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避暑方式都弱爆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生前幾天出差去參加《玉宴》,

一查當地氣溫34度!!!

這對先生來說確實夠熱的,

沒什麼精神,啥都不愛做。

不禁讓先生想到,

古人在這大夏天兒里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呢?

古代中國夏天的溫度未必比現在的低多少,

三伏天也得熱成狗啊!

所以古人木有空調、木有冰箱,還木有電···

今兒先生就來說說古代人的度夏消暑是咋過的。

從咱國家留下來的各種古代文獻、小說、出土文物,

大概可以看到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些線索。

尤其是在高溫、悶熱、潮濕的夏天,

種種跡象都表明古人絕不是像咱們想的那樣,

乾熬著靜待秋天來臨的。

而是相當有智慧的,

用了很多現在看起來低碳、環保的妙招來安然度夏滴。

清朝畫家金廷標的《蓮塘納涼圖》

咱們先從住開始說起。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時,

天兒特熱太陽又毒,

大馬路上熱氣騰騰感覺都要烤化啦!

這大熱天誰都不願意出去走一走,

只想在空調房子裡吹吹小冷氣。

可是你也許想不到在古代也有類似的空調房喲!

在裡面待久了還不得空調病。

當然古代的空調房被稱為「涼屋」。

「涼屋」結構圖

早在唐代時的長安城裡,

凡是有頭有臉的土豪大戶人家建了很多這樣的房子。

一般情況下這個「涼屋」是建在活水邊上。

水流動起來就有了降溫的效果嘛!

屋裡還有專業的機械工具叫「扇車」。

很類似水車的樣子。

通過水流驅動讓插滿扇子的輪子轉動,

相當於古代版的「電風扇」,

這麼呼啦啦的就有了徐徐涼風送進屋中。

再建個水車把水直接送到屋頂,

水順著屋檐嘩嘩的流下來,

搞成人工水簾瀑布讓屋裡面也是涼快的很。

據考證這種機械原理的「涼屋」是從東羅馬帝國傳過來的,

經過咱們本土化的改造而成。

如果把「涼屋」稱為古代空調房的話,

那麼這些機械裝置絕對是咱們國家最早的「進口空調」啦!

人見人愛的「竹夫人」

在唐代之前沒「涼屋」怎麼辦呢?

人們可以抱著「竹夫人」睡覺覺。

這個「竹夫人」它不是人,

而是一種圓柱形的竹子編成中間鏤空的枕頭。

當然古人也喜歡用瓷枕、玉枕、水晶枕等等。

先生曾經在博物館見過那種宋代的瓷枕,

當時感覺古代人太不會享受了,

你說這個瓷器做的枕頭它又硬又重,

腦袋枕上去怎麼會比咱們現在用的軟枕頭舒服呢?

後來終於明白了,

原來人家的瓷枕表面有一層釉,

枕上去是冰冰涼涼的,

非常適合夏天枕在上面,

所以是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啊!

那睡起來是相當的愜意了。

再加上古人會在床上用品這方面下功夫,

除了剛才說的瓷枕再加上「涼簟」(也就是涼蓆)、「涼榻」(石床、玉床)等等。

夏天用起來都會很涼爽的。

元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瓷枕

宋代《槐蔭消夏圖》中的涼榻

等到了宋代富貴人家就把「涼屋」改造升級了,

還加了一個新功能你能猜到嗎?

那就是涼屋的大廳里擺上一堆堆的鮮花,

然後「扇車」在水流的驅動下轉起來,

涼風裹著鮮花的陣陣芬芳讓滿屋子是香氣四溢啊!

你看看這不就是古代版的空氣凈化器嘛!

明清的時候,

皇家宮殿里開始有人工移動式的降溫設備。

金屬做的上面有個鏤空的蓋子裡面放著冰塊,

冰化了之後就會從鏤空的地方冒冷氣,

讓室內溫度降低。

同時裡面還能放一些西瓜、冷飲啥的,

真是爽的不要不要滴。

聽起來就像不插電的原始冰櫃,

跟後面馬上說到的「冰鑒」有些類似。

再後來民間的老百姓也都用上了,

這在古代那可是「高檔家電」滴幹活。

到這咱就把古代人住的方面消暑降溫的事都說完了。

凌陰藏冰圖

剛剛提到了古代竟然有「冰」,

這怎麼可能呢?

古代又沒有冰箱、沒有電,

怎麼會有「冰」呢?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了。

雖然古人不能用冰箱造冰,

但是他們有保存冰塊的好辦法啊!

而且早在商周時期就掌握了「藏冰避暑」這門絕技。

根據《周禮》記載,

當時的周王室為了保證冬天的冰放到夏天還能用,

專門成立了「冰正」這個部門,負責人叫「凌人」。

這個部門負責寒冬時節采鑿天然的冰塊,

並且運到「凌陰井」(冰窖)里存起來,

用新鮮的稻草、蘆席鋪墊,

把冰放上之後用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覆蓋。

最後密封窖口等到來年夏天享用。

根據考古發現,

現在的河南新鄭、河北易縣和陝西咸陽等地,

都曾經發現過戰國時期的「凌陰井」。

每到夏天周天子還會舉辦隆重「頒冰禮」。

按級別把藏冰賞賜給官員們解暑,

來表示一下BOSS對員工們的關愛。

因為那會兒藏冰不容易啊!

