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沒有海,沒有龍,它為什麼叫海龍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龍屯雄踞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的龍巖山顛,始建於1257年,毀於1600年,遺址至今仍保留漫長的城牆、雄偉的關隘、古老的石道、傾圮的宮殿,在經歷了數百年之後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作為我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僅是我省歷史文化的高地,也成為我省文化旅遊的地標。

從古建築群到文化遺址

海龍屯始建於南宋晚期,是在抗蒙背景下,地方勢力獲得中央朝廷恩准修建的防禦為主的「新城」。

明萬曆年間,播州第30世土司楊應龍進行大規模重建,並毀於播州之役。

海龍屯雖偏處一隅,但這兩次戰爭都與國運相關,影響深遠。

海龍屯遺址反映了遵義及周邊地區從南宋到明代數百年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面貌。

翻開史書,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調8省24萬軍隊發動平播之役。

節節敗退的播州第30代土司楊應龍退守海龍屯,倚天險與明軍對峙,楊應龍敗亡。

415年後,海龍屯舉世矚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土司城堡海龍屯,是明朝「萬曆三大征」之一「平播之役」的主戰場,它的陷落使得明朝開闢「二千里封疆」,不但讓一個統治了725年的土司家族就此徹底結束,還瓦解了貴州悠久的土司制度。

過去,被定義為古建築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龍屯,隨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和突破,其作為文化遺址越來越清晰。

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到現在的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原真的模樣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貴州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700多年遺址的磅礴與蒼涼,隨著海龍屯遺址申遺成功,再引世人關注。

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

作為全國屈指可數的考古所女所長,貴州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必素數不清自己上了多少次海龍屯。

但她清楚記得,考古隊剛進入海龍屯時,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經濟林,周圍也有農戶居住,那些城牆、關隘、石道甚至宮殿都被掩蓋,考古隊員們心裡也和當地人一樣直犯嘀咕:這片「破土坡」真的能發掘出有價值的遺蹟嗎?

從1979年至今,遵義文物工作者葛鎮亞為了探尋海龍屯,已經600多次去過海龍屯。

1979年,接到任務整理遵義文物古蹟、修訂地方志的任務,葛鎮亞根據民間流傳的楊應龍的故事,找到掩埋在深山裡的海龍屯。

被重新發現的海龍屯嶄露頭角,於198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秋,我省啟動第一次針對海龍屯的考古試掘活動;2001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初,為搶抓申遺的機會和時間,貴州省文物局和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期開始申遺籌備,作為申遺必不可少的學術支撐,對海龍屯的考古發掘最先展開。

在偌大的海龍屯上,考古發掘工作猶如「螞蟻啃西瓜」,考古隊以「新王宮」作為切入點,經過發掘,「新王宮」近2萬平方米。

牽住了學術的牛鼻子,伴隨著對遺址的發掘,沉澱於泥土之下的中國土司制度也隨之顯現,海龍屯不再僅僅是一個古建築群,而是古代制度文明的代表。

與海龍屯相輔相成,互映成趣的,還有散布各地的播州土司莊園,包括楊粲墓、楊介墓、楊輝墓等考古發掘在內的楊氏土司墓群,不斷引起考古學界驚嘆。

「海龍屯的考古發掘工作拓展了土司研究的視野,以貴州為主提出的『土司考古』說,如今也獲得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周必素說。

從2012年到2015年,貴州土司考古所獲成果均入圍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海龍屯考古因「以考古探尋中國土司制度意義重大」,全票入選2012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六大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見證土司遺址價值的楊氏墓群考古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5年,榮獲「全球田野考古十大發現」稱號;楊輝墓考古進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首輪名單。

獎項的加持是對學術成果的肯定。

土司制度凝練為「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禮制·王制篇》),亦即統一政令,施以教化,但保留其風俗與文化。

海龍屯遺址則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

「海龍囤的考古工作是貴州省文物考古歷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最科學、最全面、最完善、最徹底且有創新的一次考古發掘,開創了多個貴州考古工作的第一。

」周必素這樣定義。

考古,在海龍屯成為一種前沿而有趣的事。

不僅第一次用全站儀對考古現場進行全面測繪,第一次航拍與航測,第一次對考古現場進行三維雷射掃描等創新技術手段,海龍屯公眾考古也成為全國範例。

先進的考古手段,紮實的考古成果,有趣的公眾考古,讓土司考古大熱於當下,也讓土司考古從「宋元明考古」的大項中單列出來,成為考古的新領域,貴州也成為土司考古的重要發言人。

2015年11期的全國權威學術期刊《考古》上,貴州的土司考古成果作為專輯,集中刊發了5篇學術成果。

在全國範圍來看,無論是人員編制還是經費支持,貴州的基礎都相對薄弱,甚至至今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場地,而海龍囤的發掘和申遺成功讓全國乃至世界都對貴州考古刷新了認識,重建了貴州考古的信心,海龍囤所代表的土司文化已聲名遠播。

(來源:政前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州發現之旅打造土司考古新高地·海龍屯報導

建設多彩貴州民族文化特色強省,是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的「十三五」貴州文化發展新任務。在年初召開的全省宣傳部長會議上,省委書記陳敏爾提出的要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已在全省上下形成...

播州楊氏土司考古再發現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真墓考古發現入圍,此系海龍屯申遺成功後,土司考古熱再度吸引世人眼球——雷水堰上的秘密數百年來,位於遵義縣團溪鎮白果村雷水堰旁的...