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宮宮署遺址現「印度神柱」 見證古時中西文化交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越國宮苑想像復原圖。

印度巴賈石窟第12窟,窟內列柱為素麵八角形柱。

與南越王宮遺址中所見八角柱風格相近。

南越王宮遺址出土的南越國陶鳩。

南越王宮遺址出土的空心磚熊飾。

2009年南漢二號宮殿遺址出土的用於鋪砌庭院地面的蝴蝶紋方磚,圖案精美。

廣州文化大觀園

大洋網訊 昔日廣州南越王宮有多大?一截「千年古道」縱列於廣州北京路,展示著這座古城的曾經輝煌。

在「千年古道」附近建起的南越王宮博物館,則向世人闡釋著這座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城曾經的模樣。

從1953年廣州開展大規模田野考古工作至今的64年間,尤其是1995年以來,涉及南越王宮遺址的考古發現,屢次刷新人們對廣州城市發展的認知。

「2000多年前最先在今天廣州北京路位置建起的南越國宮署,一些建築材料和建築風格,與西方的古建築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成為早期中國和西方文化技術交流的重要物證。

南越王宮的建築布局,應該有點類似漢長安城的格局,約占南越國都城三分之一;之後1000年在同樣位置建起的南漢宮殿,則是參仿唐長安城。

」昨日,參與過1988年廣州新大新工地南越國宮殿走道、1995年南越國宮苑大型石構水池、2000年南越國大型木構水閘等多處遺址發掘的考古學專家、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接受廣州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講述了他對南越王宮研究的最新成果。

全洪分析:「南越國宮苑石構大水池的發掘和遺址出土的遺物進一步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當時南越國與海外的交流除了物質貿易外,還有更高層次的文化技術方面的交流。

南越王宮面積占據都城三分之一

「今日的南越王宮博物館位置,僅占據昔日南越王宮的東部,事實上,當年南越王宮真正的主殿至今並未找到。

」全洪說,「儘管如此,但考古線索如今已經大致可以推斷南越王宮宮署四至範圍。

昔日的南越國都城究竟有多大?全洪指出,儘管文獻缺少記載,但考古成果已有所體現。

南越國都城番禺地處珠江三角洲要衝,北靠高山,南臨大海,珠江沿城南而過,地理位置優越。

考古發掘顯示,南越國都城的主體東起廣州的舊倉巷,西至吉祥路,北界越華路,南達惠福路,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約40萬平方米。

全洪展示了相關考古證據。

2006年,南越國宮署遺址北面發現一段用較純的紅黃土夯築而成的城牆,基坑寬約4米,殘存最高達1米多,被認定為南越王宮的北宮牆。

2000年春,在廣州西湖路南側光明廣場工地,清理出一段南越國時期的木構水閘遺址,確定了番禺城的一個坐標。

南越水閘廢棄之後,東漢時期在閘口南處築有8米寬、東西走向的夯土基礎。

古代城市水閘一般建於城牆之下,因此這裡應當是番禺城西南角;2011年,在中山四路鴻暉大廈工地發掘出漢、晉、南朝城牆的東南角台遺址,幾處城牆遺址的發現,基本上確定了漢、晉、南朝廣州城的東、西、南三界。

三界以外,已不見南越國時期的生活遺蹟,由此可反推南越國都番禺城的範圍。

那麼,昔日南越王宮又有多大?全洪指出,儘管南越王宮的主殿至今並未找到,但考古線索已有足夠證據斷定南越王宮宮署四至範圍:西至北京路以西的倉興街,東至中佑大街,北至廣大路至梯雲里一帶,南至中山四路。

宮城之內,分為三大功能區——處理公務的主體宮殿分布在西面,生活起居的宮殿在中部,休閒遊樂的御花園分布在東面。

南越王宮宮署遺址已知面積15萬平方米,占據整個南越國都城超過1/3,其中整個宮署核心區域就將近5萬平方米。

宮殿布局仿漢代長安城

「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宮宮殿遺址應該有很多座,每座都是一組建築群。

比如西漢長安城裡有未央宮、長樂宮、明光宮、桂宮等多座宮殿,每座宮殿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未央宮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而長樂宮則是太后居室。

」全洪介紹說。

全洪介紹,2000年以來發掘出了南越國一、二號宮殿基址局部及宮殿內的排水設施。

一號宮殿東西長約33米,南北寬17米。

2號宮殿位於一號宮殿的西南面,僅揭開東南一角,就發現一塊「華音宮」陶瓷殘片。

現場南越國地層中還發現一塊戳印「未央」二字的陶片,據此推測,「未央宮」、「華音宮」正是南越國宮殿中的其中兩宮。

全洪解釋,西漢長安城中,未央宮在城西南,長樂宮在城東南,而建章宮則在城外西邊。

未央宮和長樂宮都建在龍首塬的高地上,利用地勢來突出帝王威儀,並且控制全城的制高點,有利於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防衛。

現在廣州發掘的宮殿遺址也同樣築在古代的高地上,位於趙佗城的東部,這個位置和西漢長樂宮的位置相似,東南邊又是御花苑,正好方便王室休閒和遊玩。

最新考證:

南越國宮署建築風格與中原不同

在考證中,全洪發現,南越國池苑以石料為主要材質,與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存在極大的差異。

