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一個神秘國度的璀璨青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之世,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中山國是由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國。

戰國中山與齊、魏、燕、趙等強國相抗衡,耀兵稱王於太行山麓。

但由於中山國為遊牧民族所建,歷史短暫,史載缺略,遺蹟湮沒於地下,兩千多年來鮮為人知,故稱「神秘王國」。

這是發現的中山王墓規劃圖,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國都城靈壽古城,發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餘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許多文物工藝精湛,造型華麗,是戰國時期藝術作品中的珍寶。

中山王厝夔龍紋銅方壺,是戰國時禮器、酒器,壺的四邊各有一隻矯龍,四壁刻有銘文450字。

據銘文記載王厝十四年山中伐燕勝利後用燕國的銅器熔鑄此壺,銘文頌揚了中山國伐燕的戰績,闡述了鞏固政權的重要性。

銘文

銘文

銀首人俑銅燈,中山成王墓出土了一件銀首人俑銅燈,男俑頭為銀質,眼為黑寶石鑲嵌,余為銅製。

男俑站立在獸紋方形台座之上,俑人右手握蛇,蛇頭頂住燈柱,柱面裝飾黑彩夔龍戲猴紋,左手亦握一蛇,蛇身蜿蜒,頂起另一隻燈盤,還有一蛇盤踞於平地放置的大燈盤內,以吻部頂住男俑左手所握之蛇。

男俑站立在獸紋方形台座之上,身著朱紅色錦紋長袍,其錦紋以錯寶(松)石方式表現,可惜寶石已經脫落,腰系寬頻,以一帶鉤相扣,為我們展示了戰國帶鉤的使用方法。

轉過頭看看戰國時期的男子髮式。

狩獵宴樂圖銅蓋豆,戰國早期中山鮮虞族墓出土,通高19.6、深腹盤口徑17、底座徑10.4厘米。

器蓋頂有圓捉手。

器腹兩側有對稱的豎耳環各一個。

深腹豆盤,子口,實心短柄,喇叭形圈足座。

在捉手頂面、蓋面、器腹、柄座上共有七組圖像。

兩環耳飾花葉帶紋。

器蓋上飾兩組相同的狩獵和宴樂圖像。

狩獵宴樂圖銅蓋豆圖樣展開圖,總共有人像90、獸63、鳥26、魚4。

由於圖飾為凸鑄,在人物和鳥獸身上可能原有紋飾,但由於鏽蝕,現已無法觀察清楚。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最漂亮的銅案座,古代小桌,案面已朽,龍飛鳳舞,姿態優美,錯金銀紋飾精巧繁密。

兩雄兩雌梅花鹿承托圓形底盤,底盤上四條雙翼雙尾的神龍昂首挺立,龍的雙尾向兩側環繞,反勾住頭上的雙角,雙翼聚於中央連成半球形,龍尾連接四隻展翅的鳳鳥,龍頭承托一斗二升式裝潢拱,斗栱上托案框。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十五連盞銅燈,高82.9厘米,是戰國時期出土的最高燈具。

十十五連盞銅燈整體造型猶如一棵大樹,主幹矗立在鏤空夔龍紋底座上, 由三隻獨首雙身、口銜圓環的猛虎托起。

四周伸出七節樹枝,枝上托起15盞燈盤,高低有序,錯落有致。

底座上刻有銘文兩處24字,整體設計精緻,工藝考究,人、虎、猴、鳥、龍生動自然,妙趣橫生。

看這件物品,肯定不會覺得陌生吧,在河北省博物館門前就有一對這樣的石雕,這是錯銀銅雙翼神獸 ,中山王厝墓出土,一共出土2對4隻,兩兩獸頭相對,身上的花紋相同。

高24厘米,比一般的鎮席大,也可能是個陳設品。

兩肋生翼,矯健有力。

通身錯銀,非常漂亮。

中山王厝鐵足銅鼎,是戰國時期的禮器、食器。

是中山王厝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鼎為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目前發現的銘文最長的戰國青銅器。

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師伐燕、開疆擴土的功績,告誡後代要吸取燕國之亂的歷史教訓,並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

中山王厝鐵足銅鼎上面的銘文還可清晰看到

錯金銀銅虎噬鹿屏座,連接兩扇屏風的插座(有兩個銎口),造型為猛虎噬鹿,猛虎兇悍,小鹿可憐,惟妙惟肖。

銅升鼎為古代設食鼎,用來盛放煮熟的肉食

磨光壓劃紋黑陶鼎 鼎蓋中心、坡面和周邊多處磨光,飾捲雲紋、波折紋和三角紋,鼎腹裝飾六組變形虎紋。

磨光壓劃紋墨陶鴨形尊 鴨首狀流,鴨尾狀柄,鴨蹼狀器足,造型洗鍊,這也是中山王厝墓出土的。

中山國出土的青銅器達到了2800多件,無不技藝精湛,令世人所震驚

在河北省博物館展示的青銅製品還有很多,如果有時間,不妨去博物館仔細欣賞。

印冀,印記河北本土文化·力量

關注印冀,帶給你一樣的風景。

公眾號:Mark-Of-HeBei,喜歡我,請關注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山王陵墓內存玄機 十五連盞銅燈的源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時期。春秋時全國共有100多國,經過不斷兼并,到戰國初年,只剩下十幾國,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

神秘的「千乘之國」

光明網01-16 03:24顯示圖片□本報記者楊惠玲/文張曉峰/圖在河北博物院的北門前,有一對通體黝黑、造型奇異的巨大「神獸」,只見它們似獅似虎,但卻身生雙翼,頭部高昂,四肢有力。這是根據戰國中...

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中山國

公元前414年,一個在北方大山深處逐步壯大起來的古老民族——白狄鮮虞,建立起中山國,因城中有山得國名。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在每個階段都被中原諸國視為心腹大患。魏國樂羊、吳起統帥...

探尋歷史的寶藏 遊河北博物院

路過每一座城市,都應該去當地的博物館裡轉轉,因為每一個博物館都是一張有地方特色的名片,每一件文物都在講述一件曾經的故事。書本上的文物,可以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在眼前。河北博物院前身是河北博物館,位於...

看那些古中山國考古出土的精美文物

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第一個華夏化的戎狄國家。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一度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經...

戰國中山國金銀錯工藝賞析

戰國中山國是北方少數民族白狄族鮮虞部在今河北中西部建立的諸侯國,始建於春秋末年,鼎盛於戰國中期,後為趙所滅。中山國是戰國中期僅次於「戰國七雄」的諸侯國,是當時的五個「千乘之國」之一。但由於歷史...

博物奇觀之河北博物院:燕趙大地多豪傑

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周武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

最美平山之古中山國中山國的神秘面紗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摘要:在古中山國墓葬的考古挖掘中,出土發文物十分豐富,達19000餘件,其中有大量孤品、珍品出土,令世人震驚。其中有「鐵足銅鼎」、「夔龍紋銅方壺」、「銅圓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