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呼籲:以「海洋」思維研究文化與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為會議現場。
曾潔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7日電 (曾潔)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研究機構的30餘位考古學家12月7日在濟南召開的「一帶一路」與山東研討會上,呼籲中國考古學界加強水下考古,關注海洋文化研究,以「海洋」思維研究文化與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主任趙志軍認為,在以農耕經濟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下,以往中國考古學界對海洋文化和海陸傳播研究重視不夠,未來應以「海洋」思維去研究文化與文物,「小麥如何傳入中國」「南島語族的起源究竟在哪裡」等問題或有望找到新的答案。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考古學界應加強海洋文化研究,趙志軍提出,目前海洋文化研究面臨兩方面難題,一是由於全新世的海平面上升導致缺乏沿海地區考古遺址相關資料,二是海洋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大多數是跨國度的,需要國際合作研究。
「學問是時代的學問,應與當今世界的發展聯繫在一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現在考古學界應用「一帶一路」思維去回看過去已經發掘的考古成果,把原有資料和現有資料進行有效整合。
白雲翔認為,探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需要水下考古,更應該「水陸並進」,因為「絲路」帶來的跨地域交流所產生的大量文化最終在陸地沉澱。
此間,多位專家還就山東與「一帶一路」的關係進行深入討論。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方輝說,從山東已發掘的歷史遺存來看,古代齊國出土的綠松石桃型耳墜、金銀器等文物,明顯具有中亞、西亞風格,說明山東尤其是古代齊地已與波斯等絲路沿線國家產生文化貿易交流。
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產業系講師陳杰說,對於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而言,山東不是局外之地。
從通道研究看,山東位於海、陸「絲路」的中點,連接洛陽、西安與登州等港口;從貨源研究看,古代山東地區尤其是濟水等交通幹道沿線盛產絲綢,任城國(今濟寧一帶)、魯梁(今山東、河南一帶)等地均是紅緹等優質絲綢的產地,部分有文獻記載。
他建議,山東對出土尚存的絲綢文物進行更細緻的分析,以「絲綢」為切入點,追溯山東與「一帶一路」的淵源。
據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周曉波介紹,為增強水下和海洋考古力量,山東現已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開展了大運河濟寧段、南陽湖湖中運道、威海灣近現代沉船、昌邑元代沉船遺址發掘等項目。
山東還與國家文物局共同在青島投建國家級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由青島投資並負責建設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海基地。
(完)
從中國文明化歷程研究看國家起源的若干理論問題
摘 要:「古史辨」運動興起後,為找到自己真正的古史,學界開啟了從考古學上探索中國文明化的歷程。由酋邦,到王國,再到帝國,構成了古代中國從文明、國家的起源、形成、發展到衰亡的全過程。回顧這一過程,...
岳石文化與平度—連載2.1
岳石文化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考古的重要發現,按照國際慣例,以首次發現的遺址所在地的小地名--山東平度東嶽石(村)命名。岳石文化是山東省境內繼「龍山文化」(1930年在章丘龍山發現)、「大汶口文...
中外30多家博物館成立「一帶一路」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
新華社西安5月14日專電(記者馮國)日前,中外30多家博物館在古城西安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並簽署了多項文物保護、文化交流的雙邊、多邊合作協議,希望有更多的博物館加入到旨在推動...
促進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
為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使之更好地為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2月13—18日,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滬召開,主題為「...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國際視野 開放胸襟 文化合作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舉行 5月21—23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海內外近400位考古界的專家學者...
促進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
為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使之更好地為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2月13—18日,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滬召開,主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