一些建築構件的風格與長安等地的中原秦漢文化傳統不同。

全洪認為:「以八角形石柱為代表的形式與技術,和海外文化交流有關,很可能通過海路由印度傳來。

由此引論:早在2000多年前,廣州的建築和文化就有重要關聯。

考古專家在發掘中發現,御苑區位於宮城的東部,由北面的大型石構水池和南面的曲流石渠為中心,兩者有水槽相接,構成人工園林水景。

池苑遺蹟發現兩種大小不同的八角柱。

一種高大的,有兩根立於曲流石渠的彎月形石池,柱體八面,石柱頂部有凸榫,石柱通高1.65米、柱徑24厘米。

此柱的用途可能是支架彎池的上蓋。

在石陂池的西坡也曾發現這種大石柱。

另一種柱較小,多數殘斷,可能是望柱或者蜀柱之類的欄杆構件。

柱徑9.5~11厘米,柱座為14×14厘米,殘高最長46厘米。

從形制及出土位置來看,部分小型構件應與臨水的榭或亭、閣之類水上建築有關。

全洪說,中外學者都認為,印度建築一方面受希臘-波斯藝術的影響——比如著名的阿育王的獨石柱——同時又保留著本土文化。

印度石窟於公元前3世紀出現,公元前2世紀在西印度流行。

值得關注的是,眾多早於或與南越國同時期的石窟普遍使用八角形柱。

巴賈(Bhaja)石窟第12窟為支提窟,窟內列柱為素麵八角形柱,該洞窟的開鑿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

阿旃陀(Ajanda)石窟的第9窟和第10窟鑿於公元前1世紀,窟內柱子也是八角柱。

桑奇大塔(Sanchi1號)塔中心半圓形的覆缽,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後在巽伽王朝時代(公元前185年~約公元前76年)擴建,底部構築了石砌的基壇和圍欄,圍欄的石柱為八角形柱。

這些公元前2世紀之物,年代正與南越國相當。

南越國時期,廣州作為南越國的都城,是當時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王墓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發掘的西漢早期的廣州漢墓,都出土不少與海上交通相關的海外遺物。

從出土的遺物類別來看,當時輸入南越國的有銀盒、金花泡飾、琉璃璧、象牙等奢侈品和乳香等香料。

全洪由此推論:「當時南越國與海外的交流除了物質貿易外,還有更高層次的文化技術方面的交流。

南越國宮苑遺址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建築手法都與同時期我國其他地區的建築有極大不同,卻與海外的古建築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要說這是一種巧合,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的結果更讓人信服。

延伸解讀

千年前南漢宮殿:

全貌或可媲美

故宮太和殿

在探討南越王宮故地時,考古學者很容易聯想起就在同一位置,1000年之後南漢王朝建起的南漢宮殿的奢華。

親歷南漢宮殿現場發掘的考古專家、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灶新向記者表示:「南漢王朝只經歷四主、存活僅55年,但大規模的宮殿修繕就達三四次之多。

即便是歷經千年沉睡之後,昔日華麗宮殿遺蹟所體現的奢華仍讓後人稱嘆。

」李灶新告訴記者,史書記載的「悉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當年南漢國力的強大。

考古專家發現,南漢國二號宮殿是當今中國考古發現的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

在2009年7月南越國宮署遺址的南漢地層發現的「二號宮殿」,是一座周邊有廊房環繞,中間有多進殿堂的大型庭院式建築,在其中的前殿基址清理出了宮殿基台,目前揭開的部分東西寬20米,南北進深超過25米。

「這只是大殿的一小部分,現場發掘的500平方米,只是宮殿內兩個開間的大小。

根據已揭露的第三進殿面闊七開間的建築規模來推算,整個前殿宮殿面積可能有近2000平方米,而故宮太和殿的面積也只有2000多平方米。

該殿台基南側用青石板包邊砌築,現殘存高約1.2米,南面東側還保存有踏道式東階。

「南漢國宮殿設置踏道,是最高級別,此前,僅在龍門石窟第4窟前發現有唐代石踏道實例;現場發現的11個宮殿磉墩(柱基),每個邊長3米,深度也達3米,比唐代此前僅有的大明宮的磉墩還要大;結合1995年在中山四路北側人行道下發現的南漢16個獅子柱礎石,每塊重達2噸,用獅子造型,霸氣十足,在全國也僅此一例,其中估計柱子直徑起碼0.6米,可想像其雄偉,這在唐長安和北京故宮都未能發現。

「文獻記載中,金頂、銀地、水渠布滿珍珠。

發掘過程沒找到珍珠,但水晶卻找到不少。

」李灶新說,南漢是五代十國之一,其他九國至今未發現宮殿遺址,而廣州既發現皇陵又發現宮殿,足以見證一個短暫又輝煌的南漢國。

令人稱奇的是,南漢二號宮殿前殿北面庭院的鋪地磚尤其精美。

磚表面的菱形方格內飾四隻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折枝牡丹。

」專家推斷,目前發現的這座宮殿可能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大殿之一。

(文/圖:廣報記者黃丹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碼廣州 | 嶺南人怎能沒逛過這絕代雙博

圖/文 陳憂子第一次寫關於博物館的解碼帖,有種奇妙的學霸附體的感覺。作為一個歷史超爛的不合格文科生,南越王宮博物館和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是我在廣州三過而不入的地方之二,慚愧……這次有緣分一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