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平山之古中山國中山國的神秘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摘要:在古中山國墓葬的考古挖掘中,出土發文物十分豐富,達19000餘件,其中有大量孤品、珍品出土,令世人震驚。

其中有「鐵足銅鼎」、「夔龍紋銅方壺」、「銅圓壺」等3件重器分別刻有469字、450字和204字銘文,為研究中山世系和中山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

「鐵足銅鼎」、「夔龍紋銅方壺」、「銅圓壺」被稱為「中山三器」。

還有許多銅錯金銀器,造型獨特,結構精巧,圖紋精美,其中精品有: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錯金銀虎噬鹿銅器座、十五連盞銅燈、犀牛器座、雙翼銅神獸等。

1中山三器 青史留「銘」

鐵足銅鼎。

這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大的戰國時期銅鐵合鑄器物。

中山王鐵足銅鼎 戰國時期。

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徑65.8厘米。

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有三環鈕。

鼎身刻有銘文469字。

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

中山王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

銘文字體瘦長,清秀挺拔,有所謂懸針篆風格,令人嘆服。

1977年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

刻銘銅圓壺

該壺為禮器、酒器,高44.9厘米、直徑31.2厘米,重13.65公斤。

在腹壁上刻有銘文59行182字,圈足立壁刻銘23字,共計銘文205字。

出土時壺內盛滿清水。

壺腹壁上的銘文是嗣子王zi為先王cuo寫的一篇悼詞,除歌頌先王的慈愛賢明外,還讚揚了相邦司馬賙伐燕的戰果。

其內容對於填補文獻缺失、考證王cuo卒年及嗣子之名、伐燕時間和研究中山國史至為重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中山方壺

該壺為禮器、酒器,高63厘米,重28.72公斤。

壺身周正,稜角分明,造型簡練,收放自然。

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了八條雕龍為裝飾。

在壺蓋上有四個抽象的龍形鈕,在壺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條小龍,龍頭衝上,獨角大耳,頸背生鬃,長尾。

這些龍裝飾的使用,為光素無花紋因而略顯呆板的壺體增加了活潑氣氛,而龍身無繁縟的花紋,與壺體協調相稱,共同構成一種素雅明快之美感。

四壁刻有銘文450字,記載了王cuo十四年中山伐燕勝利後用燕國的銅器熔鑄此壺,頌揚中山國伐燕的戰績,闡述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其中特別提到了中山國君世系,填補了史書空白。

2讓你驚嘆的其他器物

雙翼神獸

錯銀雙翼銅神獸長40.1厘米、高23.9厘米,重10.7公斤。

頭尾似獅,圓頸直豎,昂首扭向一側作張口咆哮之狀。

前胸寬闊而低沉,兩肋生翼,臀部隆起,後尾斜挺,四肢弓曲,利爪外撇撐地,平穩有力。

在這起伏的曲線中,體現出極強的動態和韻律感,富於彈性的身體充滿了活力。

全身錯銀,以漫捲的雲紋為主,增強了神獸的神秘效果。

頭部額中有一角後彎,角尖前勾,角兩側有捲毛,兩眼圓睜突出,兩腮肌肉勁健。

口腔長舌挺起,利齒交錯排列。

頸部鬣毛密而長並向兩側披散,兩翼修長而上弓,似乎隨時準備騰空躍起。

獸身外表用粗細不同的銀片、銀絲錯出變化無窮的斑紋,背上還有蟠蜿的龍雀紋,以示行在空中。

裝飾線條上揚,顯示出敏捷、兇猛的個性,充滿矯健的動感。

它像是在如雷的吼聲中行進,也像是在駐足張望,更像是在這靜止的一瞬間欲展翅飛騰。

據研究,這種神獸是傳說中的風神飛廉的形象。

這種藝術品,目前國內其他地區尚未發現,為中山國所獨有。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

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厘米。

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

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

四鳳雙翅聚於中央連成半球形,鳳頭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

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複雜精巧,無以復加。

錯金銀銅神獸

錯金銀銅神獸長21.8厘米、高12.1厘米,重3.43公斤。

形狀似牛非牛,或有人說是貘,但又非全然相似。

頭似小牛,有一對短角,身體矮小,脊背扁平,大肚低垂,四肢粗短,偶蹄,短尾,周身飾錯金銀漫捲雲紋,黃白相間,華繁似錦。

體態笨拙,有憨厚之氣,十分可愛。

裝飾線條圓潤柔和,顯示出穩重溫馴的個性。

這對神獸器表光滑,而且沾有黑色污漬,似乎受到過主人長期的撫摩玩賞。

據考證,它們應是國王跽坐帳內時放置在身旁的扶手,或是專門壓在國王坐席邊角的鎮器。

十五連盞燈

十五連盞銅燈由燈座和七節燈架構成,高82.9厘米、座徑26厘米,重13.85公斤。

燈座和燈架均有插孔和插榫,每節榫口各異,便於安裝。

燈座平面呈圓形,下有等距環立的三隻雙身虎背承托。

虎的頭部向外,口銜圓環,身分左右兩邊而立,尾部挺而上卷,頸和身的後部支撐圓座,平穩有力。

戰國兩漢的連枝形銅燈比較常見,但多數只有樹幹和燈盞,在一盞燈上裝飾這麼多人物和動物,塑造得這樣妙趣橫生,實在是鳳毛麟角。

中山國的出土的金銀銅玉陶等類文物,豪華富麗,工藝精湛,活力迸發,富有遊牧民族的特色,對於研究中山國的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特別是墓中出土的錯金銀器物數量眾多,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中山國高度發達的手工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活在文字里的王國

在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2458個特殊的文字整齊地排列在青銅器上,如長空列陣。戰國中山國曾經消失的歷史畫面,通過鮮活的文字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轟鳴著歷史的迴響。那個神秘王國興衰的慷慨悲歌,正通過...

中山王三器欣賞

戰國時代中山國王所作銅鼎與方壺。一般將其與同出的的嗣王所作圓壺合稱"中山三器",1977年出土於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中。三器均有很長的銘文,記載中山國的歷史,補充了文獻中的缺佚。現存河北省文物研...

神秘的「千乘之國」

光明網01-16 03:24顯示圖片□本報記者楊惠玲/文張曉峰/圖在河北博物院的北門前,有一對通體黝黑、造型奇異的巨大「神獸」,只見它們似獅似虎,但卻身生雙翼,頭部高昂,四肢有力。這是根據戰國中...

秦統一文字之前戰國文字都長什麼樣子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採用李斯建議,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連車輪走的路都統一規格,這就是著名的「車同軌,書同文」。其實春秋戰國在周代金文的基礎上,各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特色的一...

實拍一件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戰國水晶環

2018.3.3 <走進古中山國特展>戰國中山國/中山王墓水晶環/河北博物院藏中山王墓位於平山縣三汲村,出土了大批精美絕倫的珍貴文物。僅中山王一號和六號墓出土文物就達19000餘件,並以大量孤品...

博物奇觀之河北博物院:燕趙大地多豪傑

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周武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

戰國雄風系列——古中山國之王室青銅器

古 中 山 國 之 青 銅 器  中山王及其家族墓出土各類青銅器2880餘件。禮儀用器雄健豪放,生活用具奇巧瑰麗,錯金銀器光彩斑斕,動物造型維妙維肖,顯示出中山國高超的鑄造工藝,散發著濃郁的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