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被挖掘考古的皇陵,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京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朝皇帝朱棣時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一樣,朱棣在位時就修建了自己的陵寢,隨後明朝的十幾位皇帝都葬入了北京的北部山脈,人們稱為:明十三陵。
一直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葬入後,前後一共修建了200多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位妃子。
十三陵中,每座陵墓都修建著城牆和高達的宮殿,宮殿格局都是仿照紫禁城修建。
總占地面積120多平方公里。
上世紀50年代,明朝歷史學家吳晗申請了發掘明十三陵的計劃,經同意後,考古隊在十三陵進行了考古發掘。
起初,吳晗的計劃中發掘目標是十三陵中國規模最大的長陵,即明朱棣皇帝的墓葬。
可發掘工作很不順利,由於沒有帝陵的發掘經驗,幾周下來,都沒有任何進展。
無奈之下,考古隊放棄了對長陵的發掘,選擇規模小一點的陵墓進行嘗試,最終,考古隊選擇了十三陵中的定陵,即明萬曆皇帝的墓葬。
定陵成為十三陵中唯一被考古發掘的墓葬,也成為國內首座被主動發掘的帝陵。
萬曆皇帝,朱翊鈞,很傳奇的一位皇帝,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也是活的最瀟洒的皇帝,曾打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28年不上朝的先例。
萬曆在位期間,曾一度很有作為,文治武功皆不輸於祖輩,也曾一度沉迷於後宮,不理朝政。
總體來說萬曆是一位既有作為,又很墮落的皇帝。
1956年9月,經過艱苦的工作,考古隊終於發現了定陵的金剛牆,之後考古隊停止了考古工作,因為傳說帝陵中都有暗器、毒霧等防盜機關,再做好各種安全工作後,考古隊才小心的打開了金剛牆,這時考古隊看到了漢白玉石打造的地宮大門,但是大門從裡面被巨大的條石頂住,再費了一番周折之後,考古隊終於打開了墓室的大門,黑漆漆地宮終於展現了出來。
進入地宮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原始的帝陵。
各種擺設、陪葬品擺放在原處,大多是萬曆皇帝的生前用品,整座墓室還保持著下葬時的樣子。
考古工作結束後,據統計總共出土的珍貴文物達3000多件,除了金銀玉器之外,精美的青花瓷就出土了幾十個。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訂閱,觀看定陵考古視屏。
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
挖掘明十三陵時發生的詭異事件,怪事接連不斷,至今仍舊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月中期,為體味開通十三陵的機密,也為了滿足獵奇心,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和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發掘十三陵,可專家破耗了一年才翻開了定陵後便不敢繼續發掘,緣故緣由很複雜,但...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國家為何明令禁止發掘帝王陵寢?只因與明代這座皇陵有莫大關聯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著厚葬的習俗,無論是殷商時期的貴族墓葬,還是晚清時期的帝王陵寢,都有著大量的奇珍異寶隨同墓主人一同被埋入地宮。這些陪葬物品內容豐富,世所罕見,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正...
明十三陵挖掘以後發生的怪異事件,邪氣重重,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歷史上著名的明十三陵中有一座建國以來首座有計劃進行發掘的帝王陵墓——定陵地宮,占地1196平方米,它完全用青石砌制而成,共有七座足足四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而且它沒有梁架,只有石為拱卷,共有文物30...
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死後幾百年陵墓被人當做練手對象挖開了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整個明朝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萬曆可能是明成祖朱棣的忠實粉絲,就連陵墓,也要修的和朱棣的長陵一般模樣。當然,為了表示對朱棣的崇敬之前,規模上是要小很多的。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郭沫若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中國有一座帝陵,險些被考古挖掘,因找不到地宮入口而逃過一劫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因此後人稱他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等。他早年受封為燕王,曾多次率軍北征,戰功赫赫,在北方軍隊里有著很高的影響。他同時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文武雙全...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令中國考古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中國有一座帝陵,竟遭受無妄之災,被挖掘後遭受巨大損失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至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皇帝駕崩,年僅10歲的萬曆皇帝繼位,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在位之...
十三陵中那麼多黃帝陵 為何要先開啟定陵呢?原來藏著這個秘密!
萬曆皇帝定陵的挖掘工作可以說是考古史上的一次典型重大失誤。這次的挖掘工作與兩個人有著重要的關係,第一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專家吳晗先生(當年也是北京市的副市長)另一個就是時任中科院院長、著名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