賜給一塊冰多少錢都買不來,比黃金還貴。

這個儀式後來多個朝代也是多有效仿。

青銅冰鑒

古人還創造性的做出青銅的原始「冰箱」,

這就是「冰鑒」。

專門用來放小塊的冰平時使用,

好像車載小冰箱一樣方便多了。

那個時候夏天古人非常喜歡用「冰鑒」冰鎮米酒。

尤其是當時南方的楚國夏天特別熱,

楚王就經常這麼幹。

古代的「凌陰井」、「冰鑒」那都是皇家王族來享用的,

老百姓根本沒這個福分。

再比如說西漢有位梁孝王劉武,

他死後葬在今天河南芒碭山那一片兒,

那時流行厚葬一切都按他生前的來,

在考古發掘的時候發現墓葬中有個大冰窖,

大概是劉武夏天怕熱特別喜歡用冰塊降溫,

所以他對這個冰窖真是死了都要愛啊!

等到了大概唐朝末期的時候,

有些工匠在開採生產火藥的硝石時,

偶然發現了硝石的一大bug級用途。

硝石的成分是硝酸鉀,

它的物理特性就是溶於水時吸收大量的熱讓水結冰。

於是人工造冰開始出現啦!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

這項技術最早就用在了吃的方面。

比如說人們捕撈到的海產品、水果、蔬菜,

都可以用冰塊保鮮、冷凍運輸到更遠的地方。

客觀上提高了當時物流業的繁榮,

也提高了當時古人的生活水平。

古人喝冷飲圖

除此之外夏天這麼熱,

現代人的冷飲、冰棍、冰淇淋那也是少不了滴。

古人也有這方面旺盛的需求啊!

於是利用造冰技術,

古代夏天冰冰涼的冷飲產業就此誕生啦!

比如說在唐代,

古人會在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鹽降低冰的融點,

再加上蔗糖水的小鐵盒放在桶里插上木棍,

不一會就凍成冰棍啦!

還有的古人把香料放在水中加硝石,

結果就成了香氣撲鼻的冰水,

又涼又甜的還沒啥色素肯定味道棒棒噠。

再後來古人製冰的時候又往裡面加入了糖、各種水果,

冷飲就更加豐富啦!

慈禧鍾愛的冰鎮消暑小吃

到了南宋的時候,

夏天的街市上就出現了什麼,

「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這些飲料,

聽這名字都覺得好喝吧!

元代的吃貨們當然也是不甘示弱,

在冰雪中又加入了蒙古人喜歡的乳品。

比方說果槳和牛奶,

才製作成了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

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的「冰酪」,

也就是冰淇淋的老祖。

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

還把「奶冰」製作方法帶回西方,

慢慢就成了今天我們見到的冰淇淋。

到了明清冰鎮飲料那是相當普遍了。

三伏天大街小巷就有很多小販售賣涼水、冰楊梅、冰桃子等等,

買到三更才打烊,你說這生意是有多麼火爆吧!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所謂衣食住行不分家嘛!

最後咱再說說大夏天的古人們到底穿啥?

尤其是愛美的古代美眉們。

現在的我們可以穿短袖、短褲、裙子、泳裝也可以,

可是古人給咱們的印象都特保守,

所以有人認為夏天這麼熱,

古人穿衣講究又那麼多,

總是捂得嚴嚴實實的那還不得熱死啊!

其實並不是那樣的。

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裝」和「袒胸裝」深受女性歡迎。

半臂裝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短袖衫,

在當時超級前衛的,好嗎?

而比半臂裝更大氣的是袒胸裝。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里的「爆乳裝」,

雖然被很多網友說太過暴露大膽,

但其實靈感就是來自唐朝的袒胸裝。

再加上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古畫,

都反映出古代女人其實穿的是抹胸+外罩能看到肌膚的薄紗長衫。

這樣一看智慧的古人不但懂得如何消暑降溫,

其實在很多方面也遠比咱們現代人會享受,

畢竟有冰塊的夏天那就是美好的夏天嘛!

徵集稿件

徵集「先生來了類型」原創稿件

500元/每篇

先生有酒 你有故事嗎?

有意者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沒有空調和風扇,古人在夏季如何消暑降溫?

在溫度持續攀升的日子裡,文化君一想到室內有電扇空調可以消暑、冰箱裡有冰激淋冷飲降溫,就覺得夏日沒那麼可怕了。與此同時,文化君也忍不住好奇,在沒有冰箱更沒有空調的時代,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呢?

古人消暑秘笈,超出你的想像

自入伏以來,南方大部分地區一天中最高氣溫一直在35~39℃左右……文҈ 字҈ 都҈ 熱҈ 出҈ 汗҈ 啦!「過得七月半,便是鐵羅漢。」這是明代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難以想像,天氣這麼熱,沒有風扇和...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總是會想,古代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夏天時可怎麼過?豈不要動一動便大汗淋漓?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

古人的那些消暑利器

人們常說,心靜自然涼。唐人白居易專門寫了一首《消暑》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王維也有抱著古琴在竹林中席地而坐的經歷。「眼前無長物,窗下有青峰。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但一般老百姓要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