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故事:偏僻山谷中的戰國墓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一期「絲路故事」我們說起了李倕墓的秘密,這一期我們繼續西行,去看看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一處偏僻山谷中的「戰國墓地」。

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展的「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科技成果展」堪稱一次「絲綢之路」的考古大檢閱,陝西西安唐代李倕墓、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敦煌320 窟、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哈薩克斯坦伊塞克金人墓等都在展覽中亮相。

這一次的「戰國墓地」考古發掘成果也在這一展覽中展出。

豪華馬車

一走進「古道新知」展覽的大廳,誰都會被眼前的兩架馬車所吸引。

它們是依據甘肅一處戰國墓地里的馬車復原的,製作得無比精良。

復原馬車的車廂側板

在左側展櫃,還有更令人驚奇的發現。

馬家源墓地出土的馬車車廂側板

沒錯,它們是馬車的同一個部件,前者依據後者而復原。

那麼,是誰擁有這麼豪華的馬車呢?有關這個墓地,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把視線投向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木河鄉的一處偏僻山谷中。

盜墓事件!?

一層又一層的梯田修築在被當地人俗稱的「塬」上,村民每天就在那裡種地,生活很是安靜、祥和。

然而從2003年春夏之際開始,一陣陣放炮的爆炸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安寧。

加上夜間的汽車、摩托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村裡人感到了不對頭。

於是,村裡組織人到塬上去查看,在一片被稱為「馬家塬」的麥地里,村民們發現了可疑的現象:電線、雷管、盜洞……這是盜墓團伙在作案!

然而,儘管木河鄉派出所多次進行蹲守,也抓住了幾個盜墓賊,卻沒有繳獲贓物,甚至就連當地是否有墓葬,民警們也無法進行判斷。

直到2006年7月,縣公安局在行動中,抓獲了幾名盜墓犯罪分子並繳獲一批文物後,情況才發生了改變。

這一年8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甘肅省文物局委派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馬家塬上被盜掘過的三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從此,馬家塬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開始聲名遠揚。

考古發現

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號和三號墓葬內,發現了隨葬車乘各五輛,檔次最高、裝飾最豪華的一輛車在墓室內,飾以錨金銀的鐵條和鐵牌飾,在車的側板上有用金、青銅製作的虎和大角羊等動物圖案作為裝飾品。

虎形金車輿飾

墓道內的車輛的製作和排列相似,均由東向西排列,

第一輛車的車輪為銅花所包,非常豪華;

第二輛車的整體外邊為漆制,並繪有圖案,車廂為皮條編制而成,車輻條也為漆制,車輪輪徑1.6米,前擋板兩面均為彩繪的漆,並有饕餮圖案,車軸亦為彩繪漆制,在車的後側發現有較大銅鈴;

第三輛車是漆制,與第二輛車相似;

第四輛車為純木製車。

馬家源墓地出土的馬車車廂側板

一次性出土這麼多富麗堂皇、美奐絕倫的車乘,不僅是在甘肅首次發現,在國內也極為罕見。

這些車乘為中國古代車輿的研究及復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不僅如此,發掘過程中,還出土了大批金、銀、銅、鐵、骨、陶等殉葬器物,此外還有綠松石、瑪瑙和玻璃等物品。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馬家塬部分墓葬應該是屬於某位西戎王的王族墓地。

十六號墓的墓主人,經初步鑑定為年約40 歲的男性,頸部散落大量也許來自冠飾或髮飾的金箔件,頭頂有圓形金帽飾,戴金耳環,頸部佩金、銀半環形項飾各一,以及綠松石、瑪瑙、金飾件串成的項鍊一條,右臂有金臂釧,腰部有飾金帶飾的腰帶三條及帶鉤,足底有銀質鞋底一雙,腿部散布大量銅十字節約形銅管和銅鈴,身體周圍和上部發現大量規律排列的漢藍和漢紫珠飾,推測可能為墓主身著服飾上的裝飾。

這種注重身體和服飾裝飾的現象,是公元前10世紀以來廣袤歐亞草原文化帶的共同文化傳統。

發掘現場

下圖是考古發掘現場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文物在出土時的位置,也能看出「盛裝戎王」的奢華。

多圖預警!

接下來為大家展示發掘出的部分精美文物:

蜻蜓眼,內為陶瓷芯

項飾

左為貼金漆筒,右為銅敦

金帶鉤

金腰帶

金臂釧

銅錯金嵌綠松石鉤

在古史資料幾乎被研究窮盡了的今天,遙想金戈鐵馬的戰國時代,人們希望有新的考古發現以期得到更多的答案。

馬家塬的考古不僅震驚了中國考古界,也一再刷新著人們對先秦民族史的認識。

考古專家們發現,那些出土的文物中含有大量西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也含有不少秦文化特色。

張家川曾是秦人居住地,且秦人建國過程中曾與西戎戰爭不斷,因此,墓葬出土遺物既有秦文化的因素,又有濃郁的西戎人的文化特點。

馬家塬的考古將為人們揭開「戎人」的神秘面紗,也為研究秦和戎的關係,北方、西亞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國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術、古代科技史提供重要的資料。

此次在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的「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科技成果展」上,展出了兩輛馬家塬出土車輿復原件和一組車輿飾件。

儘管彰顯墓主等級和身份的隨葬車輿並不具實用性,但其華奐裝飾直接映射出東西方多元文化因素在此地的交流滲透,也正好呼應了「絲綢之路」的價值。

作者:顧小白

編輯: 葉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家塬遺址:西戎文化的隱形血脈

馬家塬遺址位於張家川縣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距縣城17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米,海拔1874米。遺址所處地形較為特殊,它北依馬家塬山樑,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緩,兩邊...

2016年秦文化考古大事記

湖北棗陽郭家廟墓曾國墓地再出重大考古發現郭家廟墓地隸屬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一、二組,坐落在漢水支流滾河北岸。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積以東周時期墓葬為主,也有戰國晚期、明清時期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