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類型文學為什麼寫不好中國故事?|專題訪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ID:iwenxuebao

『 文學 點亮生活 』

蔡駿:類型文學為什麼寫不好中國故事?

我們的類型小說對社會現實的關懷性還是有所欠缺,往往寫得好中國的故事,卻寫不好中國故事,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和我的中國故事

專題訪談

■ 本報記者 鄭周明

談到中國懸疑文學寫作,許多讀者首先會想到的是上海作家蔡駿,因為此,他身上聚集了諸多讚譽和批評,而這一切,都被他視為是對自己的鼓勵和對當下懸疑寫作生態的反思。

今年由他發起的世界華語懸疑大賽便是他推動懸疑寫作的一個舉動,在國內類型寫作本就偏弱的背景下,懸疑寫作要想獲得更大的突破和形成力量,自然需要更多像蔡駿這樣的新作者出現,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賽能為懸疑寫作製造產業化的格局。

多年來,蔡駿始終在探索懸疑寫作的更多可能性,從早期的驚悚懸疑到心理懸疑,再到現實題材的關懷介入,乃至與其他類型兼容,他在不同場合都說起自己對未來寫作的「雄心壯志」,他希望懸疑寫作能產生偉大的作品,與世界同行站在一個水平位置上。

今年12月即將推出的新作《宛如昨日》是一個從科幻角度引發的懸疑故事,備受讀者期待。

正如他所說,不放棄與保持好奇心是他不斷產生新作並且推進思考的原因,「類型小說缺乏對社會現實關懷,往往寫得好中國的故事,卻寫不好中國故事」,這不妨看作是他對自己和同行的誠意提醒。

蔡駿

Q

許多人提到類型文學,就會判定這個作家很會講故事,很懂寫作技巧,然後忽略作品的更多變化和表達,我覺得對你來說也存在這種誤解和被低估,並且持續了許多年。

蔡駿:可能存在吧,但最終作家要靠作品說話。

但有的作品,如果被打上太過濃重的標籤,可能其也不太容易被其他領域的作家或評論家看到。

反過來也是的,有的純文學作家的作品,其故事性和敘述技巧是非常強的,但因為是在純文學領域傳播,也可能不為市場大眾所知。

Q

你的讀者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學生群體,他們的閱讀趣味可能要求你快速提供感官刺激強烈的驚悚懸疑故事,我注意到當他們年長之後會反過來不滿足於你的作品,而近幾年你的作品風格其實也有很大變化和進步,這其間的閱讀市場反饋會讓你如何調整自己?

蔡駿:我首先還是滿足於自己內心的創作慾望,每個讀者都在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喜歡這樣或那樣的作品,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少年時候讀金庸,長大後再反過來讀的少之又少。

不同的風格與類型,以及不同的閱讀層次,總會有不同的讀者存在,每一片都可能是茫茫的藍海,我覺得這片藍海之大,我還遠遠沒有深入進去呢。

讀者期待類型文學出現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史蒂芬·金這樣的經典作家作品

Q

國內提到懸疑類作家,多半都會提到你,作為標杆性的類型作家,有許多喜歡你的讀者自然也有批評的聲音,也是因為對這個類型期待有更好的作品出來,在你眼中,國內的懸疑類寫作生態存在什麼問題?

蔡駿:如果說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我們現在的類型創作可能過於浮躁,過於把目標集中在影視化的變現,而往往忽略文本自身的價值,成為影視作品的附庸。

這些問題,需要有更多更強大的作家和作品出現,在讀者層面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Q

好的類型小說和嚴肅小說其實並沒有雲泥之別,比如偵探類懸疑類的作家國外有愛倫·坡、阿加莎·克里斯蒂、史蒂芬·金等大作家堪稱經典,你認為對於懸疑這個類型來說,中外真正的差距和差異在哪裡?

蔡駿:國內的懸疑類型寫作跟歐美日本相比,當然還處於幼稚期與成長期,但是我相信我們的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即便是按照歐美的標準,中國的懸疑小說依然有自己的特色,也會形成中國的風格。

我覺得主要的差距在於創作底蘊還不足,畢竟國外有那麼多年的積澱和傳承,而國內往往要麼是模仿,要麼是自創一格,當然所有偉大的作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創作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類型小說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懷性還是有所欠缺,往往寫得好中國的故事,卻寫不好中國故事,我覺得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Q

