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仇什麼怨!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歷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所以稱「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從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長陵至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葬入思陵(1645年),前後歷時230多年,共有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個妃子以及2名太監。

明十三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墓最多的一處帝陵建築群。

可是,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把萬曆皇帝的定陵給挖了呢?

最早提出挖掘古代皇陵計劃的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等一批相當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也力主挖掘。

挖掘計劃於1956年春開始,原本是打算先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給挖了,但對長陵的調查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

於是,考古隊最後決定先拿的定陵來練練手。

因此,選擇挖掘定陵實屬偶然,倒霉的萬曆皇帝,在死去幾百年之後,卻成為明代唯一一個被挖墳掘墓的帝王。

定陵的挖掘工作從1956年5月開始,到1958年7月底基本結束。

雖然期間過程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完成了挖掘。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

內無梁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

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

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

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

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金器數百件,其中尤以皇帝皇后的金冠、鳳冠最為珍貴;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更是精美絕倫。

定陵被打開後,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屍體都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

可嘆的是,這三具帝王皇后的屍體竟然在「文革」中,被紅衛兵以打倒封建帝王和牛鬼蛇神的名義點火燒的粉碎。

萬曆皇帝怎麼也想不到,在幾百年之後,自己竟然會被一群毫不相干的人,挫骨揚灰。

皇帝皇后三口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

但卻在定陵挖掘不久之後,被當時一群無知人員當成廢棄材料,拋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據傳,這些珍貴的木頭被扔到山下之後,都被當地的村民當做好東西留了起來,有的做成了自己的棺材、有的加工成了衣櫃。

但是,撿到這些木頭的村民,最後死因都非常離奇。

最為可惜的是,定陵挖掘出的許多文物都因當時技術條件和知識水平的不足,保護不到位,以至於造成了永久性的毀壞。

有了定陵挖掘的教訓,國家後來出台了「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寢」的規定。

萬曆皇帝在死後幾百年,以被挖墳掘墓,挫骨揚灰的代價,終於換來了其他帝王陵寢的長治久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唯一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十三陵,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陵區,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

秦始皇墓為什麼不挖,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

上世紀50年代,也就是解放後不久,我國文化界大佬郭沫若和吳晗等人打報告請求發掘明十三陵,最初的計劃是發掘朱元璋的兒子、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長陵。儘管發掘計劃遭到了夏鼐等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最終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