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十三陵只有定陵被挖,清朝皇帝陵卻有一半被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了埋葬著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
倒霉的萬曆皇帝成為唯一一位陵寢遭挖掘的明朝皇帝。
但和明十三陵情況不同的是,清朝皇帝的陵寢卻有一半遭盜挖。
其中,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外,其他全部被盜。
清西陵情況要好很多,只有最後一個葬入的光緒皇帝的崇陵被盜。
明朝要比清朝早一個朝代,為什麼明帝陵基本相安無事,可清帝陵卻被盜挖的這麼嚴重呢?這還要從兩個朝代末期的社會環境說起。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殉國,明朝從此滅亡。
不久之後,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向清軍投降,清軍得以順利入關。
作為一個僅有幾十萬人口的少數民族,清朝統治者知道要想在中原有穩固的統治,必須爭取到漢族人民的認同。
於是,清軍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消滅農民起義軍的旗號,一路南下。
因為在當時大多數漢族百姓眼裡,明朝滅亡是因為「闖賊」謀逆而不是滿清入侵。
為了安撫漢人,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的情緒,清朝統治者下令對埋葬著明朝歷代皇帝的明十三陵進行必要的修繕,還按帝王陵寢的規格派兵保護。
但到了清末時期,環境就完全不同了。
為了能夠順利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孫中山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清朝雖然入主中原二百多年,但在當時許多漢人眼中,依然視他們為入侵者。
當清朝滅亡後,接任的民國政府雖然答應給予清朝皇室優待,但對清帝陵的保護就無從談起了。
1928年,孫殿英帶領手下瘋狂的盜挖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
後來東窗事發,孫殿英竟自辯稱盜墓是為了要革滿清死掉的皇帝的命。
雖然盜墓的理由太牽強,不過孫殿英還是被當時的政府給無罪釋放了。
有了孫殿英先例,後來許多人就對清帝陵虎視眈眈。
之後十幾年的時間裡,康熙、光緒等多位清朝皇帝的陵寢都先後遭盜挖。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後才有了好轉。
此外,明帝陵在地理位置和挖掘難度上,也比清帝陵擁有許多優勢。
明帝陵都處於北京近郊,不但每天都有不少人來來往往,附近還住著大量居民。
而清帝陵位於河北的山溝中,人煙稀少。
盜皇帝墓所許的時間長,動靜大。
盜墓賊選擇後者下手自然要方便許多。
明帝陵的地宮在建造之時就做了充分的防盜措施,想要挖掘難度很大。
萬曆皇帝的定陵挖掘前後共用了兩年時間。
而清帝陵的防盜措施就做的很粗糙了。
以至於那些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只要很短時間內,就能挖通地宮。
因此,從各方面情況來看,明帝陵的相安無事和清帝陵的大規模被盜,都是必然的結果。
為什麼清朝皇陵多被盜挖,而明朝沒有被挖掘
皇家墓地一般建設的都比較顯眼,當政時期還會專門派兵把守,並且中國古代改朝換代之際,多對前代帝王陵寢採取保護政策。那麼為什麼清朝皇陵多被盜挖,而明朝沒有被挖掘呢?小編愚見,分析分析: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中國唯一打開的皇帝陵,挖掘時的天氣有點詭異
明代皇帝的陵墓主要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這裡共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因此也俗稱為明十三陵,這裡是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皇家陵園,也是明帝國的另一個紫禁城,陵園內的建築全部是仿照皇...
歷史上每個王朝的帝陵都被盜過,但唯獨這個王朝的帝陵保存得完整
盜墓作為一種十分可恥的犯罪現象,在中國可謂是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記載,春秋經歷了「禮崩樂壞」之後,厚葬之風盛行,緊隨而來的盜墓行為就更加猖獗了。據記載,東漢末年,大軍閥曹...
什麼仇什麼怨!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明朝歷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所以稱「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從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長陵至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葬入思陵(1645年),前後歷時2...
民國老農貌不驚人,卻悄然盜掘十餘座皇陵,村民聞訊將陪葬墓挖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眾所周知,古人向來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帝王們更是即位後就著手修建自己的墓地,不斷搜羅各式珍寶往裡填充,因此積聚了數量可觀的財物,也就衍生出一批靠此發家的盜...
首座被挖掘考古的皇陵,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
北京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朝皇帝朱棣時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一樣,朱棣在位時就修建了自己的陵寢,隨後明朝的十幾位皇帝都葬入了北京的北部山脈,人們稱為: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