許多類型文學是沉溺於架空的,自然忽視了現實其實有太多素材可以充實自己,比如你多次在小說里寫到平凡青年的愛情理想、底層生存困境、保持希望和奮鬥等品質等等,在近作《最漫長的那一夜》系列裡,你也更多引入了歷史問題、社會心理、貧富問題等話題,當下時代的種種現實是有助於拓展懸疑寫作的廣度和深度的。

蔡駿:當然是這樣。

我舉個例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社會劇烈變遷的時候,就出現了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等為代表的社會派推理小說,這極大地拓寬了日本推理小說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八十年代引進中國的諸多日本電影《人證》《砂器》等等。

而當今的中國,可能比那個時代的日本有過之而無及,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大時代,而不是小時代,在這個大時代里,通過懸疑文學這個類型,可能更容易表現出當下中國社會光怪陸離的本質。

Q

你現在在作品裡聚焦了越來越多的現實困境,從過去的拆遷、春運、交通頑疾到如今的社交網絡、霧霾問題、VR虛擬等等,它們製造了中國的當下日常,也刻畫了現代化的內在矛盾,這裡面顯然也看得出你將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日常思考放入其中的嘗試。

蔡駿:可能以前寫小說,更容易通過想像力去寫一些個人經驗之外的故事。

但是,現在發覺個人經驗或者說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可能寫出來的力度和深度會更加強大。

這大概也是一個作家漸漸成熟的表現。

比如史蒂芬·金的作品,其實有很多能看出他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在緬因州生活的體驗。

蔡駿作品頻頻被改編成影視、話劇

Q

我知道你的《詛咒》系列、《荒村公寓》系列等作品都譯介到了海外,類型文學在講故事優勢和全球性話題背景下是否更順暢收穫國外讀者市場?

蔡駿:目前我翻譯到國外的作品的主流語言有英語、法語和俄語。

亞洲語言有韓語、泰語和越南語。

我確實覺得,中國的類型文學更容易在國外獲得傳播,因為純文學可能更講究中國文化與中國時代背景的特殊屬性,使其與歐美大眾讀者產生一定距離(個別小眾關注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讀者可能除外),而類型文學可以輕易地跨越這些文化鴻溝,尤其是面對青少年的作品。

因為當下的全球化與網際網路消費的同質化,使得一個在紐約生活的年輕人每天所接觸的事物跟一個上海年輕人相差無幾,這將拉近不同語種的文化距離,而講一個好故事則是全世界通行的硬道理。

Q

下個月將要面世的新作《宛如昨日》據稱是個科幻與懸疑結合的故事,它是否會繼續延續現在你對現實、歷史的一些觀察和反思?

蔡駿:新書《宛如昨日》即將出版,這仍然是一個犯罪懸疑故事,但書名來自我設計的一套科幻VR設備,能讓你發現過去整個人生記憶中的所有細節。

這部作品裡,我把關注點放到了十八歲的女主人公身上,讓她負擔巨大的使命和壓力,主題是關於對過去罪惡的救贖。

中國社會過去三十年來的高速發展,不可避免留下了很多慘痛的傷疤,有些傷疤至今仍然在影響甚至傷害著我們每一個人,而這部作品就是在用過主人公們的努力與犧牲,揭示這些傷疤並且努力地替我們的上一代人「贖罪」。

我們已推出2017文學周曆2017報紙訂閱服務

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饑荒|文學期刊的倒掉

『在文學已死的年代,沒有收穫,只有饑荒。』1 - 曖昧的雜誌立場如今重述俄羅斯文學史,我們已經習慣了把目光投注在其中某幾顆巨星之上,比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或者屠格涅夫。這顯然...

寫作是件細水長流的事——蘇蘭朵訪談錄

訪問者:安殿榮,女,滿族,1981年生於遼寧北鎮,現為中國作協機關團委副書記,《民族文學》雜誌社漢文版編輯。受訪者:蘇蘭朵,女,滿族,1971年出生於吉林松原,1993年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中文系...

中國的懸疑小說家是很幸福的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8月21日,作家蔡駿攜最新中短篇小說《最漫長的那一夜·第二季》來到南國書香節與讀者見面交流。蔡駿是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懸疑小說家之一。《最漫長的那一夜》曾於去年出版第一冊,兩冊...

懸疑小說從玄想轉向關注現實和歷史

2015新年的書市中,懸疑小說像往年一樣占據了暢銷類小說一大江山,除了老牌懸疑係列,如蔡駿《偷窺一百二十天》、何馬《x密碼》、雷米《心理罪》等繼續發力之外,懸疑小說的新興力量也開始嶄露頭角,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