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發現一個「怪包」,造型獨特,其用途有不少的謎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西北,自古以來就是對外交流的門戶,「絲綢之路」貫穿而過,帶來貿易繁榮的同時,也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所以,在歷次的考古發現中,西北地區也經常會出現很多讓學界震驚的發現,比如在2005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座漢墓,並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絲綢製品,但它是什麼,有什麼用,專家們卻至今不解。

您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下面就讓小編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漢墓發現於西北重鎮——甘肅武威。

武威是「絲綢之路」上的要衝,兩千多年前,因漢武帝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得名。

在武威西南15公里的地方,就是綿延千里的祁連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考古專家們在祁連山下的幾處雜草叢生的河岸,陸續發現了幾處漢墓;在隨後幾年,又發現了大量的漢代墓葬群,僅就1955年和1959年的兩次發掘,就清理了37座古墓,出土了1000多件的珍貴文物,像是漢簡、木雕,陶俑石器等等。

很快,這片漢墓群就被當地政府嚴密地保護起來,稱之為「磨嘴子漢墓群」。

這一發現,當時震驚了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在1999年時候,甘肅省政府接受日本考古專家的援助(學術無國界),聯合修復並發掘「磨嘴子漢墓群」這座地下文物寶庫。

2003年,中日聯合專家小組便開始了新一輪的發掘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幾處新的漢墓中又發現了大量的壁畫,對早期的漢代繪畫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終於,在2005年,專家們又有了驚人的發現,而這一發現也帶來了一個難解之謎。

這次發現,源於一場大雨。

由於受到雨水的浸泡,墓葬群的一處土墩發生坍塌,經現場工作人員的搶救,發掘出一具棺木。

當考古專家們打開棺木的時候,都驚呆了,棺木裡面竟然有一批保存完好的絲綢織品,不但做工精良,而且還配有華麗的紋飾,想必這就是曾經暢銷於歐洲的中國精品絲綢吧!

隨後,專家們又發現了一件紅褐色的「絲綢布袋」,它保存相對完好,並且兩頭系有繩子;布袋有多層,長約30厘米,寬約7厘米,繩長20厘米左右。

這種造型的「絲綢布袋」在以往的漢墓中從未發現過,因此這件「絲綢布袋」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成了專家們疑惑不解的問題,翻遍了古籍資料,也找不到半點的蛛絲馬跡。

有專家推測是一種貼身「背包」,用於隨身攜帶一些生活用品;

還有專家推測是一種「口罩」,在外出的候途中抵擋風沙,畢竟在西北地區風沙頻發;

甚至還有專家大膽的推測,這是古代的女性用品等等。

雖然眾說紛紜,但大都有些牽連,經不起深入的推敲,所以這件「絲綢布袋」之謎,直到現在,專家們也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結論。

那麼,聰明的讀者,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看來古人的「腦洞」真大,大到做出的東西讓我們現在都無法理解。

目前,「磨嘴子漢墓群」的發掘工作也一直都在進行,不知道後面還會有什麼驚奇的發現,也許隨著後續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這件「絲綢布袋」的作用也會水落石出,說不定到時候又會讓我們連聲驚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00年時發掘的寧夏中寧龍坑漢墓群

龍坑,全稱叫「龍坑溝」,人們習慣上將古城子至茶坊廟的這段溝道簡稱為龍坑。龍坑溝是明代以前為了分流清水河的洪峰而開挖的一條人工河道。它自風塘溝的北端築壩,開口向西北方向引流,途經白土梁,古城子南...

賈汪一工地發現近百座漢墓

本報訊(記者劉蘇)為配合賈汪境內一大型工地建設,徐州博物館從今年4月份起,對該工地範圍內的三處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這三處墓葬群位於310國道北側、賈汪鎮泉河村與官莊村北側的山麓及兩山之間...

瀘州挖出漢墓 棺壁畫似「伏羲女媧圖」

施工隊挖掘山坡過程中,一鏟下去居然出現了一個山洞,一座古墓就此重見天日。6月8日,瀘州龍馬潭區雙加鎮港城大道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座古墓,現場村民發現多具骸骨,施工方立即停工並報警。6月13日,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