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作家蔡駿其實很文藝 懸疑新作探討集體記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我就是很文藝啊。

」蔡駿說。

懸疑和文藝結合在歐美小說中已經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作為蔡駿第一部遊戲幻想推理小說《宛如昨日:生存遊戲》在他看來也完全可以做到。

視頻|蔡駿談首部遊戲幻想推理小說《宛如昨日》

我們漸漸長大,童年的樣子變得越來越模糊。

當我們遇到煩心事,焦躁不安的時候,有沒有脫口而出:「回到小時候,那該有多好」?如果有一種設備,戴上它,可以回到記憶中的任何一天,甚至連溫度、氣味、觸感都被如實還原,你可願意嘗試?

在懸疑作家蔡駿的新作《宛如昨日:生存遊戲》中就引入了這樣一種遊戲設備。

蔡駿說:「設備產生的原因就是關於我們找尋記憶, 因為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其實很多很可貴的記憶被我們慢慢的忘記。

這是個人記憶,還有就是集體記憶。

《宛如昨日》中的遊戲部分

遊戲功能:尋找記憶

《宛如昨日:生存遊戲》是蔡駿第一部遊戲幻想推理小說。

2015年,蔡駿創作了短篇《宛如昨日的一夜》,作為科幻小說2016年初發表在了《科幻世界》雜誌上。

在這篇小說里涉及到的科幻設備,在蔡駿看來具有很強的延展性,因此他決定將人物的命運擴大,在2016年三月完成了長篇小說。

但這還不是今天我們看到這部《宛如昨日》。

「我覺得還要加入強烈的懸疑的案件的元素,」蔡駿說:「我就把我之前構想過的、可能幾年前就有構思過的但一直沒寫的一個罪案故事,和現在的這個科幻的VR故事結合在一起。

書中的這個VR遊戲就叫做「宛如昨日」,這難免讓人聯想到「三體遊戲」。

對此,蔡駿表示,遊戲的功能是一樣的,這個遊戲在書中不僅幫助破案,而且還幫助尋找記憶、尋找自我。

「當然,現在的VR只能說是體驗,而在小說里則是非常成熟的技術。

通過VR,寫作方式、表現空間也有了拓寬, 視角超出了第一、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

很多藝術家都在以遊戲作為媒介,探討人類的多重身份問題。

而蔡駿在小說中通過遊戲強調的卻是身份的認同。

「遊戲幫助我們回憶起自己,回憶起自己失落的記憶。

」蔡駿說:「個人記憶,也是集體記憶,集體記憶里一定有大量的社會背景。

《宛如昨日》尾聲節選

罪案故事:來源真實

在蔡駿的懸疑小說中,經常會出現一條「南明路」。

由於蔡駿是上海人,很多讀者會誤以為是不是上海就有這麼一條路。

蔡駿笑說:「這完全是虛構的 ,因為以前小說出現過,所以在這裡沿用了。

我刻意避開了上海元素,因為覺得這個 故事適合全中國, 所以淡化了這樣的元素 。

《宛如昨日》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紅頭髮的十八歲女孩,看上去是個壞女孩,其實不是。

她在高考前夕得了腦癌, 所以她就沒有參加高考,退學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她性格特別地叛逆,極其有個性。

她要找到真兇為老師復仇,然後又要為自己而救贖,因為這個秘密跟她的身世有關 。

「這是兩代人的故事。

整個案件根源就能看出社會變化和當下的社會話題。

」蔡駿說:「案件確實是從真實案例來的,但它具有普遍性,並不是個案,是 必然會發生的問題。

《宛如昨日》開篇

懸疑小說:亦可文藝

《宛如昨日》這個書名看起來似乎和懸疑罪案搭不上邊。

而在採訪中,蔡駿也一直在提及「集體記憶」、「自我救贖」的話題。

「其實,我就是很文藝啊。

」蔡駿說:「而且關於記憶的這個主題,我覺得本身就是很文藝,我們的記憶、我們的細節、我們的情感、我們的青春……這些都是一個很文藝的主題。

懸疑和文藝結合在歐美小說中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我覺得《宛如昨日》也完全可以做到。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呂心泉 編輯:余寒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丹麥警官寫出親切的北京故事

一批中外偵探小說引發讀者興趣□本報記者 黃鎣中國懸疑小說暢銷紀錄創造者的新作有真實案例為藍本、丹麥警官寫北京故事……偵探推理小說一直不乏讀者,近日一批探案新作引發了讀者的濃厚興趣。蔡駿還原「宛如...

蔡駿:虛擬遊戲入小說,VR元素拓空間

在一系列短篇小說寫作後,上海作家蔡駿時隔兩年捧出了長篇新作《宛如昨日:生存遊戲》。出版方將這部作品定義為「遊戲幻想推理小說」,對蔡駿來說,這是他16年懸疑小說寫作中又一次求新求變——把虛擬遊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