時的「英國使館」不得不向中國人學習冰桶降溫和冷藏食物。

英國人寫道: 「這些中國冰箱呈四方形,木製,包了鉛皮,雙重掀蓋,中間有一小孔,冰箱內放冰,通常是一塊大雪團,人們以之降低茶和酒的溫度。

他們也把冰箱放到客廳中間,讓房間較為涼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沒有空調和風扇,古人在夏季如何消暑降溫?

在溫度持續攀升的日子裡,文化君一想到室內有電扇空調可以消暑、冰箱裡有冰激淋冷飲降溫,就覺得夏日沒那麼可怕了。與此同時,文化君也忍不住好奇,在沒有冰箱更沒有空調的時代,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呢?

古人避暑妙招大揭秘:沒空調怎麼過夏天?

炎炎夏日,T恤短褲、西瓜雪糕、風扇空調儼然成為了現代人夏天的標配。但對於沒有冰箱沒有空調的古代人,他們怎麼度過這酷熱難耐的夏日?其實,古人不僅消夏避暑方法多種,更是道法自然,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