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千年國寶見日之光背後玄機近期揭秘,其實清代科學家早就看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銅鏡在過去是一種很常見的青銅器,古人以極高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術,將最初的只能隱約照出人影的銅鏡變得光影可鑑,變成民間愛美之人案頭常見的生活器具。

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種罕見的西漢銅鏡,卻因其獨特和稀少被奉為國寶。

西漢「見日之光」銅鏡

這就是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古墓出土的「見日之光」銅鏡。

它直徑7.4厘米,凈重約50克。

這件銅鏡外表與普通銅鏡無異。

但若以陽光照射,或者平行光照射後,反射投影到牆壁,牆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銅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好像光線透過了銅鏡,把背面圖案、銘文映在牆壁上。

所以又被稱為透光鏡。

又因在銅鏡背面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為「見日之光」透光鏡。

古人將這種具有幻術般效應的「透光鏡」視為神物。

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失傳了。

這枚出土的銅鏡現在作為國寶存放在上海博物館。

不過現在因為其背後原理被揭露,因此誕生了不少做舊的仿品。

「見日之光」透光鏡從此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被外國人稱為「魔鏡」。

一千多年來,這種神奇的現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學者試圖揭開古鏡之謎,但是沒有人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人真正複製出與西漢透光銅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

直到最近20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終於解開了謎團。

原來,這個銅鏡經過特殊處理,在有銘文和圖案處經非常厚,無銘文處比較薄。

因為厚薄不均勻,造成銅鏡產生鑄造應力,並且在磨鏡時發生彈性變形,所以厚處曲率小,薄處曲率大。

厚薄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無法察覺。

曲率的差異與紋飾相對應,當光線照射到鏡面時,曲率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較分散,投影就較暗;曲率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較集中,投影就比較亮。

所以,我們能從反射圖像中看到有較亮的字跡花紋顯現出來。

而從表面看來,銅鏡好像真的能「透光」。

其實清代著名科學家鄭復光早在200年前就看透了這個銅鏡的背後玄機,在他的書著《鏡鏡詅痴》(一部有關光學原理的經典著作)中就有對西漢見日之光銅鏡的原理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而且與現代科研工作者的結論不謀而合。

看來古人的智慧真的是非常的強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漢黑科技——透光鏡

大漢王朝綿延四百年,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一個時代。大漢王朝征伐四夷,開疆拓土,依靠的是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王莽的遊標卡尺、中山靖王的長信宮燈、記里鼓車等黑科技盡人皆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另一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